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国内期货评论 > 国储铜价之争 > 正文
 

中国向世界证明在大宗商品市场中拥有话语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4日 09:35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李俊 发自上海

  国际基金要推高铜价,国储要抑制铜价。近期在期铜市场上由国储释放库存引发的一场战斗进行到现在,从战术层面来讲,没有赢家:铜价先大幅上涨后快速下跌;而从战略层面上看,中国成为了这场战斗的赢家,因为通过这场战斗,中国向世界证明了我们在大宗商品市场中拥有足够的话语权。

  回顾“国储事件”到目前为止的过程不难发现,国储的行为仅仅是一个导火索,而真正的战斗则是中国对于大宗商品话语权的争夺。从这个层面来理解,中国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是否拥有空头头寸,这些头寸是个人行为还是国储的行为,以及这些头寸最后将如何解决,都显得不太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中国需要证明我们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权利,我们的权利有多大。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不断扩大。于是市场卖方频繁利用“中国因素”将商品价格推高,而中国一次又一次被动接受,等中国大量采购之后,其价格又往往意外下跌。之所以会这样,很多人将责任归咎于我们在大宗商品市场没有话语权。

  市场由卖方和买方构成,价格形成当然也不可能简单的掌握在卖方手中。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费国之一,在大宗商品市场真的就没有定价权吗?不,我们有话语权。

  在这场对铜价话语权的争夺中,国储无疑是战斗的前锋,其先在国内市场操作,在上期所建立8000手左右的空单,之后再向现货市场分批抛售铜,首先抑制了国内的铜价。而与国储相呼应的是发改委控制国内铜冶炼行业过度发展的政策建议等。此次铜价从上涨到下跌,就是对中国拥有铜价话语权最好的证明。

  除了这次之外,2004年4、5月期间,中国进行的

宏观调控也是很好的一个例证。受此影响,国际铜价在去年4、5月份从每吨3000美元下跌至2500美元。

  其实,对于话语权的争夺仅仅是第一步,要想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中获得真正的利益,关键是要如何利用自身的话语权。此次国储高调抛铜,国家相关部门予以配合,更深层次的目的是希望产生一种震撼效果,从而引起更多的人去思考该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毕竟政府手段不可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要使自己在贸易中获得有利位置,还是需要国内企业、投资者通过市场的方式来解决。

  利用话语权并不是说以后中国企业采购商品时,价格就下跌,中国采购结束后,价格就上涨。这不现实。对企业来说,利用话语权更多的是尊重市场,按照市场规律来合理地调节自身的生产经营;对政策制订部门来说,抑制过度投机,减少对国内劣势行业的支持,增加对国内优势行业的扶持;对投资者来说,对商品的运行格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避免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建立大量没有基本面支持的投机头寸,被国际资金抓住把柄,使商品价格向更为不利的局面发展。

  在这次较量中,中国证明了自身对于铜价的话语权,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是胜利了。但是,这样的胜利并不代表铜价将会就此转势,我们的企业,我们的投资者要想在未来铜价的波动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要走的路还有很多。

  不管如何,脚步已经迈出,就应该坚定的走下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