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分析预测 > 人民币升值 汇率改革破冰 > 正文
 

人民币远期交易为汇改配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30日 08:57 《财经时报》

  人民币远期交易的推出,为汇率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避险工具。一直被本报高度关注的人民币/美元做市商交易制度,也将与之同步推出

  □ 本报记者 钮键军 特约作者 贺琳

  7月21日以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外管局)各部门都异常忙碌。

  有关人士介绍,经过近一周紧张调度,外管局将在此后一周内出台多项外汇管理政策。“有的政策将在这周公布施行,更多的会在下周。有放宽外汇管理的,更多是强化外汇管理的。”

  据了解,人民币远期交易业务推出在即,同时,一直被本报高度关注的人民币做市商制度也将配套推出。

  央行发言人29日的谈话也侧面证明了这一消息。该发言人指出,中国此前推出的远期结售汇业务,为今后推出人民币衍生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持。他同时表示,中国正在研究人民币期货和期权业务。

  人民币远期交易业务的推出,是外管局配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但目前,在人民币汇率的浮动空间尚为3‰的情况下,该业务的作用“不宜被夸大”。

  引入投机机制

  人民币远期交易业务对于很多人来讲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其实,它不过是一种规避人民币利率和汇率风险的金融工具,或称衍生产品。

  早在1997年,中国4大国有银行就先后推出了自己的远期结售汇业务。但即将推出的人民币远期交易业务与远期结售汇业务有着本质的区别。

  据外汇交易中心研究部人士介绍,人民币远期结售汇的参与者,必须是具有真实对外贸易背景的实业或商业企业。但人民币远期交易业务不同,它将允许没有真实外贸背景的交易者参与,就是说,中国的外汇市场将“引入投机机制”。

  人民币远期交易同时带有利率风险规避职能,“这是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所无法比拟的”。

  千呼万唤

  据介绍,早在2004年上半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就提出了推出人民币远期交易业务的设想,为此他们与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进行了密切接触。在2004年6月8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从此,双方就很多人民币衍生产品的研发进行了多次磋商。

  2005年6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副总裁裴传智对外界披露,人民币远期交易业务的技术环节的准备已经完毕,“该业务将择机推出”。

  人民币汇制改革的正式启动提供了契机。7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政策委员会召开货币政策咨询委员会,邀请了国内外十多名经济学家,讨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

  据出席此次会议的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师龚方雄介绍,在这次会议上,与会者着重讨论了人民币远期交易业务的问题。与会者普遍认为,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正式启动,人民币远期交易业务推出的时机已经到来。

  做市商伴唱

  《财经时报》获悉,一直被本报高度关注的人民币/美元做市商交易制度,也将与人民币远期交易业务同步推出。

  国资委研究院主任赵晓对此指出,人民币做市商与人民币远期交易本来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民币远期交易业务是人民币做市商存在的基础,而人民币做市商则为人民币远期交易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相关人士也指出,从研究伊始,人民币做市商就与人民币远期交易业务捆在了一起,“两者是平行推进的”。

  据介绍,人民币做市商将引入一些外资投行参与,“这种做法是为了增强市场的活跃程度”。实际上,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引入外资投行,以他们可能的纯投机者角色,活跃市场。

  25日,央行货币委员会开会,召集摩根大通、高盛和巴黎百富勤等众多外国投行人士参加。

  汇率避险

  在人民币升值2%的同时,中国汇制改革正式启动。下一步,渐渐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直至最终取消浮动限制,这或许正是中国渐进式汇制改革的具体体现。

  显然,当人民币汇率的浮动空间仅为3‰时,人民币远期交易的避险功能不会充分展示;但未来,在汇率浮动空间不断加大,甚至最终取消浮动限制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将面临日益加大的汇率风险.这时,人民币汇率的避险工具将显得十分重要,而人民币远期交易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在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还非常有限之时,就开始人民币远期交易,也恰恰为中资机构提供了一个逐步适应和学习的过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