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高管激励找到新思路 国企管理层增量持股将获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30日 08:49 《财经时报》

  人民币远期交易的推出,为汇率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避险工具。一直被本报高度关注的人民币/美元做市商交易制度,也将与之同步推出经营者激励是国企改革绕不开的坎,但这在过去一直是个无解的难题。国资委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似乎指出了一条明路——允许国企管理层增量持股。

  所谓增量持股,是指在企业效益提高时,个人按贡献大小,从增量之中获得相应股权
。这种带有股票期权性质的激励是一种跟薪水、奖金不一样的长期激励方式。

  过去人们通常认为,国企高管人员应该“一心为公”。其报酬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像公务员一样的工资、奖金和职务待遇;二是“商而优则仕”。

  由此产生了两种现象:一是大家熟悉的“59岁现象”,当国企高管面临退休时,部分人开始疯狂敛财,甚至置一世英名于不顾;二是部分国企高管利用MBO,将企业资产转公为私——以低估企业价值等手段,造成大量国资流失,从而引发极大民怨。

  去年“郎顾之争”引爆大众的愤怒情绪,其原因就在于MBO中多有黑幕,对底层工人多有不公。相反,那些中规中矩的国企高管,却如张维迎教授所说,“最大的动力也就是把企业做得‘不死不活’”。

  企业家在私有企业中,需要有高额回报,企业家在国有企业中同样需要相应的回报。人力资本的价值萎缩,国有资本价值如何获得收益?事实告诉我们,这往往是个“双输”的局面。

  高管掌握企业大量的资源,但管理部门无法了解他们的所有信息,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基本原则就是要形成机制,约束的同时给他们激励,使他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为股东谋利。

  在管理层增量持股这个机制中,高管们只有每年实现企业利润的高增长,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股份,国有资产也因此获得增值。同时,高管们获得了为自己谋利的正当方式,也就抑制了私吞国资的冲动。

  海外华人、著名经济学家王一江的研究表明,实行增量持股——让经理人和其他员工从新增资产中获得股份,高管受益、工人受益、国有资产也受益,没有人受损。

  当然,这首先应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既然实施市场化的报酬机制,则国企高管就不能沿用行政任命方式,需完全通过市场机制选拔;其二,企业的价值评估和高管持股定价,要按国际上通用的现金流折现方法,而不是按目前中国采用的净资产定价法。


  爱问(iAsk.com)国企管理层 相关网页约153,439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