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5日 20:48  新浪财经微博
图为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现场图。图片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李美仙。 图为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现场图。图片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李美仙。

  新浪财经讯 由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持编写的《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图为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现场图。

  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杨澄宇: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来宾今天冒雨参加我们这个发布会,表示对劳动就业问题的关注和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就业相关研究的支持。现在我宣布《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发布会暨包容性增长下的就业质量研讨会开始。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到会的领导、嘉宾和朋友们。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董奇教授;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赵人伟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主任李晓西教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王亚栋司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张车伟研究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杨河清教授;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施子海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赵云城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唐任伍(微博)教授;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宋丰景副局长;中国社学科学杂志社经济室主任林跃勤研究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科所赵立卫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院长李实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李宝元(微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唐任伍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叶子;今天出席发布会还有媒体的朋友,有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劳动保障报、新京报(微博)、法制晚报(微博)、科学时报、新浪网等十余家新闻媒体和朋友。此外北京师范大学相关部处领导学院老师和同学们,感谢大家的到来。

  首先请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董奇致辞。

  董奇:尊敬的各位专家、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媒体的朋友,今天《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发布会暨包容性增长下的就业质量研讨会在这儿召开,首先我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书记、校长和全校师生对于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和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表示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借这个机会感谢大家多年来对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的大力的支持。

  大家都对北京师范大学很熟了,北京师范大学从发源来讲,教育科学、教学学科、教师教育是我们的一个很大优势和特色。学校在过去十来年的发展,一直坚持综合性、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因为我们觉得北京师范大学的优势特色也很多,优势特色的建立必须建立在高水平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上,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们的经济学科无论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很多方面,在过去长时间内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跟大家也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综合性、有特色的大学,怎样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怎样为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提供一些解决的咨询建议,探索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应该说是我们这些广大的老师、学者在做基础研究的同时,也是这些年来很强调的一个重点。在座各位专家都很熟悉,我们在座李晓西教授这些年做的“绿色发展指数”,李实教授对收入分配的研究,也包括此次赖德胜教授的《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实际上都是我们专家学者在这方面把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所做一个很重要的努力。我想这方面的工作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来讲,可能还得进一步的加强。北京师范大学在解决学科这些方面,除了今天大家参加赖德胜教授做相关的报告会,咱们一个经济工商学院,我们还有李晓西老师所在的经济资源管理研究院员,唐任伍老师所在管理学院等很多的相关院系所都是一个经济及其相关发展方面,他们也有很多方面联合起来做一些工作。所以这一块工作也是学校一个重中之重,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来讲,学校在这个方面下一步有一些更大的计划和发展。所以衷心地请在座各位专家在未来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中,特别在经济学科发展中给予更多指导、关注和支持。

  最后,再一次感谢大家的光临,也衷心祝咱们此次论坛能够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杨澄宇:感谢董奇副校长的致辞和对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科的接受,下面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叶子发言。

  叶子:尊敬董校长、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非常高兴参加《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发布会暨包容性增长下的就业质量研讨会。很高兴代表出版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对本次发展报告的发布以及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我也想代表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对在座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报告的发布是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围绕就业质量推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发展报告,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围绕国家社会经济领域特定问题和重大问题推出的系列报告之一。刚才董校长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特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教育、人文科学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年来围绕国家经济社会重大领域、重要主题和重要发展问题推出了一系列精品力作,其中发展报告系列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近年来着力打造一个重要品牌。刚才董校长提到,在学校各个院系、各个研究团队特别是985重点课题团队的支持下,我们已经出版了一系列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报告,包括李晓西老师主持的中国绿色指数发展报告,中国民生发展报告,中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研究发展报告,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等,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而且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今天发布的《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也是这样一个围绕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特别是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就业质量进行系统研究的发展报告,它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我想这是尤为可贵的,这也是已经出版的这些研究报告的一个明显体色,即提出明确的指标评价体系,在理论建构、实践应用和报告的可持续发展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出版单位,我们非常高兴出版这样一个精品力作,我们相信这个报告的发布将在社会上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对就业质量的提高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此我想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向本书作者团队,特别是赖德胜院长表现衷心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没有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不可能有今天这个报告的发布。同时借此机会,感谢在座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与关心,期待与各位专家有更多的合作。

  再一次对《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的发布表示祝贺,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

  杨澄宇:谢谢叶子总编辑对《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出版情况的介绍,叶总编辑没有说的特别明确,在座有非常多国内劳动经济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希望大家研究成果能够多多支持我们出版社,拿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来出版。下面请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院长赖德胜介绍团队在就业质量方面的研究成果。

  赖德胜: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媒体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这个会如期举办感谢很多很多的人,我们学校领导董奇常务副校长一直关注这个报告的进展,并且多次顾问,并且多次参加支持。我们学校学科处也给予了资金的支持。政府部门有关领导一直参与报表指标体系的设计,去年8月份王司长、赵司长、宋局长、张所长几个领导一起给我们出点子如何完善指标体系。后来咨询了很多专家,包括杨河清院长等等,没有他们指导我们报告也出不来,主要还是感谢我们团队,一年多的时间围绕项目展开来做了很多计算包括写作,我在报告我的内容之前,要感谢各位。

  背景是什么背景呢?就业很重要,大家从发展来讲,就业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中国非常重视就业,13亿人口就业不好人口优势发挥不出来,即使掉了失业率8点几,我们根据计算也是4点几左右,中国失业率比较低。但是问题比较多?什么问题呢?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把就业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给多少钱支持帮助困难群体,主要计算创造多少就业岗位。比如说有一个韩国报告,韩国1996年放弃计划的东西,2010年又实施一个战略,把就业放在最高的考虑的一个层次上,包括有关经济和产业政策,包括对弱势群体提供就业岗位,包括他们就业岗位的创造,以及相关的社会福利等等。韩国虽然放弃传统计划这一套东西和手段,2010年由开始实施以就业为保障的指导战略。

  我国更多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有关指标,比如说保8,我们投资4万亿保8,不是创造多少就业岗位,而是保持多少增长速度,以数量和速度为取消再就业取向一直存在,我们说就业达到多少就业率,就业质量关注不太够。最近两年有所变化,2010年4月27号锦涛同志讲,要切实实施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点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我们国民经济在“十二五”规划里面,也提出来要把坚持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这是官方第一次把就业放在优先的位置,健全劳动力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充分充分就业。政府有这个转向也有很多背景,包括刘易斯拐点的来临,劳动力局部的短缺,意味着人的价值会更加的重视,人的工作质量有更高的关注。还有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劳动力收入份额大幅降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老子矛盾,农民工社会融合之路维艰,包容性增长的政治理念的趋势更多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就业质量。

  这是一个背景,也构筑我们理论模型,就业质量高低关系到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就业质量不高就可能低消费,只能靠投资出口驱动增长,这样导致资源关系的破坏,导致经济的波动很大,这种增长是不好的怎样,导致就业也是不好的就业。如果我们质量比较好,工资比较高,使得我们消费可能上得去,这样就减少我们的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带来更好的增长,这是一个良性的,我们称之为高水平、高质量的增长。就业质量、就业问题事关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最近有一个报告在讨论2013年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使工作成为中心”。世行2013年主题定好就是工作问题,可见工作就业不仅是中国的问题,全世界都把就业、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考虑。他说就业是整个经济的发展枢纽,能够带来增长率,能够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能够促进社会的融合。

  什么是就业质量?就业质量1999年6月国际劳动组织新任局长胡安·索马维亚提出了“体面劳动”的概念,就是通过促进就业,加强社会保障及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以开展政府、企业组织和工会三方的协商对话,来保证广大劳动者在自由、公正、安全和有尊严的条件下工作。

  这是欧盟基金会对就业质量和劳动质量的一个理解,有四个纬度,一个是关于就业稳定性的问题,就业是不是稳定。第二个是健康和福利。第三个是技能的发展,包括培训和规划。还有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这是欧洲联合委员会也有就业质量的指标,包括工业安全与规范、动报酬、工作时间、工作生活平衡度工作稳定性及社保、协商与谈判机制,技术配能、员工关系。

  我国对就业质量关注也有很多文献,国内有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就业质量。我们设计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借鉴国内国外文献,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就业状态、劳动报酬、社会关系。每一个纬度里面都有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面还有三级指标,6个大纬度,有20个二级指标,还有50个三级指标。这些指标不详细说,书里面都有,包括就业相关能够找到的数据。计算方法有一个办法,我们有主成分分析法,把每一个指标影响算出来,这样才可以计算。数据来自于官方统计年鉴,包括中国统计年鉴、劳动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等等。结果是全国30多个省并没有西藏,西藏很多指标缺失不全,我们接收了30个省,北京、上海、谈话位居前三位,北京是最好的,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低,北京70多,比较好,天津第三位50几,差距比较明显。最后几名像云南、贵州、广西都是在20左右,70几和20几各省就业质量差异还是比较明显。两个省里面做金融危机发生看看有没有什么影响,东中西部差距明显,东部40多,中部30左右,西部20几。我们也介绍每个省每一项指标,我们有50个指标,每个指标各个省我们都做了测算。

  总体来讲,中国各地区2007、2008年这两个年份除了少数经济省份之外,除了北京、上海,全国就业质量不高,大部分省份就业质量指数比较低,地区差异明显。报告里面前面两个是我们主报告,围绕主报告我们做了相关的研究,包括收入分配、大学生蚁族发现创造者,还有农民工,特别新农民工的就业特点、残疾人,这些是我们特殊群体。再就是社会保障和劳资关系,也跟我们前面的指标是相对应。

  我们的结论是:第一,提高就业质量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内在要求。第二,就业质量不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第三,中国各地区就业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第四,收入分配差距仍在高位运行。第五,特殊群体的就业质量仍有特大力提高。第六,社会保障的公平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七,中国进入了劳动冲突的高发期。

  如何提高就业质量我们提了很多建议,政府重视以后关键我们体制机制更到位,特别是我们劳动者的组织工会如何进一步的发育,使它成为维护劳动力权益重要的力量,这个是很重要的,我不细讲我们政策主张。

  大体上就是我今天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的主要内容,谢谢大家。

  杨澄宇:谢谢赖德胜教授关于他们团队关注就业质量,实现包容增长方面研究成果非常精采的介绍。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近年来开展重大现实经济问题研究,以及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一系列的研究,赖教授今天介绍的研究成果实际上是这样一系列研究成果最新的一个成果。近期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工商管理学院还将推出一系列关注中国经济发展一系列的指数报告,包括公司治理指数、贸易摩擦指数、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风险指数、教育发展指数等等。也希望今天在座专家、学者、领导,还有新闻媒体的朋友继续给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和经管学科发展给予关注和支持。

  谢谢大家。

  下面进入研讨会之前,我们请各位领导和嘉宾一起合个影。

  赖德胜: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们开始专家发言,前面主要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只是一个抛砖,今天这么多名家和领导过来了,因为讲话人比较多,大概一个发言10分钟左右,首先有请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赵人伟研究员讲话。

  赵人伟:在座那么多劳动经济学家、教育经济学家,我不搞劳动经济学和教育经济学,好在经济学之间是相通、相连贯的看到你们这本书,有几点一个是就业质量、一个包容性增长。就业质量有几十个指标。我为一个国家团队为“十二五”提供国际经验的一个报告,其中有一条他们对经济方式转变界定清楚,其中有一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很重要就是服务驱动。现在讨论怎么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转变,现在巴西已经在陷阱口上,巴西超过人均GDP差距1万美元,陷阱有不同的看法,不管这个说法怎么样,实际的问题从中等收入到高收入转变,比低收入向中等收入转变难度大得多。我们80年代低收入作为起点,经过改革开放这么多年达到了中等收入,去年大概是4500美元。但是要达到1万美元难度很大,难度很大的关键是什么?要提高劳动生产力,劳动生产力问题在哪儿?劳动者素质不提高劳动生产力怎么提高,温州搞劳动密集型产品可以,但是到了人均GDP1万美元以上,主要问题是劳动者素质。我们今天老讲三要素,劳动的要素越来越重要,劳动者要素可以分解为普通劳动者、管理的、技术的,这里面有分工,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问题的关键,对于发展方式转变,对于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高度发挥作用,要不然老是素质很难达到人均GDP1万美元以上,这方面是不是应该进一步加强一些。

  提到包容性增长,最近帮国际团队,英国牛津大学他是社会政策专家,他是牛津大学的院长,现在退下来了。他对研究报告背景讲到欧盟包容和融合,欧盟的融合进程比扶贫要求高得多,扶贫就是把超过人均1美元或者2美元,包容性增长欧盟要求社会融合进程,是人在社会里面是融合的,这样才能相互增长,有一个和谐社会。这个要求比扶贫要求高,欧洲有这样的问题,前段时间欧洲各个城市骚乱,骚乱就是缺乏包容。对于包容性增长比经济上要求还要高,有一个社会认知,社会的包容,包容性增长对构建和谐社会很有帮助。

  最后讲一点跟收入分配有关的。我有一个想法城乡差距从1985年以来一直拉大,去年以来逐步的缩小。总的来讲1978年比例是2.5,1984年是1.8,到新世纪大部分年份是3.3。我有一个想法,刘易斯拐点刚才提到,我们能不能研究收入差距缩小的拐点,中国特色持续那么多年什么时候是拐点,“十二五”规划纲要是今后五年城乡居民收入每年增长不低于7%,这个也没有提到拐点。十七大讲的农村居民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翻一番,城乡差距拐点希望你们能够多研究。一个是土地制度,一个是户口制度,还有劳动力流动政策,还有城市化的政策,还有其他一些政策等等这些制度和因素结合起来,按照一定纬度分析每个因素的贡献率。我刚才讲的因素很难用数据来分解,恐怕要更宏观的研究,在座那么多专家共同研究,研究城乡差距的从扩大到缩小转折点是不是对我们贡献会更大一点。

  赖德胜:谢谢赵老师,下面请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主任李晓西教授发言。

  李晓西:参加这个会我非常高兴,刚才赵老师讲的非常好,赖院长把情况做了很详细的介绍,我想我谈三点想法:

  第一点,关于劳动和就业问题非常重要。宏观经济学最早创始人凯恩斯最有名著作《就业与货币通论》,在宏观经济政府管理中间,四个目标:一个经济增长、一个物价稳定、一个国际收支平均、一个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部委在管,现在上升到国家层面,就业在四大目标里面非常重要的。因此做劳动和就业这个事情非常非常有价值的。我自己在做宏观经济学在修改中间,因为宏观经济学以需求为主,供给讲的不多,我特别想加入供给因素,其中专门把劳动供给加进来,劳动供给就参考在座赖老师、赵老师、曾老师他们有一个调查报告,里面有一些观点受了很多启发。第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再一个和我们各个学科融合度是很高的。

  第二点,赖老师他们现在做的里面涉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中间我现在对像农民工就业,我们也有小的研究成果和这个相配合的,这是参加联合国(微博)教科文组织董老师讲的国际农村教育培训基地,董老师也给予一些支持。我们就在研究一下教育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我们抓的题目“阳光工程”,阳光工程特的过程中特别有意思,农民工流动,2003年我国农业部、劳动人事部、教育部等六个部位做阳光工程,确定2010年农村人口1.5亿人,七年中间从农村中间转移出来4点几亿,城市人口增加4千万。六部委挺准的,他们转移1.5亿,最后转移4亿,他们转移完了要做培训。现象劳动力转移这个事就中国而言是特别重要的历史时刻,中国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这么一个阶段,大量的农民工转移,这个转移全世界没有过的,到2010年七年时间转移1.5亿农民到城市,政府抓住转移过程中给予农民工培训,政府提供阳光工程进行培训,这确实是很了不起的工程。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都江堰召开国际论坛,我在会上发言专门讲了阳刚工程。很多国外搞教育专家都很感兴趣,虽然我们自己对这个看的比较淡,国外听了一个国家对1.5亿人口转移中间培训给予关注,那是很不简单的。赵老师年纪大一点,我年纪相对大一点,我们上山下乡有印象,我们做木匠活是打资本主义尾巴,阳光工程是公开支持农民流向城市,这是本身了不起的做法,相对文化大革命是天翻地覆,以前这些人出去就是搞资本主义,回来就批斗,这是搞资本主义,现在意识形态发生太大的变化,这个事情是了不起的。阳光工程我们现在做,和我们流动特别相关,中国的农民工的流动是一个划时代的,在历史上了不起,在全世界是了不起的一笔,我呼应一下这个。

  第三点,讲一下咱们科学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这是我们三家唐老师、赖老师我们三家合起来做的。我们现在没有主任,我们就是负责人,唐老师也是管理组组长,我们一起来做。这本书咱们学校出版社很有想法把它变成了一种类型很像,学校985给我们很大的支持,给了我们经费,因为涉及到好多课题的支持、好多项目的支持,985的项目给了我们很多支持。我们绿色发展指数是985支持的,那个量也比较大。感谢学校的支持,学校有了支持搞研究包括开个会、请个专家、喝咖啡不花钱不可能。我们学院通过别的方面筹集支持大家来做。我们这个基地现在后面也提到985基地,以后可能我们给985还得汇报,前段时间汇报过一次,唐老师、赖老师去了。这是我们几家表示合作,我们985的会赖老师、唐老师都参加,我们之间是精诚合作。一个大学里面几个院做合作部容易,都是相互做竞争,这样我们现在能合作十年已经不简单了,我们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大的问题。

  唐任伍:经济管理学科李老师牵头这几年发展非常快。

  李晓西:我们共同努力,我们几个合作非常好,有好事大家一块来做。我第一个,是祝贺这个书非常好,意义很大,做的很认真,尤其做权重的时候,用了组成论分析,比专家评分更好一点。也有它的分析,它有它的弱点,这个就不说了,过了30个指标以后组成论分析才能用得上,这要做很多探索,方法上做了很多努力,我祝贺这本书,也希望影响越来越大,成果是越来越多。谢谢。

  赖德胜:我们做的报告也是受李老师绿色指数报告的启发搞这么一本书。下面请人保部就业促进司王亚栋司长发言。

  王亚栋:非常高兴能够再一次参加就业质量的会,去年赖院长请我来参加,那时候是一个指数的认证,我就觉得这个很有意义,也很重要,跟我们现在在做的几项工作结合的很紧。

  就业质量是一个很久以来被忽视的,正在被正视,而且将会被重视的一个问题。刚才赖院长在他的节嫂里面也提出来了,中国政府前一阶段包括在“十二五”期间,对就业质量问题越来越关注。我们现在看就业问题,不仅仅把就业看成是一个岗位,把他更看成是一份工作。我记得在2004年的时候中国就业论坛举行前夕,我们跟国际劳工组织共同起草北京共识的时候有过一次争论,这是中国政府和国际劳工组织共同开的会,双方共同起草论坛宣言,他们要把体面劳动写入共识里面。体面劳动有四个支柱,第一个就是就业促进,第二个就是权益和劳动标准,第三个是社会保护,第四个就是社会对话。当时我们认为中国主要问题是岗位问题,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连岗位都没有何谈体面。这跟国际劳工组织来回磋商,他们把体面就业的概念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解释,我们后来里面就业促进不仅仅是给劳动者提供一个岗位,而且给他提供一个好岗位,而且是一个真正的工作,他有收入,他能实现自我价值,国际劳工组织有一句话叫做“就业是劳动者个人谋求发展,为家庭和子孙带来幸福,走向美好生活的一个意境和途径”。我们在2004年5月份共识里面,把体面劳动引进来了,那是中国第一次的文件里面有体面劳动四个字。去年的10月份在锦涛总书记劳模表彰大会上,锦涛总书记讲话里面第二次出现体面劳动,那是我们党中央、国务院文件里面首次出现体面劳动。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在2005年的时候我们部受命起草促进就业文件,我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全国总工会起草就业促进草稿,其中有一章就叫公平就业。起草法律过程中,我们认为我们要关注就业的质量,关注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的问题和它的发展情形,我们把公平就业作为专章写入。写进去的时候也有很多争论,大家认为中国劳动力市场当中有很多就业歧视现象,但是写到法律里面没法操作,没有工作基础、没有工作手段、没有具体的政策措施,一旦发现、发生就业歧视等等各方面问题怎么解决。讨论来讨论去跑到国务院法制办把这一章拿来来,拿下来以后报到全国人大法工委,2007年6月法工委征求全民意见,返回15万条意见,其中70不能的意见要增加反就业歧视的内容。全国人大法工委告诉我们最先组稿里面就业公平这一章要加入里面去,可以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三章就是公平竞争。尽管现在各方面条件都还不成熟,但是我们要把这一面旗帜举起来,就是把公平就业旗帜举起来。《就业促进法》出台以后,特别是大学生就业乙肝的问题,外国人到中国就业艾滋病的问题,以前不是要体检、检查等各方面反映非常强烈,对专项问题采取了具体措施逐一的解决。可以在反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公平我们也再往前进。

  正如赖院长介绍当中提出来就业质量问题,现在逐步暴露非常的充分。它可以说已经成为中国就业促进制约劳动者就业,制约就业促进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成为我们下一步促进就业工作重要的方向。比如说民工短缺问题,民工短缺招不到人,里面很重要的问题,你可以到各个地方、各个企业去问,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就业质量太差,民工不愿意去,工作条件太差,工资条件太低,待遇太低,劳动条件太恶劣,可以说缺工企业90%以上是就业质量差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目前中国就业的主渠道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且和微型企业就业问题,里面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就业环境和就业质量的问题。我们现在关注中小企业的问题,里面很重要的是因为它跟就业密切相关。我们关注中小企业的问题,很多情况下关注整个外部发展环境,特别是融资问题,但是里面存在一个就业环境、就业质量的问题,现在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大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去民营企业,为什么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工作,就是因为他社会保障、各种福利条件包括本人发展前景,没有其他一些正规大企业那样好,所以大学生不愿意去,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包括刚才提到富士康问题等等一些劳资冲突越来越突出,里面也是一个质量问题。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研究包容性增长下中国就业质量正当其时,我们在“十二五”期间中国政府要采取的措施也是更高力气花在这个上面,这个报告正好为我们提供决策和参考,我觉得也是非常有意义。

  我们现在在朝着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方面我们在提高,刚才李教授也提出来培训问题,培训是实现体面劳动很重要的手段,是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劳动者收入很重要的前提,我们对农民工进行培训、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培训、对在校大学毕业生和大学毕业以后高校毕业生进行培训,中国每年花几百亿对劳动者进行就业培训。我们还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农村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农村人口享受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合作,前不久我们开展了和谐劳动关系的保障,在企业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我们现在不仅仅是劳动者到企业去就业,不仅仅是政府购买岗位给劳动者,我们很重要的发展方向是促进劳动者创业,特别大学毕业生作为创业很重要的方向,这些方面我们都在逐步的开展。我也曾经设想,包括还在计划,在《就业促进法》框架下,促进就业公平、反对就业歧视的政策法规,这是我要讲的一些内容。

  我还有一个建议给赖教授。这个报告可以更进一步让报告的成果不仅仅在学界、在社会上,而且在政府决策层面让它发挥一些作用,包括我们一系列报告,我们可以在一系列报告上出一系列的专题的报告或者专题的文章,跟国家行政学院操作模式,国家行政学院有一个学报,学报直接报国务院上面,当然行政学院有它自己特色和优势。我们这个东西也可以通过某种请示,用非常简短十页纸之内专题的报告形式报政府有关部门乃至政府更高一点层次的领导让他可读,让他读完以后能够有所思考,能够作出批示,有一些好的东西能够真正实现,刚才董奇校长和叶子主编提出来的“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这个目的。

  我就说这些,谢谢。

  赖德胜:我们指标体系6个纬度,去年我们讨论的时候直接受益王司长讲框架性的思考,因为他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我们觉得去年的讨论成为我们书重要的思维源泉,感谢王司长提出的建议。下面请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发言。

  曾湘泉:很高兴参加这个会,感谢赖德胜院长。这个报告很好,就业质量是一个热门话题,报告也讲对劳工组织定了七个纬度,这个报告实际上从社会层面的指标。这次做的很系统、很全面,确实是一个开创性的。

  对中国来讲就业研究这么多年,就业工作到今天为止其实已经到了讨论背景变化,中国已经超越了传统,中国不是一个就业数量高低,从失业率来讲中国失业率很低,印度是2.8,真正从国际劳工组织超不过这个水平,中国的就业和美国就业、欧洲就业去看无法比较。美国人就业就能买车买房,中国人就业还在贫困线,我们叫工作中的穷人,这个题目研究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来讲,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来讲。中国就业质量来讲其实很清楚,非正规就业、工资收入低、社会保障差等等是我们一直说的。

  现在研究就业也有一些难点:第一个,就业本身测量从劳动经济学测量人面向市场的状态,是研究人力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状态,不是测量生活水平的状况。把就业质量引入以后,劳动经济学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从劳动经济学理论去探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并没有去说。怎么样测量就业质量三个纬度,社会层面、组织层面、个体层面。我们从组织层面来讲,一个企业就业质量好,成本就高,个人原因、社会原因说他好。社保带来很大的问题包括对企业成本的问题,这是一个问题。这个研究从个体层面怎么测量,关键是数据的问题,这是国内要进一步把个体层面去做。上一次做主管测量,我们这一次客观测量,现在主观东西也很重要,工作确实有满意不满意的问题。还有一个,有一些东西是矛盾的。经常说非正规、非充分就业、工作时间不足。中国恰恰是工作过度,工作时间多的人就业质量低,和欧洲和美国不一样。还有咱们讲社会保护的提高、工资的提高是什么关系的问题。还有,指标将来再研究,这个指标基本上和国际现在讲七个指标,最直接就是收入,大学生就业引入收入状况。收入是核心指标,就业能力是影响就业质量,影响就业本身的因素,可能不是核心指标,但是这个东西很重要,工作是否平衡也是这样的问题。

  下一步研究原因很重要,“十二五”提高就业质量是很重要的东西,怎么提高就业质量,什么因素导致就业质量偏低,这个里面就有很多需要研究。有一部分原因中国不可避免的,我们现在讲中国就是非正规的,这是发展中的主要特征。还有是就业能力的问题,我们研究农民工和大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下降,我觉得就是就业创造价值能力不足,当然还有就业服务等等原因,下一步通过改革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关注的问题可能要关注到这个层面上去。有一些东西在中国短期内很难解决,我们不可能把社会保护的水平、社会对话的水平,美国讲人力资源模型生活和工作平衡,有一些问题是中国阶段的问题。

  总的来讲报告很好,有很多问题还要做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

  赖德胜:谢谢曾老师,曾老师最近几年出了有关劳动的报告,下一个报告是就业质量,更多从微观层面和组织层面去做,我们期待曾老师报告的出来。下面请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张车伟教授发言。

  张车伟:非常高兴参加这个会,非常感谢赖院长。开题的时候我们也一块讨论,当时这个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做了几项工作涉及的面非常广,指标也非常多。当时实际上还是有所担心,觉得是不是能够完成,经过这一年来艰苦的努力,看到成果展现在我们面前是非常的优秀,做的非常好,也非常的细致,这一阵研究工作有这么一个好的结果。说的第一句话是祝贺。

  第二点,这个题目也非常好,就是包容性经济增长下的就业质量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业的问题要仔细看,实际上经济发展过程或者经济是不是真正发展,不仅仅能够从收入指标看的很清楚,能够看的更清楚就是衡量经济发展的真正实质的指标,实际上就是就业质量不断的提高和就业正规化这么一个过程。刚才几位教授也都谈到,实际上看从我们发展历程来看,我们知道农业社会就业是一个什么样的?实际上都是个体的或者自顾性的就业,这样情况下就业非常的不稳定,非常的灵活,如果我们来划分的话,就是不珍贵占就业主体。这样社会转型进入现代社会,实际上就业问题不断的变得固元化或者更加稳定这样的过程。看现在国际上发展的趋势,或者是这样一个历程,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发达国家,比如说欧盟OECD这样一些国家,他们就业正规化,这个指标如果让我来说来衡量质量是最综合的一个指标,可以看的很明确,看到他们就业正规化都在80%以上,有的国家甚至超过90%。也就是说,在这样成熟发达国家,它的就业应该说是非常稳定的、有保障的、劳资关系各方面都很和谐这样的就业。我们看到所谓中等收入的国家他们在这个过程很麻烦,有时候看他经济增长增长还不错,人均收入也提高到一定水平。再仔细看它的就业的时候,实际上他就没有完成这么一个正规化的过程,实际上就业质量没有提高,他的劳动力,随着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但是转移到非正规的就业。拉美国家就是这种情况,进城农民工基本上不能找到维持生存体面的工作,只能是自谋职业的职业。我们去过印度这样的国家就深有感触,东南亚国家也是这样的类型。讲包容性的增长,或者从中等收入进入高收入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不仅仅是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这样的高速增长怎么转变,让每个人都能分享到经济成果这样一种形式,它就要体现在你有一个正规的就业或者就业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国家“十二五”规划也提出就业的优先,这是一个重大战略的转移,这样一个转移指名我们经济发展转变的方向和着力的重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对这个问题研究,无疑会给国家发展提供非常好的建议。

  中国今后提高就业质量,我们觉得应该怎么来做?首先,现在我们国家非正规就业还是农业,农业尽管现在城市化比例非常高,速度非常快,我们现在已经接近50%的城市化率,农村人口依然有一半。但是不要忘了我们在农村当中就业当中从事农业就业38%,还是三个就业最大的,农业就业95%都是非正规就业,就业类型划分都是自顾性或者个体的,没有什么稳定性可言,或者一年四季就是季节性的,收入跟你粮食的产量有很大的关系,波动有很大的关系。这个部门如果继续把持如果庞大的数量,我们没法提高就业质量。所以保持这种快速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快速城市化进程,依然提高我们就业质量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进入城市以后要把他吸纳城市正规部门,而不是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仅仅让他在城市当中生存下来,而不是盖一个小房子组成贫民窟,这不是我们希望的。而是让他在城市当中找到稳定和体面的工作,能够保证自己基本生活。第二个问题,我们今后面临主要问题就是我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水平的提高首先依赖于就业形式或者进了正规的企业,同时我们工资水平保持一个合理的增长。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报告提到在过去十几年来,我们劳动的报酬实际上是下降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劳动者在分享现在快速经济增长的过程当中是没有分享,没有按照贡献分享,所以这也是我们今后提高我们就业质量,改善我们就业状况重要的方面。

  当然我还觉得本身劳动者能力的提高、素质的提高也非常关键,实际上这个意义上来讲,大学生扩招我是很赞成的,当然现在大学生就业能力有很大的问题,教育和劳动力市场存在脱节。教育提高就业质量没有一个先行的话,我觉得最后很难说我等你有了需求以后,我再培养劳动力,我觉得是很困难的,某种人力资源也是一个储备。我们大学和高等教育还应该有进一步的发展,还应该有更好和市场的接轨。所以今后中国的问题,要我来看虽然经济增长很快,就业的问题才是最根本,我们进入发达国家一个标志,也是我们就业有一个最根本的改变,我们就业有一个真正的提高。现在我计算中国整个正规就业率,城镇部门大概是50%左右,城乡加起来是40%左右,我们正规化的过程。而发家这样来看,我们离别人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这也是我们实际上要追赶的一个目标,等我们把就业就近他们的水平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我们跨入中等收入概念,进入一个发达国家的水平。

  赖德胜:谢谢张车伟同志,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比例,这是一个单位就业比例的关系。中国就业是60、70%是非正规就业,这是一个矛盾,看如何协调。下面请首都经贸大学杨河清院长发言。

  杨河清:今天非常高兴参加这个会,几年前我也试图做过质量方面的研究,并且做了规划,因为种种原因这个事没有深入发展下去。今天看到赖德胜带领团队做出这样好的科研成果,发自内心的高兴。

  第一点,就业这是一个大话题,这是一个国际性的大话题。就业问题的研讨确实是有很多的视角,但是无论是理论性还是实践性的,就业的讨论最终总会涉及两个关健词,一个就是就业量,一个就是就业结构。请各位注意在讨论就业量和就业结构的时候,必然会涉及到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问题,无论是总量就业论还是结构,数量和质量问题一定会涉及到。但是我们发现对于就业问题的研究,更多是把它放到了数量方面,在总量研究和结构研究方面都是这个样子,关于就业质量的研究,无论是项目还是成果都比较少,而且还相当的薄弱。因此以赖德胜为首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选择就业质量方面这样一个有一定综合性特征的项目,并推出这样一个值得学界关注的,实际应用价值学术理论价值高,并且我认为还有学科发展历史意义具有创新成果非常值得高兴。我作为劳动经济学和劳动科学界做了几十年教学科研的老战士,我向你们表示敬意,十分的钦佩,向你们表示感谢。

  第二点,关于就业问题的讨论。按说就业质量是就业问题讨论的题中之意,为什么没有受到相应的关注呢?我觉得有这么以下几个原因供你们参考:一是从整体来看,就业质量在大多数时期是逐渐变化的,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经验,不大受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二是在相对长的时间内,就业质量上面有天花板,下有地板,就业质量波动在这样比较狭窄空间范围内波动,无论就业形式多少的严峻,就业质量在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道德约束下,仍然是有足够的刚性,一般不会向下突破的。相反无论就业形式有多少的宽松,就业质量在成本的约束下依然有相对坚实天花板这样一个阻隔,也很难向上波动。三是从纯粹理论来讲,就业是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如果就业数量这个盘子不变,或者增大有限时,当需要保证就业数量的时候,就业质量就会受到影响,这也是我国就业状况一个长期的写照。从民生意义上来看,就业问题是一个饭碗问题,是一个吃饭问题,所以我们拿吃饭这件事来解释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的关系是有比较生动的意义。当前一个社会当基本的解决饥饿问题和营养问题这样一个事情还没有达到一个基本程度的时候,那么你吃什么饭、在那里吃、在什么环境下吃、在什么服务条件下去吃当然也不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恐怕这样一些原因造成了我们国家在就业问题研究中长期看不到有关就业质量的概念和意识,虽然客观上就业质量存在,并且逐渐在提升。近几年出现一些关于就业质量方面的研究,但是水平有限,研究的成果尚少,总的来讲相当薄弱的。不过就业质量的问题内涵是十分丰富的,理论意义和使劲意义非常,赖德胜介绍过了,其他专家也提到了,特别是报告中有这么一句话,应该是在第12页“就业质量不高是我国经济质量发展不高的重要原因”,这个观点我赞成,就业质量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这个我基本赞成,所以这个问题就业质量还值得商榷。不管怎么样就业质量的问题,无论从理论意义上来说,它的内涵十分丰富,从实践意义上来说,它的价值是非常啊的,这方面确实需要研究。当相应条件出现的时候,我相信就业质量问题的研究必然会吸引一些学者来做,现在可以说不是忽视、轻视就业质量研究和就业质量思考的问题正在结束,刚才王司长也提到了。赖德胜教授的研究和成果我个人认为即使现在不能判定是这个历史的转折点,我们现在愿意说拐点,实际上是转折点,历史的转折点是一个重大的标志,你的研究成果现在还不能判定,我们在就业质量问题研究上已经是出现了历史的转折点的标志,至少我认为它是促进这个转折点到来的一个重要的推进器。你们大家相信不相信我不知道,反正我信了。

  期待赖德胜趁胜前进,再得新胜。

  赖德胜:下面请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施子海副主任发言。

  施子海:这方面没有做深入的研究,我谈一点感想。

  第一点,我赞成杨教授的观点,就业质量是就业质量和数量的关系,首先有业就,才能就好业。本世纪城镇化加快以后,农民工转移问题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通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就业状况是比较好的发展。提出以人为本,把就业质量提高重要位置是应该的,我觉得先有业就,才能就好业。

  第二点,关于就业问题,第一个,还是要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速。经济增速对中国来说推动经济增速解决不好,现在借给调整数据没那么高,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正相关关系还是避免不了,第一个还是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速。第二个,要增强就业者和就业岗位的适配性。现在事实上就业岗位和就业者存在比较大的脱离,最典型一个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大学生在中国来说应该是受教育比较多、受教育质量也比较高,为什么他得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这是一个。二是技术工人的缺乏,现在好多企业招了一些农民工,一般人是有的,在岗位起到领头一线工人比较难找。怎么增强岗位适配性,有针对性做一些教学或者培训。第三个,还是劳动者工资问题,有业就,赚了钱,有满意了。收入分配在“十二五”也提出“两个提高”,我们委里也在研究,“十二五”规划实施的评价,一个指标是收入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过去光讲究经济增长率,为了给地方一定压力把这个指标调整收入增长率和GDP增长需的比较。收入分配我们也一直在做,这一两年紧锣密鼓更多了一些,也跟国务院做了汇报,现在正在推动。第四个,还是社会保障,能就业、有钱赚,在工作过程中出了问题有人管,这是解决就业问题很好的进步。

  研究报告赖教授做的很到位,我里面还是有一点想法,就是排序问题的,这个好像第一感觉能不能把劳动者的主观感受放进去,用满意不满意这是衡量就业质量最根本的方面,不能把客观要求放在主观层面,劳动者再就业岗位他满意就业质量就高了,如果你认为满意他不满意也不行,我建议把主观因素引入进来。第二个,区域之间差距太大了,从直观反映区域之间不应该有那么多大的。

  赖德胜:主观那些东西8月份刚做完问卷,每个省都做了,现在有博士做的博士论文,明年可以做进去。至于你讲指标数字的问题很有道理,看看怎么来协调。下面请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宋丰景副局长发言。

  宋丰景:因为就业质量报告我参加过讨论,讨论过程中感觉收获很大。因为就业质量参与过讨论,没有做过系统的思考,就是零碎不系统谈点想法。

  首先,研究就业质量问题跳出劳动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更高层次对就业问题的再认识。原来我们仅仅从劳动经济学角度讲就业,就业就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有一个岗位、有一碗饭吃而已的。从社会角度而言,人就业是参与社会管理、参与社会建设重要途径,人不仅仅为了吃饭,更重要为了参与社会、建设社会,因此有一个质量问题。如果我们仅仅养家糊口、传宗接代可以到小煤窑工作,但是这不是我们社会要的就业,现在社会意义上来讲,就业质量对于整个社会转型、社会发展,乃至社会的现代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说到就业质量肯定涉及到就业的数量,我认为就业质量和就业数量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有的地方饭吃不饱还穿什么西装不是这么一个关系。我们讲的数量是在一定质量上的数量,不是血汗工厂上的数量,这是我想的说一个观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理解。

  另外一个,没有质量的数量是没有意义的,现在我们讲就业我们十几亿的人口,失业率非常低,从统计学角度、劳动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确实很低。不管数据有没有问题,大部分人就业质量都不高。不管个人满意不满意,如果从人伦角度、社会学角度去评价,确实处在一个仅仅为了生存而就业这么一个状态。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还是就强调数量,而忽视质量,我觉得数量是没有意义的。

  第三个观点,就业质量尤其是当前我们现在低质量的就业和我们当前社会经济转型是一个重大的障碍,甚至可以说是最大的障碍之一。如果大家都是为了仅仅在低工资、低劳动环境、各种没有保障情况下去工作,整个人的发展根本起不到。现在现实是扩大内需也没有经济基础,我们高科技发展、新的战略新兴产业制高点的占领都谈不上。从经济转型角度来讲,也需要提高就业质量,缩小低就业质量的范围,作为我们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

  什么叫就业质量?我不好下定义,我可以举个例子,高就业质量绝对不是政府机关的就业,不是国有大型企业的就业这种就业模式,无论什么所有制形式,起码是一种高效的就业形式,通过高效获得体面这是必然的结果。什么叫体面就业呢?就是高福利就业,现在中国能不能达到这种水平,可能有几个指标在整体指标体系中讲的非常清楚了。比如说就业的环境、劳动保护的环境、社会对你行业的认可,或者你感觉的体验程度,包括社会保障恐怕是整个这些制度均等化实现就业质量的提高,而不是把现在所有的模式都按照国有企业目前的高福利,甚至国有大型企业垄断企业高福利进行复制,我觉得这是没有前途的。

  赖德胜:下面请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赵云城主任发言。

  赵云城:首先祝贺赖院长把书出版,非常吸引眼球,应该说包括很多前瞻的内容。这本书8月份指标选取纬度建立的时候我们就参加了,当时也说了意见,今天更多期望来看看我们出的成果到底怎么样。

  先说对结果的看法,我不否认即使达到社会公开,绝大多数也可以接受这么一个结果。从几个方面看了看研究成果,就业质量高有这么三个大类,我看前十位,首先前三位,就业质量高首先是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几乎接近国际平均水平。第二梯队第三到第十,是就业比较发达,第二产业比较发达。二三产业发达的地区,它的就业质量偏高。

  第二个特点,你前十位还有一个共同点,除了极个别的,都是人口的流入大省,人口流入地,就是吸引人到哪儿就业,后面这些省份是人口流出省。从这个角度讲,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快,吸引力比较强,人口往那儿聚集,同时也说明他就业质量要好。从这个角度,我也愿意接受你的结果。

  另外谈一点感受,我搞了几年就业,跟赖院长经常交流,跟曾教授也有一个季度的分析。我反复在讲,我搞的工作是搞数据,也就是搞失业率的,曾院长也讲中国失业率就是低,怎么样也上不了那么高,不是欧美现在超过10%,美国也是9点多。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我们失业率不到2%,劳动保障部发布耕地失业率就是4%上下,我们是认真算,也是负责任的算,社会上很多专家学者不一定能够接受。我就分析为什么是这么一个结果?我跟曾院长反复的交流,就觉得中国目前就业方面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不是失业率高低的问题,是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首先我们现在从事农业人才接近40%,广大务农应该是第效率的,是非常不充分的舞台,这块是大头。第二块,我们统计到单位人员不把私营包括进来,就是1.25亿,加上私营现在单位就业人员比重不超过50%,应该说绝大多数城镇结业人员还是非单位就业,特征就是单位不稳定,待遇低、环境差,整个来讲中国就业质量低。为什么造成这么一个情况呢?我们也分析过这种原因。首先我们30年的计划经济,他追求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那时候是零失业,那只有在1978年以前,或者在知青返城之前咱们是零失业的。知青返城出现待业,待业改成了失业,市场经济以后我们才正式推出失业的概念。失业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我们最大的失业还是上个世纪末还是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从计划经济到我们实行20年市场经济过程中,我们一直追求的是让人有事干,没有说干的多好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人口这么多,农业人口这么大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人的稳定,把人的安置作为更重要的问题在考虑。至于中国就业质量低它的形式有它的历史原因,也是很现实的东西。但是今天我们把这个指标拿出来非常有意义,很多专家都谈到了,咱们现在最近转型升级已经到了关键时期,我们过去增长方式已经不可持续,支撑不了快速的发展,我们的外部环境也不支持我们这样的发展,所以我们就得靠内需。靠内需,一个是靠生物,还有一个就是靠社会保障,这两个方面都依赖于中国就业质量的提高,没有这个方面中国现在从30%几消费,欧美国家是70%。从就业本身来看,也是到了由量变到质量的过程,我们现在新生能力在逐年减少,现在的出生人口每年700万,跟高峰时候2600万有很大的反差,是原来四分之一。以后就业压力从新生劳动力工作安置,要转移到就业人员平移安置,因为产业在转移。到这个时候政府和有关部门会把更多精力要投入到解决就业质量上,也有精力也是一个好的时机。这是从劳动力自身来肯内在一种需求,这个题目是一个长期对就业质量的跟踪,我以后也会奉献自己的一些想法。特别是现在搞国际统计,也顺带着就业方面的东西,包括一些动态也有一些积累,希望能够继续为大家所用,谢谢大家。

  赖德胜:他以前在人口就业司,最近刚刚去到国际统计司,以后多给我们一些指导。下面请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唐任伍院长发言。

  唐任伍:很高兴参加今天这个研讨会,这也是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推出又一件很重要的成果。我本身对劳动力市场就业的问题没有做深入研究,早几天已经把这个报告给了我,我看了以后感到很高兴,团队做了大量的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政府的主要职责。政府参与经济一个很重要的制度,就是要保证就业。西方国家对就业问题是非常重视,他们总统竞选的时候总是把这个问题提到很高的高度,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就业确确实实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一个老百姓失业等于失去一切,他就没有保障了。所以解决就业问题是政府天然的职责。

  中国政府应当说也是很重视的,长期以来总是把保障就业,虽然不能说充分就业,把保障就业作为政府工作很重要的职责,每次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这一点。但是这确实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态下,政府注重就业数量,保证人人都有工作,保证人人都有饭吃,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稳定,否则的话要是失业严重。为什么中国失业失业率总是比,在这种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态下,你不保证就业就会带来很大的社会问题。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今年可能要达到5000美元,这样以来应该说受成本制约强调就业数量这样一个结果,我个人认为应该发生转变。

  赖德胜教授团队研究劳动力和就业的这些专家,把他们视角转向质量,我觉得是恰逢其时,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达到这个阶段以后一种必然。这个报告从一个包容性的视角,专门研究质量,这是不是一个转变我不知道,专门搞劳动力研究劳动就业应有之意,在汇报的时候已经谈到前面发了很多报告。但是全面系统的就业质量指标体系来衡量我们过程30个国家省市自治区就业工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我们最近推出一系列指数报表,即是我们搞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对社会的影响。因此说这个视角比较好,包容性的这个问题是我们国家领导人提出一个新的视角,从包容性视角专注于就业质量,报告我认为特色就体现在这个方面。

  我谈一下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第一点,建议下一步要把到底什么是就业质量好好建立清楚,现在报告里面就是体面劳动,以体面劳动为例来界定就业质量,我个人觉得还得要好好思考一下,因为体面劳动跟就业质量还是有差距的,我认为体面劳动就是就业质量里面的一个要素而已,所以这个得好好界定一下。提到体面劳动、尊严这方面,就业质量一个保证体面和尊严,另外还要促进发展,第三个人们从劳动中获得一种愉悦,获得一种幸福感,这样的就业才算高质量的就业,否则的话到小煤窑、黑砖厂都就业了。我们国家最大失业群体应该是农民,农民都是隐性失业,大家都固定在几分地、几亩地,表面看人人都有事干,这种就业是一种非正规就业,也是低质量的就业。我说就业质量一定要促进发展,这是第一点建议。

  第二点,为什么现在要把重心转向于就业质量理论基础是什么?我前面说了过去强调就业数量是有它的根据的,那个时候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人们受生理成本的制约,我家里要活命人人都要工作,首先要保证基本生活来源。但是现在人们要转向于就业质量,受什么理论支配呢?刚才赵教授讲的也很有道理,刘易斯拐点那些数据收集是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数据的收集,这个东西是不是一般性的规律,全世界国家都会出新这种状况,我认为是值得商讨的。因为中国的转动文化是不一样的,跟西方文化不一样,中国人特别能够接受吃苦耐劳,这种文化熏陶下中国人状态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些基本理论好好研究,为什么现在强调就业质量,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到了这个高度以后,人们更多要受心理成本来支配和制约,更多要求得发展,所以就业不单单是只强调有一个工作就行,还要从工作中获得发展、获得愉悦,从这些方面今后更多讨论为什么转向就业质量的研究,让大家心服口服。

  第三点,还是要主观要素。因为就业质量问题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衡量,你这个报告主要从社会层面来衡量,就业确确实实直接关系到个人,也关系到家庭和企业团队组织,就业质量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测度。现在更关注社会层面,如果不考虑个人层面的感受,没有主观的感受,这种质量是谈不上质量,你只是收入多少、时间长短、劳资关系怎么样,这六个纬度很重要,只是六个纬度是不是还增加主观的感受,这个就业质量报告发布以后,老百姓感到跟我们切身感受有差距,差距就是没有体现老百姓就业感受。我建议明年经费涉及报告增加4万块钱,明年适当可以做做这方面的工作。

  第四点,因为这里面有很多专题,后面都是专题,你更多强调弱势群体。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既然从社会层面测度就业质量报告,到底如何提升就业质量问题,还是建议一下。传统的方法包括测量技术、测量手段、统计方法这些东西,更要强调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还要强调时代背景确实变化,全球化时代。我们过去长期以来是死工资,资本侵蚀工资和要素越来越严重。新时代全球化背景下,包容性时代下,政府应当如何提升就业质量,要更多提对策,这里也有,我建议专辟一章,建议各地地方如何提高就业质量,政府希望看到这个东西。

  我提出这么四个建议,我们三院是团结合作,我的报告也请他提意见。谢谢大家。

  赖德胜:唐院长几条是非常好的建议,你说这几块我们感觉缺陷的地方,下面请中国社科院杂志社经济室主任林跃勤研究员发言。

  林跃勤: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经济学院邀请来参加这么一个发布会,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也不是研究这个领域的,首先对成果发布表示衷心的祝贺。

  大家知道所谓劳动是财富致富,对于中国正在谋求赶超发展和致富劳动力大国来说,除了治理解决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解决普通就业的问题,解决和消除城市失业的问题,还要解决城乡体面劳动的问题和就业质量的问题,还要解决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劳动效益等等这些问题。这些不仅维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是社会包容、协调、可持续发展必然的选择。赖院长牵头课题组研制劳动力市场报告,探索提高劳动就业的质量,破解中国劳动就业与促进中国经济包容、和谐、持续发展难题方面应该说实现新的突破,像刚才前面所各位提到的一样,可喜可贺。

  作为比较我有一个建议,我看了一下我们报告,很多方面已经做的非常好,有一个建议,是不是可能增加国际比较这方面的内容。与中国处在同一发展阶段,尤其像印度尼西亚、越南、巴西等等,也可以包括俄罗斯。作用比较在这方面包容增长、改善就业这方面,俄罗斯也是值得借鉴的,2006年世界银行发表俄罗斯经济发展专题报告,指出2000年以来六年间俄罗斯按照现价测算GDP增长了70%,居民收入增长了500%,扣掉200%通胀,居民实际收入和福利的改善还是实现的配增,报告的结论就是俄罗斯的增长真正体现了包括中低收入人们在内普通分享这样一种增长。还有一个数据,2009年俄罗斯受到金融危机打击最重,几乎是8%。俄罗斯推进工资指数化、大幅度推进补贴这种措施保证居民收入没有直接下降,甚至还有所上升。而且在多年中间没有因为危机出现贫富差距扩大,而且还出现了缩小这样一种状况。应该说俄罗斯在这方面保证增长的质量,以及分享这方面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再一个,在俄罗斯改善就业质量这方面,应该说也做了很大的努力,像大家知道在危机打击之下,俄罗斯从总统到部长都提出人员性边界,在创新发展这方面俄罗斯正在做或者已经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像搞俄罗斯硅谷的建设,在俄罗斯提高包括一些部长、副总理这一级的人,俄罗斯在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方面,大众普通或者中低档消费品这方面没办法和中国、印度、印度这些国家竞争,俄罗斯唯一竞争优势,就是在依托于高端人才创新型经济,高端产品知识密集型产品的才可以跟中国竞争。为此俄罗斯给大学生大幅度提高助学金、就业补贴这方面,提高就业质量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现在从莫斯科的情况来看,莫斯科号称欧洲失业率最低的城市,莫斯科每一年又上千万来自独联体也包括中国、越南外来就业人群,莫斯科人他们失业被认为只有0.6,这是登记失业失业率,真正失业率高。俄罗斯层次很高,不太体面的工作不屑于去做,他们宾馆服务员妇女都是本科文凭以上,大量独联体的国家劳工做这种。俄罗斯包括居民、政府都在强调要提升就业的档次和质量,包括收入比较高的那一块,这一块我们没有好好的去挖掘。受在座各位专家启发以后,我个人作为俄罗斯问题或者新兴经济问题这方面有兴趣的人来说,以后挖掘这方面,包括新兴经济体如何在提高就业的质量这方面一些东西,今后可以跟大家进行合作。

  另外我作为中国社会科学报编审,今后更加认真的学习和关注这方面成果,我们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学报也刊登劳动就业这方面的内容,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的工作。

  赖德胜:多关照一下我们劳动经济下的新年前夕文章,劳动经济学以前不是很核心,将来会越来越成为一个主流。下面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科所赵立卫研究员发言。

  赵立卫:首先感谢赖老师的邀请,同时对赖老师这个团队取得这么优秀的成果表示祝贺。刚才各位专家发言我也是受益匪浅,谈点个人粗浅的认识。

  就业是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的一个事情,但是纵观各国政府实际上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实现标准经济学意义上的充分就业。中国的情况刚才有的老师谈到了,情况还不错。中国的情况有两个因素起决定作用,一个是中国政府社会动员能力很强。再一个中国社会现在处于典型二元经济,大量农村劳动力可以在农业和非农业之间自由的流动,特别是2009年初大量农民工进城潮,从去年开始关于民工荒问题,这些问题并没有引起太大的社会动荡,很重要的原因是二元经济起到蓄水池的作用。这两个因素恰恰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来中国就业是比较脆弱的,实际上就业的质量不高,从就业稳定性、就业收入、就业者满意度各个方面,三个角度衡量质量是不高的。真正提高质量,还是要克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的矛盾。这个结构性矛盾实际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劳动者素质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动态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个是不言而喻的,也是老生常谈。现在工资上涨、出口空间受限,倒逼产业升级和国内服务业发展。这个过程中劳动力素质和结构调整要滞后于市场需求,这是一个因素,形式的矛盾。

  第二个因素,社会不是太关注,但是也很重要的。现在劳动力市场就业年龄结构这个矛盾,我想慢慢会比较凸显。根据社科院的测量,大概中国在2012年左右,新增劳动力增速就会解决到零左右,在2012年以后,青年劳动力在中国劳动力走向当中占比会逐渐的降低。凸显一个什么问题呢?现在就业单位都是年轻偏好型的,实际上越来越多劳动者年龄结构在增长,这就是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应该慢慢越来越凸显。建议赖老师团队在测算就业质量的时候,应该也考虑这个因素。

  具体到解决之道,我想这也是老生常态了,还是说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的问题,就是实施全社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一个劳动者职业素质,实际上应该有三个层次,一个是基础的文化知识,一个是专业性的知识,一个是具体岗位的职业技能职业知识。这三个层次紧密结合不分,才能构成劳动者完整的能力。改善劳动者素质结构,实际上也必须从三个方面做,还是要加大对正规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农村地区,尽管普及义务教育,但是质量比较低。再一个,大量劳动者仅仅有初中的水平还是不够的,对于劳动者的需求,还要追求高等的教育。第二个方面,应该要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因为现在劳动力市场最短缺是技术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劳动者。结合有关的划分,技能劳动者有三种类型,一个是知识技能型,一个技术职能型,还有混合职能型。知识技能性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来完成,这里面咱们国家一个情况,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太低,大多数是三四流的学校,比较好的学校比较涉足职业教育,这是一个方面。再一个方面,对于职业教育认识比较狭隘,没有大的职业教育观,除了研究型能力之外,除了大量的社会适用性能力和人才,都被纳入职业教育的范畴。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应该做改变,应该以实操为导向的教学方式。现在应该把一批院校改革成职业院校,在著名高校当中设立职业教育技术学院或者设立某些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这是一个方面。

  再有一个方面,关于职后教育和学后教育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从空间上讲,时间讲和对劳动者实际实际能力来说,职后教育职业培训非常重要,现在的问题是咱们国家没有形成完全成体系、成特色职业教育整个的体系。我们知道日本它的职业教育非常发达,是一个企业门类的,依托大企业来做,因为企业非常重视。德国是学校跟企业互动的一个模式。美国主要是社会模式。咱们国家在这三个方面都比较欠缺,政府投资一枝独秀,关于农民工的培训和低技能劳动者的培训,这方面投入比较有限,一般来说几百块,非常简单实用技能的培训,实际深这个不能满足劳动者高素质要求的。还是要推进整个社会的职业培训体系的建设。

  再有一个,高校应该在社会职业教育当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前年到韩国理工大学访问,韩国建立了一个模式就是知名的大学和知名大企业进行联合组成职业培训集团,对中小企业进行培训,这种模式咱们国家应该借鉴。

  赖老师和他的团队在研究当中,我开始的时候参与过一次讨论,后来没有参与觉得比较遗憾,赖老师不弃的话我想以后多参与到讨论当中。

  赖德胜:最后请李宝元老师发言。

  李宝元:第一,非常感谢这一次学习机会,来了北京师范大学很多年,亲眼看到北京师范大学在近十年在李晓西加入、李实加入,还有赖院长、唐院长、杨老师、张老师、曾老师都是我长期追逐的偶像追不到的。所以我的研究在那个领域都不是,劳动经济学我不懂,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刚刚学了十年,小学生;教育经济学人家也不认,都非常尴尬的,现在博士点在人口资源与环境学,我处于这样一个状态。我非常高兴赖院长给我这么一个机会,听了大家发言我有两点想法:

  第一点,对劳动就业问题,这个问题的研究我们要拔高,上升到更高的层面。研究的时候理念上对这个问题应该更高度的认识,各国政府首先目标就是充分就业,实现充分就业是解决当前美欧债务危机的关键所在。

  第二点,我们报告里面也是一个启发点和亮点,就是就中国现在转型期方方面面的问题,就劳动就业来讲,实际上还是一个最基本的市场化和政府之间的根本矛盾,中国的就业问题要坚持市场化,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这是作为基本基础性的资源配置,这个过程中政府干预到什么程度拿捏一个度,把这个根本矛盾抓住了,你相关研究就有了纲,纲举目张,就有了头绪了。

  谢谢大家。

  赖德胜:时间按照计划我们是12点结束,我们就不展开更多讨论了,今天来自政府有关的部门、发改委、人保部各个部门有关领导,还有科研院所、社科院和高校很多学者一起就中国就业质量及相关的问题做了非常好的探讨和互动,我觉得这样一个互动,即对我们报告本身深化和发展有帮助,同时对我们中国就业政策也有很多帮助。今天参加讨论的老师,特别是博士和硕士能够从这里面得到很多选题,这样会开的非常好,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和领导,一上午就我们报告进行讨论,对我们报告深化发展改进进行讨论。第二,我们经管学院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相关成果要发表,希望各位老师能够进一步关照我们经管学院发展,因为经管学院包括经济学、工商管理学两大块,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是我们重点发展及我们十个老师搞劳动经济学,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参加我们经管学院的活动,再一次感谢各位专家学者、感谢媒体朋友,感谢老同学。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