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 正文
 

二、中国贸易发展及对全球的作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9日 16:21 中国教育电视台

  最近二十多年来,中国是全球贸易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和影响力有了较大提高。中国对外开放改变了国际贸易和分工的格局,中国不仅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为全世界生产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商品,而且通过大量的进口,为贸易伙伴国家(地区),尤其是周边国家(地区)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世界贸易增长的利益创造了条件。

  2.1 中国贸易持续增长,为世界贸易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1.1 中国贸易占世界比重持续提高

  最近二十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1983年~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增加了11000多亿美元,其间1993年~2004年增加了9500多亿美元,2004年突破万亿美元,达到11548亿美元。中国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持续提高,出口和进口占世界的比重从1983年的1.2%和1.1%,上升到 1993年的2.5%和2.8%, 2003年进一步上升到5.8%和5.3%。据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04年世界贸易出口额实际增长8.5%左右,中国占世界贸易比重将进一步上升,中国贸易总额在全球排名也第一次升至第三位。

  中国贸易的迅速增长为世界贸易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0年、2002年、2003年,中国出口对世界出口的贡献率为7.3%、19.8%、10.7%,中国进口对世界进口的贡献为7.5%、20.5%、10.9%;2001年世界出口和进口都减少了2000多亿美元,但是中国出口和进口分别增加了170、185亿美元,减缓了世界贸易的下滑。据中国商务部分析,2004年中国对全球货物贸易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1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2004年全世界贸易增量中至少20%是中国的贡献。

  2.1.2 中国国内需求对进出口贸易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90年代后半期,受亚洲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对外贸易顺差有所扩大。1994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53.9亿美元,1998年扩大到了434.7亿美元,贸易顺差占贸易总额的比重也从1994年的2.28%提高到了1998年的13.42%。由于实行了积极的宏观政策,中国经济增长逐步加快,国内需求扩大,进口从1999年开始快速增长。1998年~2004年,中国出口增长了2.23倍,进口增长了3倍,进口的增幅超过了出口,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明显回落,2004年贸易顺差占贸易总额的比重下降到了2.77%。

  2.1.3 中国在区域间贸易中的地位发生变化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亚太地区逐渐形成了新的贸易分工格局(参见专栏)。在新的贸易分工格局中,作为重要的加工生产基地,中国进出口迅速增长。这既扩大了世界商品市场的供给,也创造了巨大的需求,为推动世界各大区域间贸易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中国从亚洲进口占65.8%,但是亚洲作为出口市场占中国出口的49.8%,中国从北美洲进口占总进口的9.3%,出口占22.5%,从欧盟进口占12.5%,出口占18.1%,如果剔除经过香港的转口贸易,2004年中国对亚洲的贸易逆差为1631亿美元,中国对北美市场顺差811.9亿美元,对欧盟顺差370.4亿美元,说明中国向欧美市场的出口大幅度地带动了从亚洲的进口,为区域间贸易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创造了机遇。

  专栏2.1 亚太地区形成新的贸易格局

  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开始,伴随着新一轮国际间产业转移,亚太地区出现了新的产业分工贸易格局,在国际贸易分工格局中,日本和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向中国出口零部件和中间产品,在中国加工生产最终产品,出口美欧市场。其结果是,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续增长,按照美国统计,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逆差贸易伙伴国;中国对韩国、中国台湾省等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中国已经成为韩国、中国台湾省、新加坡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而美国对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的贸易逆差不升反降。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通过向发达国家地区出口价廉物美的商品,获得了大量的贸易顺差;韩国、中国台湾以及其他一些地区,通过对中国的投资、零部件出口和贸易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分享了中国对美欧等发达国家地区的贸易顺差。

  2.2 中国出口加工业的发展是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

  在亚太地区新贸易分工格局的形成过程中,中国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良好的生产配套设施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吸引了日本、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以及欧美的机械、家电、信息产业的加工组装企业大量向中国大陆转移,从而直接推动了中国制成品出口的迅速增长和结构升级。

  2.2.1 中国出口产品结构提升。

  1980年在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49.7%,其中轻纺产品是最主要的出口工业制成品,占工业制成品出口的44.41%。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出口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出口产品结构明显改善。2004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例达到93%,其中机电产品占全部出口的比重达到了54.5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了27.90%,是中国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目前,中国已有包括家电、医药、信息产业等领域的100多种制造产品的产量和出口处于世界第一位,部分产品初步形成了“中国制造”服务全球市场的格局。

  2.2.2 中国出口中50%以上是跨国公司“公司内贸易”。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386.1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57.1%,其中加工贸易出口占全部外资企业出口的78.7%,占中国全部出口的44.9%。加工贸易大部分是跨国公司内贸易,如果再加上其他形式的公司内贸易,跨国公司内贸易占中国出口的比重应该在50%以上。跨国公司通过大量的公司内贸易分享了中国出口的利益,获得了新的快速发展的机会。

  2.2.3 加工贸易是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的主要方式。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大部分出口是从母国(或者母公司在其他国家的生产企业)保税进口零部件和原材料,在中国完成加工制造后,出口销往世界各地。最近几年,中国机械电子类产品贸易对美国顺差不断扩大,但是同类产品贸易中国对日本以及东亚其它国家和地区的逆差则大幅上升,说明中国机电产品包括高新技术出口产品是大量采用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或者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方式代工生产的。目前国际上有种观点认为,中国出口增长得益于人民币价值低估,实际上,至少对占中国总出口50%以上的跨国公司内贸易出口,汇率调整的影响是很小的。

  2.3 中国进口扩大有益于全球经济增长。

  2.3.1中国自发展中国家进口持续增加。

  2000~2004年期间,中国自发展中国家(非OECD国家)进口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29.0%,超过同时期中国的年均进口增长速度,占总进口的比重逐步增加到2004年的46.7%。中国还是世贸组织成员中对少数最贫穷国家进口产品实行零关税的国家。中国大量进口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和纺织服装原料、电子元器件等工业制成品,带动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分享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好处,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专栏2.2 中国纺织贸易为世界创造商机

  中国纺织出口快速增长的影响,是近年来国际上争论的一个焦点。有些人担心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凭借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会挤占过高的世界贸易份额。事实上,中国纺织产品的出口也给世界创造了商机。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2003年中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收资本中,外资和港澳台资本占到33.6%;根据2004年海关统计,外商投资企业纺织品出口335亿美元,占到34.4%。这些外商投资企业既推动了中国纺织工业生产和出口的发展,也从中分享了很大的利益。另外,中国纺织工业还带动了相关产品进口,为其他国家创造了商机。2004年,化纤原料的进口超过1000万吨,棉花进口196万吨,比2003年翻了一番还多。与此同时,染化料、助剂等都有大量进口。2002年-2004年,中国纺织机械的进口总额达到12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设备总投资的50%。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纺织业装备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纺织业对全球经济的贡献。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对于国际商家而言意味着巨大的机遇。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月28日

  2.3.2中国初级产品进口加快。

  与出口产品构成中的初级产品比重不断下降不同,中国进口产品构成中的初级产品比重基本保持稳定,并且还略有提高,说明中国初级产品进口保持了与全部进口几乎相同的快速增长。2003年、2004年中国初级产品进口的年增幅分别为47.7%和61.2%,大大高于同期工业制成品38.3%和30.6%的增长速度,初级产品占进口的比重从2002年的16.7%上升为17.6%和20.9%。由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因此,中国初级产品进口的快速增长,为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增添了推动力量。

  2.3.3 中国资源进口占全球贸易比重上升。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内需求的扩大带动了石油、铁矿砂、铜等资源产品进口的大量增长。表2.2显示,2000~2003年期间,中国进口原油数量从8932千桶/天提高到9646千桶/天,占世界进口总量的比例从4.2%增加到5.2%;进口铁矿砂数量从69971千吨增加到148128千吨,占世界进口总量的比例从13.8%提高到25.4%;中国进口铜数量从668千吨增加到1357千吨,占世界进口总量的比例从9.8%提高到20.6%。2004年,中国进口了2亿吨铁矿砂,1.2亿吨原油。

2.2 中国进口原油、铁矿砂、铜情况

单位:1000桶/天,1000吨,%

 

原油

铁矿砂

中国

占世界比例

中国

占世界比例

中国

占世界比例

2000

8932

4.2

69971

13.8

668

9.8

2001

9145

3.6

92393

18.7

835

12.5

2002

9047

4.2

111423

21.0

1181

17.2

2003

9646

5.2

148128

25.4

1357

20.6

资料来源:Bloomberg;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04;Steel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4》,International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World Metal Statistics。

  2.4 中国的发展需要开放、公平、稳定的贸易秩序

  2.4.1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

  1995年~2003年中国已经连续9年成为世界反倾销头号目标国。 2003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额的5.9%,但1995-2003年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数356起,占全球反倾销调查总数的14.7%。同期,对中国采取措施的案件254起,占全球总数的18%,我国企业的胜诉率不到30%。2003年,国际上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立案59起,涉案金额约22亿美元。另据中国商务部报告,2002年中国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造成损失170亿美元,与2000年相比,出口产品受限比例提高了56%,损失金额增加了54%。

  2.4.2 中国正在努力实现纺织品向自由贸易平稳过渡。

  2005年全面取消纺织品配额,是发展中国家在“乌拉圭回合”争取到的重要成果,应由纺织品服装供应国共同分享。有些人预言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凭借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有可能占据世界纺织品贸易50%的市场份额,全球将有3000万人失业。这种说法是缺乏依据的。配额全面取消后,短期内中国和其它出口国对设限国部分产品出口价格下降、数量增加,主要源于配额“溢价”从出口国向进口国转移,是原来扭曲市场向自由贸易转变不可避免的利益调整。这种调整的受益者主要是进口国的消费者,例如,美国贸易委员会估计,实施纺织品服装贸易保护使美国消费者每年付出130亿美元的代价。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决定对六大类31种纺织品采取从量税计征方式加征出口关税,是为实现纺织品平稳过渡到自由贸易,所采取的负责任的举措。

  2.4.3稳定全球初级产品供求关系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

  世界主要进口国(如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印度)增加石油以及其它初级产品的进口,扭转这些产品多年下滑的态势,促使国际市场价格逐步回升,有利于资源产品出口国,也有利于全球经济摆脱通货紧缩的阴影。然而,资源价格的上涨,给包括中国在内的进口国,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资源进口国的经济发展增添了额外的成本。从长期来看,全球主要资源的供给可以满足需求;但短期内,伊拉克战争、美元贬值、石油输出国限产等因素促使原油等资源价格上涨,这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从稳定全球经济增长的长远利益出发,生产国和消费国需要相互协调,共同建立价格稳定机制。在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中国仍将是国际初级产品、资源密集产品的主要进口国之一。中国将以负责任的态度,致力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积极开展能源、资源和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