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人民币该不该升值? > 正文
 

哈佛大学理查德:人民币升值压力应由美承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 01:40 第一财经日报

  格林斯潘诱导人民币弹性制 理查德持异议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高级研究员理查德称:“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应更多由美国来承担”

  本报记者林纯洁发自上海

  上周五(22日),受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就人民币汇率言论的影响,对冲基金大举入市憧憬人民币升值,人民币一年期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NDF)贴水加大了500点,最高达到4600点(即寄望一年后人民币升值到7.8165元兑1美元),港元现货最高亦升至7.7960的水平,为农历年以来的新高。值此时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BCSI高级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政治学教授理查德·罗斯克拉姆斯(RichardNRose-crance)博士却认为“目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应该更多地由美国来承担,而不是中国”。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21日出席参议院预算委员会听证会时表示,中国将由于经济与金融情势,而采取人民币的弹性汇率,而这个过程宜早不宜迟。格林斯潘表示,中国已经大量购买美国公债,以维持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政策。但另一方面,以人民币计价的公债则很难卖出相当的量,两者不平衡。

  同时格林斯潘还表示,较低的人民币汇率资助了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行业。他说,这保持了就业的最大化,但同时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如果我是中国的话,我将与美国共同讨论这个问题,而不是独自承担压力。”理查德博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不能完全同意格林斯潘的意见,他指出:“中国可以这样向美国表示:如果美国希望人民币升值或者浮动,中国希望美国也可以做一些事情,比如说一些应对美国赤字的措施,这也是德国在1987年曾经做过的。”

  “以我的观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应该仅仅由中国来承担,而应该将这个压力转移到美国身上。”理查德表示。

  对于美国政府对于人民币汇率导致的工作机会向中国转移的问题,理查德博士表示,工作的转移本来就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个特征。“在这个世界上,资金和劳动力这两样东西中必须有一样是流动的。就是说如果一个发达国家禁止劳动力流入,那么就必须允许资本流出,反之亦然。”而对中国,中国的劳动力不可能大量地流入美国,所以资金会从美国流入中国,如果美国允许中国劳动力流入,则资本就不会流出。同时,理查德博士认为,目前失业水平在美国并不是很大的问题,同时在日本和欧洲也是。

  关于人民币浮动对于中国金融系统的影响,理查德博士认为,虽然目前中国银行的坏账水平相对于5年以前已经有所好转,但人民币的浮动将会对中国的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理查德博士还认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直接投资(FDI)规模的上升使贸易争端并不真的那么可怕。“目前日本的生产至少有20%在本土以外,而美国的数字至少为30%。而UCLA的一项研究显示,FDI的规模越大,贸易纠纷的概率就越小。”理查德博士表示。“所以我个人认为现在世界上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关系相对于从前已经大幅改善了。(仅仅从经济逻辑上,)尤其是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去伤害一个他们拥有大量投资的国家。”而中国目前是FDI最大的流入国之一。

  他并没有向记者隐瞒对美国国内经济的担忧,主要集中在布什政府颇受争议的减税政策上,而这个减税政策之所以目前仍可以维持,也与中国息息相关。

  “美国的这项为富人牟利的减税计划并不是仅仅是几万亿美元那么简单。”理查德博士称,“这个计划很可能将持续20年。所以我认为,在目前全球的经济环境下,美国政府这么做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但目前这(减税)并不会对美国的经济产生太大的影响,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和资金。”理查德博士称,“目前中国还没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同时缺乏其他的可投资渠道。没有人愿意去欧洲,那里的经济增长率每年只有将近0.5个百分点;拉丁美洲和日本也不尽如人意,所以目前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投资者可以得到4%左右回报的地方。”但理查德博士还是警告称,“如果日本和欧洲的表现变好以后,美国将会面临真正的挑战。”

  相关链接

  1987年:德日不同选择不同结果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存在和现在情况极为类似的严重的“双赤字”问题,这使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1980年美国国会出台《紧急贸易及促进出口法案》,规定凡对美出口超过从美进口额65%的国家,将对其进口产品一律征收25%附加税,目标直指联邦德国和日本等国。

  为了防止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于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的破坏,1985年9月22日,美、日、联邦德国、英、法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共同签署“广场协议”,采取协调行动,促使美元贬值,放弃各国有限浮动汇率,实行自由兑换制。协议签订后,五国央行联手干预市场,抛售美元,引发各国投资者抛售狂潮。

  自协议签订到1986年初,美元对德国马克大跌了三分之一,对日元下跌了30%。但是美国的“双赤字”问题并没有因为美元的贬值而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1986年3月,美国贸易逆差达到了空前规模的1243亿美元。

  由于各国以开始担心美元过度下跌。1987年2月,西方七国财长在法国卢浮宫再次聚会,就稳定汇率问题达成谅解,签署“卢浮宫协议”。同年9月,美国上调官方利率,试图稳定国内金融市场,但联邦德国出于自身情况考虑,也跟随美国提高利率。美国财长因此斥责联邦德国此举违反了“卢浮宫协议”,破坏了美元的稳定。

  这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了美国证券市场的“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大跌500点,跌幅达20%,危机同时立即波及国际股市。在这次国际性的灾难中,联邦德国损失较小。而日本却经济陷入了长期低迷、不景气状态,至今仍未能摆脱困境。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人民币升值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