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财经》2005 > 正文
 

《财经》最新封面文章:健力宝之乱源头与嬗变(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 14:24 《财经》杂志

  “张海新政”

  张海的奠基礼在亚洲最豪华的游轮“处女星号”上举行。其后的两年,健力宝走向更大的衰败

  2002年8月底,新加坡。亚洲最豪华的游轮“处女星号”上觥筹交错,笙歌盈耳。健力宝的300多位经销商和数十家国内媒体记者齐聚甲板,欢庆健力宝的“18岁华诞”。

  其情其景,至今使人记忆犹新。同样记忆犹新的是另一个重要事实:“处女星号”之行,正是新任董事长兼总裁张海的“登基礼”!

  健力宝,这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冉冉升起的饮料巨星,这个90年代初因为体育健儿李宁的加盟而备显辉煌的名牌企业,在经历了始于1997年的黯淡之后,告别其创始者李经纬团队,告别国企身份,落入28岁的张海之手。始于年初的这场交易一波三折,其结局不乏戏剧效果,也曾引起媒体种种狐疑。

  “处女星号”之游结束,胜者为王的原理开始显示,舆论质疑让位于对“资本经营高手”张海的赞许和期冀。

  经过海上洗礼的张海,此时或许有一些搞好健力宝的意愿。当年,张海在经营管理上也投入了相当精力:削减冗员、推出“第五季”、竞标“2002年世界杯赛事独家特约播出”权……颇有“实业气象”。一份财务报表显示,2002年健力宝集团利润达1.2亿元,远远超出2001年4600万元的利润额。

  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只有另论。而张海的“比较优势”仍然是“资本运作”,所以从2002年底开始,张海开始以健力宝品牌介入资本运作。

  当年底,健力宝耗资千万入主河南宝丰酒集团,之后又斥资上亿元受让“深圳足球俱乐部”,改名为“健力宝足球俱乐部”;2003年中,耗资数亿元,间接持有在港上市的平安保险(2318,HK)法人股7000余万股,经配售于当年底增持至1.4亿余股;直接购入原周正毅持有的福建兴业银行7000万法人股;2004年1月,尝试整体收购江西景德镇华意电器总公司,意图间接掌控华意压缩(000404)(后收购搁浅);同期曲线收购辽宁和上海的两支球队。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资本运作”之中,两笔最有流动性的交易——平安保险交易和福建兴业银行交易本身被由张海等的健康产业公司持有,并不属于健力宝。

  如此大手笔的资本运作显然耗资巨大,外界普遍疑其资金来源为挪用健力宝所获银行贷款,这些贷款本应用于健力宝的饮料生产。尤其是在购进平安保险及兴业银行股份之后,健力宝更加陷入现金流短缺、负债比攀高的危险旋涡。

  审计报告显示,在张海时代,健力宝向银行的借贷大幅飚升,截至2003年底,健力宝整体的银行贷款额为22亿元。而在张海入主之前,健力宝截至2001年的银行贷款余额仅为13.6亿元。

  与此同时,健力宝主业经营发生了一系列失误,遭受重创。“第五季”推出后,片面强调媒体广告投入,却忽略了生产和物流的支撑,导致最终失败。2003年,因为质量监控不力,健力宝更出现了一次重大生产事故,导致价值2亿元的产品报废。

  资本运作领域耗费巨额银行贷款,导致本已短缺的公司资金更加捉襟见肘;主业领域又频繁受挫,直接影响健力宝饮料的产销和利润。这一切矛盾在2003年底、2004年初之际上升到了顶点——

  健力宝自身报表显示,2003年饮料销售额为20亿元,利润为6500万元。而事实上,当年饮料销售额仅为17亿元,另外3亿元为虚增而来,当年公司已出现约3亿元的巨额亏损。此举之动机,被三水政府方事后指为“便于进一步骗取银行贷款”。

  时间进入2004年,健力宝主业凋敝,多元化战略大多劳而无功,张海、祝维沙、叶红汉三大股东终于关系恶化。祝、叶二人更怀疑张海在外的一系列资本扩张系谋私之举,有转移集团资产之嫌。

  祝、叶夺权

  削权、“逼宫”之举或降低了祝维沙的投资风险,但已无法挽回健力宝的颓势

  在三角联盟之中,为是次收购出钱出力的另外两位股东不愿再等下去了。祝维沙无法用法律逼张海还款,因此,让张海出局成为出路。

  祝、叶二人联手,于2004年4月召集健康产业股东会,以股东决议形式,限制张海以健康产业名义对外投资。健康产业持股健力宝集团58.3%股份,因此上述决议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健力宝集团的对外投资。

  与此同时,一直未曾参与公司运营的祝、叶二人不再担任“被动投资者”,而要求进入健力宝集团董事会,并最终于2004年7月遂愿。当月,健力宝集团董事会改选,原董事会四名董事中,郭泳出局,张海系仅留张海与张金富两人;同时,新增四名董事,分别为祝维沙、魏小军、叶红汉和叶选基。四名新董事中,祝、魏二人为裕兴同事,叶选基为叶红汉的叔叔。

  8月下旬,祝、叶二人又联手召集健力宝集团董事会,董事会作出决议,免去张海集团董事长及总裁职务,仅留董事身份。祝维沙全面掌控公司经营大权。这就是当时外界颇为懵懂的“张海下课”事件之内情。

  当然,投资圈内对祝氏此番由幕后走上台前的动机自是了然。一位投资人士对《财经》分析称,当年携手进入健力宝的三大股东中,惟有祝维沙真正出资,且一直急于收回资金。当健力宝陷于危机之时,祝维沙愈感风险增大,资金恐难收回,因此急于掌控健力宝,意在找寻接盘者,为自己安排后路。

  当然,时至今天,削权、“逼宫”之举或许降低了祝维沙的投资风险,但已无法挽回健力宝作为企业的颓势。时至2004年8月,健力宝深陷主业疲软的资金缺血症,2004年初以来的半停产状态,此时已发展至频频全面停产的窘境。银行催讨利息,工资久拖未付,供应商因收不到货款而拒绝提供原料,经销商因无货可提而上门追讨之前垫付的货款……

  企业风雨飘摇,危若累卵。而祝维沙取代张海经营团队之后,只能勉力维持,考虑的惟有择机退出。

  三水政府在这场危机中受到的伤害是双重的:做为小股东,其权益受到侵害;做为地方父母官,当地最大企业的衰败,后果更是不堪忍受。昨天的“所托非人”代价深重。

  不过,补救昨天的错误,出路何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专题:

  健力宝股权变局

  《财经》杂志2005封面秀

  《财经》杂志封面系列报道:

  张文魁:健力宝收购案凸显治理转型挑战

  李经纬与健力宝2002年转制

  张海其人

  健力宝大事记

《财经》杂志2005年1月24日刊目录
www.caijing.com.cn

封面文章 沪深股市
健力宝案原委 股权分置症结何在?
健力宝案凸显治理转型挑战 香港股市
李经纬与健力宝2002年转制 “自下而上”的市场
张海其人 公司与产业
财经观察 奇瑞美国“梦计划”启动
谁控制冯明昌? 米塔尔探险中国钢铁
经济学家 中国普尔斯马特之陷
吴敬琏:实现“机会平等”应有期 财经速览
乔纳森·安德森:2005年股市无波澜 焦点
文萃 事件
财经数评 中国周边
《财经》宏观经济调查:经济政策评估与前瞻 科技风尚
国家统计局2004年四季度经济学家信心调查... 人物志
观点评述 读者来信
政府如何摆脱“海妖”歌声蛊惑 财经专栏
“金融支持”理念走到尽头 随笔
经济全局 海啸、经济与爱心
专访中国人民解放军审计署审计长李景春 生命的价值
《环评法》不是摆设 读书
市场与法治 《袁氏当国》书评:转型时代的政治枭雄
“夫妻巨贪案”疑云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书评:新闻界:能...
企业家的自杀现象 财经动向
法治·动态 商界.现场
资本与金融 大鹏证券折翼
河松街中行资金窃案 APEX反控长虹
东北高速谜团重重 商事.动态
监守自盗者高山 商界动态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健力宝新闻 全部汇中天恒新闻 全部李志达新闻 全部张海新闻 全部三水区新闻 全部宋德平新闻 全部祝维沙新闻 全部叶红汉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