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赵云城:扩内需依赖于就业质量的提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5日 20:23  新浪财经微博
图为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主任赵云城。图片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李美仙。 图为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主任赵云城。图片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李美仙。

  新浪财经讯 由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持编写的《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图为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主任赵云城。

  以下为赵云城发言实录。

  赵云城:首先祝贺赖院长把书出版,非常吸引眼球,应该说包括很多前瞻的内容。这本书8月份指标选取纬度建立的时候我们就参加了,当时也说了意见,今天更多期望来看看我们出的成果到底怎么样。

  先说对结果的看法,我不否认即使达到社会公开,绝大多数也可以接受这么一个结果。从几个方面看了看研究成果,就业质量高有这么三个大类,我看前十位,首先前三位,就业质量高首先是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几乎接近国际平均水平。第二梯队第三到第十,是就业比较发达,第二产业比较发达。二三产业发达的地区,它的就业质量偏高。

  第二个特点,你前十位还有一个共同点,除了极个别的,都是人口的流入大省,人口流入地,就是吸引人到哪儿就业,后面这些省份是人口流出省。从这个角度讲,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快,吸引力比较强,人口往那儿聚集,同时也说明他就业质量要好。从这个角度,我也愿意接受你的结果。

  另外谈一点感受,我搞了几年就业,跟赖院长经常交流,跟曾教授也有一个季度的分析。我反复在讲,我搞的工作是搞数据,也就是搞失业率的,曾院长也讲中国失业率就是低,怎么样也上不了那么高,不是欧美现在超过10%,美国也是9点多。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我们失业率不到2%,劳动保障部发布耕地失业率就是4%上下,我们是认真算,也是负责任的算,社会上很多专家学者不一定能够接受。我就分析为什么是这么一个结果?我跟曾院长反复的交流,就觉得中国目前就业方面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不是失业率高低的问题,是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首先我们现在从事农业人才接近40%,广大务农应该是第效率的,是非常不充分的舞台,这块是大头。第二块,我们统计到单位人员不把私营包括进来,就是1.25亿,加上私营现在单位就业人员比重不超过50%,应该说绝大多数城镇结业人员还是非单位就业,特征就是单位不稳定,待遇低、环境差,整个来讲中国就业质量低。为什么造成这么一个情况呢?我们也分析过这种原因。

  首先我们30年的计划经济,他追求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那时候是零失业,那只有在1978年以前,或者在知青返城之前咱们是零失业的。知青返城出现待业,待业改成了失业,市场经济以后我们才正式推出失业的概念。失业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我们最大的失业还是上个世纪末还是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从计划经济到我们实行20年市场经济过程中,我们一直追求的是让人有事干,没有说干的多好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人口这么多,农业人口这么大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人的稳定,把人的安置作为更重要的问题在考虑。至于中国就业质量低它的形式有它的历史原因,也是很现实的东西。但是今天我们把这个指标拿出来非常有意义,很多专家都谈到了,咱们现在最近转型升级已经到了关键时期,我们过去增长方式已经不可持续,支撑不了快速的发展,我们的外部环境也不支持我们这样的发展,所以我们就得靠内需。靠内需,一个是靠生物,还有一个就是靠社会保障,这两个方面都依赖于中国就业质量的提高,没有这个方面中国现在从30%几消费,欧美国家是70%。从就业本身来看,也是到了由量变到质量的过程,我们现在新生能力在逐年减少,现在的出生人口每年700万,跟高峰时候2600万有很大的反差,是原来四分之一。以后就业压力从新生劳动力工作安置,要转移到就业人员平移安置,因为产业在转移。到这个时候政府和有关部门会把更多精力要投入到解决就业质量上,也有精力也是一个好的时机。这是从劳动力自身来肯内在一种需求,这个题目是一个长期对就业质量的跟踪,我以后也会奉献自己的一些想法。特别是现在搞国际统计,也顺带着就业方面的东西,包括一些动态也有一些积累,希望能够继续为大家所用,谢谢大家。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