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家基金公司各有斩获 企业年金望下月正式入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 14:33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申兴 实习记者 杜志鑫 深圳报道 南方基金近日在企业年金上掘到了自己的一桶金。 4月17日下午,南方基金和马钢集团就企业年金签订了投资管理合同。
首批获得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资格的其他八家基金管理公司也纷纷宣称各有斩获。 知情人士称,企业年金有望在5月正式入市。 南方疾进 “首笔年金预计5月就可以入市。现在的1.5亿资金只是马钢目前累积的资金”,南方基金知情人士透露,“今年还会有2亿左右,预计这个数字会以每年2-3亿增长。” 马钢企业年金采取理事会受托模式,此次签了三年合同。并按照《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实行市场化运作,相关管理费的提取模式采用固定部分加业绩激励,总量大致与公募低风险基金的管理费相当,但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管理费激励在收益率超过一定幅度后就不再有。 “我们跟多个公司正在接触企业年金业务,这个过程跟投行跑项目一样。” 南方基金总经理高良玉4月20日告诉本报,“大概再过十天我们会签第二单。” 据了解,第二单将是另一家大型矿业企业,由南方、易方达和海富通基金三分天下。 南方基金是凭借低风险产品上的过往业绩吸引了马钢。 “由于企业年金产品规定权益类投资不超过30%,注定是属于低风险产品,其实我们现有的南方避险、宝元债券都与之类似。南方在此类产品上具有优势,如南方避险累计到现在收益超过了35%,在同类产品中排第一。”高良玉解释称,“年金企业首先的出发点是在不冒风险的前提下追求超额回报,一般来说年回报率达到5%-6%,企业就觉得很好了,太高了反倒担心。” 南方基金养老金及机构理财部总监郑文祥称:“以后在投资上可能推行类属管理,分为股票类(权益类)、固定收益类和流动资产类三大类,相同性质类似要求的资金放在一起管理,做到公平地对待。” 竞争加剧 早在2005年8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发布了首批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名单,其中包括15家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分别有9家基金公司、2家证券公司和4家保险公司。 上周,本报记者电话咨询了获得资格的9家基金公司,他们都宣称在企业年金业务上已有斩获或者收获在望。 较早前,嘉实基金跟中关村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知名国企就企业年金签约的消息已在业内传开。同时盛传的还有富国基金取得了上海市企业年金管理中心一部分年金管理的机会。包括招商、博时在内的多家基金公司也已经一单在手。 “大家都说自己签约的是第一单,但谁都没有真正开始,资金都还没有到位。”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养老金负责人表示。 该人士认为,“这个市场大家争夺得很激烈,都在跑马圈地,但由于意向企业普遍要求保密,所以大家都是只做不说,闷声发大财。” 更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年金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没有出台。“企业普遍认为年金是内部财务信息,只需要跟委托人公布,并不需要向公众公开。据我们了解,99%的企业不希望宣扬企业年金业务计划。” 此外,企业年金银行账户管理细则也未出台。 虽然具体操作的相关配套文件尚未齐备,郑文祥认为“目前有关企业年金运作的条件已经成熟”。 基金的机会 企业年金是一个巨大的金矿,而投资管理人中投资能力最强的基金公司无疑拥有最好的掘金工具。 联合证券基金研究员任瞳分析,企业年金业务和收入都比较稳定,企业年金的规模对于基金管理公司来说是块很大的蛋糕,目前存量大概1000亿,每年新增800亿到1000亿,前景非常广阔。 高良玉认为,“基金公司跟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相比,主要是在投资文化和投资管理制度上不同,如保险公司的企业年金品种主要是投资连结产品,如分红险,大概是2.5%的收益,但可以保本,有的企业就喜欢这样。而且保险公司的营销能力是比较强的。基金公司目前在开拓市场方面还比较难,但基金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专业投资能力,证券公司的自营比不过基金投资,在机构里面,投资管理能力最强的就是基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