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钢铁企业管理者的看法 从三个层面解读安徽经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 10:21 金时网·金融时报

  一个钢铁企业管理者的看法

  7月中下旬,记者在安徽就“宏观调控对地方经济的影响”这一话题展开一系列采访,无论是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还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都提到了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他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钢铁是本轮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之一,马钢在调控过程中,从产品档次到产业规模,都得到了明显增强,并经受住了国内国际钢材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考验
,是本轮宏观调控“有保有压”在安徽的具体体现,是宏观调控的受益者,而马钢的变化,可以说是安徽经济在本轮宏观调控中的一个缩影。那么,让我们首先来听听一个企业管理者对本轮宏观调控的看法。接受我采访的是马钢市场部经理李建设。

  “软着陆”只能通过经济等手段来实现李建设认为,由于历史原因,政府参与经济的程度过高,适当使用行政手段,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过多的行政手段则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软着陆”只能通过经济等手段来实现。

  李建设举例说,从去年年初开始,受行政手段过多的影响,国内钢材价格暴跌,甚至有一个月跌幅超过30%多,但从去年下半年钢材价格开始强烈反弹,涨势延续至今。李建设说,这就好像乒乓球弹下桌面,落地后又弹回来,结果比原来还高。

  李建设认为,钢铁行业30%左右的毛利,吸引了资本的大量进入和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行业内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宏观调控显得尤为及时。

  当然,李建设承认,经济手段可以让企业主体(经营者)从经营成本的角度,进行自我调节,但是,对在市场份额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有企业来说,他们对成本的考虑要小于非公经济企业,经济手段对他们的作用反而会减弱。因此,对政府来说,宏观调控确实是非常复杂的一项工作。

  钢铁行业将出现四个转变据李建设介绍,在马钢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中,自有比例占到28%,72%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对国际原材料市场的依赖性较大。谈到今年初国内钢铁企业被迫接受了国外铁矿石的大幅度提价,李建设表示无奈,认为在国际钢材市场中,我国企业大而不强,缺乏话语权,处于弱势地位。

  去年,国家发改委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批准了马钢500万吨规模的新区项目。李建设说,今后马钢将逐渐淘汰落后产品,向民营资本尚无力进入的高档次产品领域发展,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据李建设透露,目前高档次产品已经占到马钢全部产品的60%。

  李建设认为,经过本轮宏观调控后,钢铁行业将出现四个转变,即钢铁供求关系由供大于求向供求平衡转变、利润由暴利向微利转变、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变、竞争由成本竞争向多元化竞争转变。

  至于行业前景,李建设对此充满信心,他说,城市化建设为钢铁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在未来十年,钢铁行业还是朝阳行业。

  企业不仅有信贷方面的需求,还有理财方面的需求作为优质企业,马钢在银行贷款基本不成问题,但是,他们想的却是如何降低融资成本的问题。

  马钢计划财务部副经理钟勇透露,马钢的资产负债率在45%左右,现金流好,资金筹措渠道较多。近期拟向机构投资者发行20亿元企业债券,用于新区项目的建设,目前新区项目已经投入20亿资金,全部是自筹,还没有发生银行贷款。

  从20万吨起步,到今天具有了1000万吨的生产能力,马钢的发展自然离不开银行的支持。截至6月末,马钢在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已达90.03亿元。钟勇对银行的信贷支持表示感谢,同时提出,目前企业不仅有信贷方面的需求,还有理财方面的需求,希望银行加强中间业务服务,创新金融产品。

  记者点评:宏观调控给马钢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同样,宏观调控也给安徽经济带来了新的变化,增强了安徽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张仁付的说法就是,在宏观调控中,安徽经济的薄弱环节比如农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得到了加强;在钢铁、水泥等国家限制的行业,省政府加大了调整力度,为优势企业腾出了市场空间,优化了市场环境;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得到了有效遏止。

  今年上半年,安徽省GDP增长11.4%,是1998年以来仅次于去年的同期最好水平。安徽省统计局对此的评价是:"国民经济高位平稳运行,处于新一轮周期的稳定增长阶段"。

  宏观调控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变化,那么,这些新变化对商业银行来说,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两位商业银行行长的感受

  中行安徽省分行行长沈肖芜告诉记者,自2004年以来,省分行认真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转变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资金实力和发展盈利能力均得到不断增强。截至6月末,本外币不良率为1.42%,实现拨备前营业利润4.79亿元,资产回报率为0.45%、成本收回比为35.64%,全部达到总行年度考核指标要求。"宏观调控作为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经济决策,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沈肖芜说。

  宏观调控将使商业银行发生脱胎换骨的转变沈肖芜用"脱胎换骨"四个字来表达他内心的感受。沈肖芜认为,经过本轮宏观调控,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得到了优化,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经营理念、方式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宏观调控迫使商业银行加快了向市场化转变的步伐,为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结合实际工作,沈肖芜说,目前分行的一个工作思路是,要在好的行业中选择好的客户,而"好的行业"指的就是国家支持的行业。宏观调控和有关产业、行业政策的变化,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很大影响,并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贷款的安全。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将贷款的效益和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决走出大剥离(不良资产)、大发展,再大发展、大剥离的怪圈。

  坚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商业银行经营原则的有机结合,正确把握贷款投向,也是工行安徽省分行的工作思路。据该行副行长朱文信介绍,该行把宏观调控作为新的发展契机,在信贷结构、客户结构、收入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调整优化,使金融工作既符合宏观经济大局,又使银行业务得到了较大发展。

  银行存贷利差收入将减弱自去年以来,银行负债业务发展较快,负债成本提高。沈肖芜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目前银行主营业务的存贷利差收入将逐渐减弱,尤其对人民币存差较大的银行的收益影响将更大。

  同时,沈肖芜认为,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过去部分景气度很高的行业转向低迷,可能会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而且,随着投资增长率的下降,银行贷款规模将会减少,很多银行为了降低由此造成的即期收入减少,选择了在贷款结构中增加中长期贷款比例的做法,而中长期贷款的风险要大于短期贷款。

  记者点评:在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各家银行普遍加强了对优质客户的营销力度,甚至出现竞相压价的现象。人行合肥中支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安徽二季度金融机构发放的全部贷款中,实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20.7%,比一季度上升5.78个百分点。从企业的融资报价看,马钢最近给出的外汇贷款条件,已不能弥补银行成本费用。此种现象值得关注。

  宏观调控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可以说,这在客观上为商业银行的稳健、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使商业银行可以用更多精力优化经营策略,提高资产质量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快转变业务增长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国家、银行、企业多赢。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情况,考验着银行家们的经营能力和经营智慧。

  三个值得关注的新问题

  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工业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企业效益却并不理想。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20.5%,利润同比下降14.6%,为全国利润下降的8个省份之一。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副行长戴季宁认为,其直接原因一方面是前一阶段部分行业盲目扩张的后果开始显现,另一方面是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迅速上升,企业改革滞后,管理粗放。深层次原因则是全省传统行业比重偏大,产业链条短,利润增长点较为单一,工业结构亟待改善。

  戴季宁认为,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不能简单地将原因归结于宏观调控,它应该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必然结果,宏观调控有可能将这个结果提前暴露了,这有利于问题的尽快解决。

  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对银行的存款业务产生了较大影响。人行合肥中心支行的统计数字显示,6月末安徽省人民币企业存款余额同比少增109.91亿元,增幅处于2000年以来的最低位。

  贷款向发达地区集中截至6月末,安徽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15.3%,增长速度在中部地区排第一位。从区域看,贷款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趋势明显。贷款额前5位的地市加总占全省57%,贷款新增前5位的地市加总占全省71%。据戴季宁介绍,在1998年以前,贷款余额前5位的地市加总占全省40%左右,1998年国家取消贷款规模控制以后,贷款余额进一步集中,每年以平均1个多百分点的速度上升。对此,戴季宁认为,信贷集中有利于促进安徽省的经济绩效提升,银行机构应对较发达地区、资金配置率高的地区继续加大信贷投入,在信贷总量提高的基础上,优化资金配置的地区结构,同时要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支持"三农"和非公经济发展。

  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的特征明显戴季宁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安徽省投资率由2001年的29.3%增至2002年的31.8%,2003年为37.2%,2004年为39.77%,已经超过1992年至1994年的峰值。戴季宁认为,这组数字说明安徽省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他进一步分析道,由于安徽省产业结构过分依赖煤炭、电力等资源性以及钢铁、水泥、汽车等周期性行业,容易因投资增长率的大起大落和低效率,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和经济周期性起伏。戴季宁说,通过观察近10年安徽省不良贷款率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及GDP增速、银行信贷增速的走势,可以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和银行信贷的增长对全省经济有着较强的拉动作用。而在固定资产投资中,银行信贷资金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信贷型投资往往是经济过热的祸首",戴季宁这样表达了他的担心。

  对此,戴季宁给出的解决办法是,拓展金融宽度,弱化信贷型投资机制,变信贷型投资为资本型投资。

  记者点评:安徽省今年上半年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当然不止这三个方面,而且即使是这三个方面,也不都是今年才突然"冒"出来的。我们认为,和安徽省经济取得的诸多成就相比,问题更值得重视。因为,当我们在实践中解决了这些问题以后,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安徽省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周期的稳定增长阶段,总体发展势头良好。安徽省统计局通过综合分析,考虑到宏观调控措施的效应、经济运行的惯性以及增长基数和经济周期等多种因素,得出的结论是,预计在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前提下,下一阶段全省经济仍将继续保持上半年高位趋稳态势,全年经济将呈现稳定增长的格局。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