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国储铜价之争 > 正文
 

国储今日再度拍二万吨储备铜 LME铜昨盘中跌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 10:34 第一财经日报

  “前期,基金认定了国储没有这么多铜库存,所以对铜价控制自如,国储的任何行为都可能导致铜价上涨,现在情况似乎向另外一个方向转移了。”

  本报记者 李俊 发自上海

  今天,国储将向市场拍卖2万吨铜,这是其向市场进行的第二轮销售。与此前一轮拍卖
相比,国内、国际期铜价格的反应更一致,纷纷走出了下跌行情。而相比国内,最近涨势迅猛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下跌更为激烈,盘中跌幅一度超过2%。

  昨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各合约每吨分别下跌了130元至350元不等,从合约的走势来看,整体表现为近弱远强的态势。

  “国储近期的一系列行为,对国内铜价形成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实达期货金属分析师程雄飞指出,“10月份中国精铜进口量约为8万吨(精铜、阳极铜、铜合金一共8.88万吨),较上个月减少约3万吨,但国储抛货已经足以弥补这一缺口,还有大量过剩,所以沪铜近月合约仍难以走强,隔月价差不会大幅扩大。”

  在国储将要向现货市场销售2万吨的前夕,近期一直表现较弱的上海期铜也以下跌的方式做出反应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近期表现非常强劲的国际期铜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让市场猜想颇多。

  昨日,LME期铜价格在电子盘交易时段一路震荡下跌,盘中曾一度下跌超过2%。在场内交易时段,LME期铜价格维持震荡走低的态势,截至北京时间22点,报收于4140美元,下跌80美元。而在国储上次拍卖铜的前一个交易日,LME期铜价格上涨了27.5美元。

  有市场人士指出,在国储与基金的博弈中,时间是站在国储这边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储每个动作所产生的效果也明显有了变化。

  “现在只要是与国储有关的消息,对市场都会有影响。”一新加坡的交易员如是指出,“前期,基金认定了国储没有这么多铜库存,所以对铜价控制自如,国储的任何行为都可能导致铜价上涨,现在情况似乎向另外一个方向转移了。”

  21日,在LME韩国釜山仓库增加了3000吨铜,市场将这部分增加的铜理解为中国运过去的,期铜价格曾在盘中出现了超过60美元的跌幅。22日,釜山仓库再度增加750吨,市场更是谨慎起来。

  另外,从消息面来看,对于铜市场不利的消息也在增加,日前有海外媒体报道,为了抑制铜行业盲目发展,2006年起,中国政府将上调阴极铜出口税,从而降低阴极铜出口数量并抑制进口需求增长。

  虽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进口国,但是每年也有一定数量的精铜出口。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1~9月中国出口精铜6.84万吨。

  “这些消息在市场中流传出来,那些将所有神经集中在国储身上的市场多头感觉到了对手可能比想象中强大,选择平仓观望是较好的策略。”上海一交易员指出。

  相关链接

  国储事件与株冶、

中航油亏损有本质区别

  尽管三者相似之处颇多,但国储事件与株冶和中航油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首先,国储有权对库存铜进行轮换或者利用库存来稳定铜供求关系,只要得到国家授权,无可指责。株冶作为国内锌产量最高的企业,在LME抛锌进行套期保值是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并没有违反有关规定,方向无可指责,可能的失误是没有有效地控制头寸数量。中航油的生产经营需要大量的原油,其套期保值方向应该是买入保值,其产生亏损的头寸来自大量的空头期权,目的显然是投机。

  另外,处理方式和结果大不相同。面对危机,株冶的处理最成功。当危机发生时,所在单位和主管机关并没有过多的辩解,而是面对困难。当时的有色总公司领导及相关主管部门领导亲自到工厂蹲点近一个月,一边紧急处理头寸,一边通过各种渠道联系货源、组织交割,力争将损失降至最低。因此,株冶事件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想象的大。中航油由于是股份有限公司,国际经纪商也知道无法让中国政府埋单,在头寸处理之后,部分亏损只能由上家代理商埋单。国储风波还没有水落石出,是交割还是斩仓认赔难下结论。但多方的机会成本显然要大于国储。(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付少华)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