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就乱。这是保监会对逐渐放开的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最担心的问题。但保险资金缺乏投资渠道和可投资的产品,以至收益率持续下降,更让他们为难
□ 本报记者 崔帆
中国保险业的收益率在持续下降。2001年,这一数字为4.3%,但到了2003年、2004年
,已分别降至2.68%、2.97%。
这就像是串串警钟,不停地在中国保险监管部门官员的心头敲响 。业界呼吁中国保监会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声音不绝于耳。
2005年6月20日,保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保险外汇资金投资境外股票有关问题的通知》,保险外汇资金可投资境外成熟资本市场的股票,这是继去年8月获准投资境外债券后,保险资金又一次突破。
投资渠道拓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保险公司的收益,但收益和风险紧密相连。而《财经时报》了解到,现在摆在保监会官员面前最头疼的事情就是,他们担心“一放就乱”。
如何让保险公司实行有效的投资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和监管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风险,正引起业界的广泛讨论。
政策困扰
在《保险法》颁布之前,保险资金可投资于房地产业、信托业,并可开展信贷业务等,这种纷乱的投资渠道使得不少保险公司违规运用资金,造成相当部分资金的沉淀和流失。无限制的乱投资也很快导致了保险公司资产出现恶化。
1995年出台的《保险法》对资金运用作出明文规定,保险资金仅限于运用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方面。政策的限制使得大量保险资金处于闲置或低收益状态。据统计,当时约有50%以上的资金以现金或存款的方式存在。
目前,中国保险公司的资产组合中,已有70%左右为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而在保险业发达的国家,如英国,保险投资比例中的72%分散在债券、股票和基金等不同投资品种中。
中国保险公司的投资结构显然不能达到优化保险资金资源配置的作用,更难让保险公司获得满意的收益。资料显示,目前,保险公司的收益水平普遍低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规定》中提出的3%的年收益率底限,前景极不乐观。
市场产品匮乏
在平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相关人士看来,之所以保险资金大量为银行存款,是因为保险资金缺乏投资渠道和可投资的产品。
他表示,现在市场热销的短期融资券以及将要推出的资产证券化等产品,对保险公司的投资现状不会有太大改善,因为这些金融产品都属于短期风险产品,与寿险公司的长期投资风格不相符。
这位人士强调,目前保险公司急需投资的品种是20至30年的长期债券,但国内市场现在根本没有相关产品。这使得保险公司迫切希望保险资金可投资房地产等实业。
据透露,早在2004年年底,平安保险已向保监会递交了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申请,但至今无回应。
业内人士预测,保监会可能会对保险资金投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行业采取分类监管,首批获准投资的保险公司将是中国人寿、平安保险等实力较强的大公司。
严控比例
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将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放宽、灵活调整的原则,确定保险机构股票投资比例。目前,这一比例暂定为不超过上年末总资产规模的5%。
据《财经时报》了解,国内保险公司对股票的投资比例多只有1%。华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认为,当前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较大,短时间内难以成为保险资金合理的投资场所,目前保监会制订的5%投资比例比较合理。
《财经时报》同时从保监会人寿保险监管处负责人处了解到,监管部门将对高风险资金投资进行严格限制,对于外界关注的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等领域的比例,原则上不会超过股票市场,即会限制在5%之内。
这与业内人士估计的10%的比例,有很大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