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键军
尽管央行宽松的货币供应政策并没有促使商业银行加大对企业的贷款,央行依旧没有改变这种政策的倾向。
对此,市场人士现在有了新的见解:央行正在通过加大货币供应量,为即将出台的人
民币汇制改革铺平道路。
7月11日至15日这一周,央行再度减少了央行票据的发行量。7月12日,央行票据的发行量只有100亿,这比前两周的平均发行量减少了50亿。
市场普遍认为,央行减少央票的发行,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避免中国进入通货紧缩的状态。
此前,很多人士担心,中国经济将重新进入紧缩状态。
央行目前扩大货币供应量的做法,被市场看作是央行放宽货币政策的开端。但也有一些人士认为,央行持续扩大货币供应量,另有深意。
一种新的说法开始被市场接受:央行扩大货币供应量是为了人民币汇制改革铺路。
央行从今年3月始,就减少了货币回笼力度。从净回笼资金看,3月到6月,月净回笼资金分别为2400.40亿、1705.5亿、822亿和1300亿元,递减趋势明显。
7月4日至8日的这一周中,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只有200亿元,规模比先前减少了约40%—50%。
如此大规模削减净回笼资金,会使央行面临难题:在外汇流入趋势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大幅减少净回笼力度的操作难以持续。
截至6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为7110亿美元,去年年底的这一数字为6100亿美元。
除非是在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比如人民币汇率水平发生变化时,这个难题才能迎刃而解。因为一旦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中国的外汇占款将会减少。这一方面可能来自于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的放宽,将导致央行买入的外汇减少;另一方面则来自汇制改革后,人民币进一步升值预期减弱,国际游资退出中国,使得外汇占款减少。
央行上一周通过正回购的方式回笼货币,显现出央行正在为即将来临的汇制改革做准备。上周,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的一大亮点是,增加了100亿元正回购。正回购和央票同样是回笼货币的手段,但两者有重要的区别。
央票变现能力强,可以作为银行的流动性储备,并且能够进行“回购套利”操作;而长期的正回购更类似于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是对流动性的彻底锁定。
市场人士预期,央行今后将会用6个月正回购工具与1年期央票搭配使用。
显然,央行正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为即将推行的汇率制度改革摸索科学的货币供应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