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摘要:由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持编写的《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由北师大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报告指出,中国就业质量总体上仍处较低的水平。
首先感谢各位来宾今天冒雨参加我们这个发布会,表示对劳动就业问题的关注和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就业相关研究的支持。现现在我宣布《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发布会暨包容性增长下的就业质量研讨会开始。
在座各位专家都很熟悉,我们在座李晓西教授这些年做的绿色发展指数等实际上都是我们专家学者在这方面把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所做一个很重要的努力。这方面的工作作为可能还得进一步的加强。
今天发布的《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也是这样一个围绕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我想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出版系列报告里,今天的报告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特色,就是它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我们的结论是:第一,提高就业质量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内在要求。第二,就业质量不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第三,中国各地区就业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第四,收入分配差距仍在高位运行。
我们今天老讲三要素,劳动的要素越来越重要,劳动者要素可以分解为普通劳动者、管理的、技术的,这里面有分工,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问题的关键,对于发展方式转变,对于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高度发挥作用。
现在逐步暴露非常的充分可以说缺工企业90%以上是就业质量差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目前中国就业的主渠道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且和微型企业就业问题,里面重要问题就是就业环境质量问题。
我们今后面临主要问题就是我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水平的提高首先依赖于就业形式或者进了正规的企业,同时我们工资水平保持一个合理的增长。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报告提到在过去十几年来,我们劳动的报酬实际上是下降的。
我赞成杨教授的观点,就业质量是就业质量和数量的关系,首先有业就,才能就好业。本世纪城镇化加快以后,农民工转移问题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通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就业状况是比较好的发展。
我们过去增长方式已经不可持续,支撑不了快速的发展,我们的外部环境也不支持我们这样的发展,所以我们就得靠内需。靠内需,一个是靠生物,还有一个就是靠社会保障,这两个方面都依赖于中国就业质量的提高。
作为比较我有一个建议,我看了一下我们报告,很多方面已经做的非常好,有一个建议,是不是可能增加国际比较这方面的内容。与中国处在同一发展阶段,尤其像印度尼西亚、越南、巴西等等,也可以包括俄罗斯。
第一点,对劳动就业问题,这个问题的研究我们要拔高,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杨老师说到吃饭问题,工作事大,事关人权,就业问题关乎民生大家都认,民生根本症结在哪儿,在人权,我们报告里面也是一个启发点和亮点。
如果说美国是金融创新过度,它的衍生品距离它原本产品太远的话,中国实际上进入创新不足,中国是苦于创新不足,我们还要继续创新,面对金融危机,中国的对策应当是以稳定的金融创新来应对金融危机。
现在研究就业也有一些难点:第一个,就业本身测量从劳动经济学测量人面向市场的状态,是研究人力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状态,不是测量生活水平的状况。把就业质量引入以后,劳动经济学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就业质量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这个我基本赞成,所以这个问题就业质量还值得商榷。不管怎么样就业质量的问题,无论从理论意义上来说,它的内涵十分丰富,从实践意义上来说,它的价值是非常啊的。
就业质量尤其是当前我们现在低质量的就业和我们当前社会经济转型是一个重大的障碍,甚至可以说是最大的障碍之一。如果大家都是为了仅仅在低工资、低劳动环境、各种没有保障情况下去工作,整个人的发展根本起不到。
赖德胜教授团队研究劳动力和就业的这些专家,把他们视角转向质量,我觉得是恰逢其时,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达到这个阶段以后一种必然。这个报告从一个包容性的视角,专门研究质量,专门搞劳动力研究劳动就业应有之意。
真正提高质量,还是要克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的矛盾。这个结构性矛盾实际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劳动者素质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动态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个是不言而喻的,也是老生常谈。现在工资上涨、出口空间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