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曾湘泉:现在研究就业也有一些难点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5日 20:10  新浪财经微博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图片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李美仙。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图片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李美仙。

  新浪财经讯 由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持编写的《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

  以下为曾湘泉发言实录。

  曾湘泉:很高兴参加这个会,感谢赖德胜院长。这个报告很好,就业质量是一个热门话题,报告也讲对劳工组织定了七个纬度,这个报告实际上从社会层面的指标。这次做的很系统、很全面,确实是一个开创性的。

  对中国来讲就业研究这么多年,就业工作到今天为止其实已经到了讨论背景变化,中国已经超越了传统,中国不是一个就业数量高低,从失业率来讲中国失业率很低,印度是2.8,真正从国际劳工组织超不过这个水平,中国的就业和美国就业、欧洲就业去看无法比较。美国人就业就能买车买房,中国人就业还在贫困线,我们叫工作中的穷人,这个题目研究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来讲,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来讲。中国就业质量来讲其实很清楚,非正规就业、工资收入低、社会保障差等等是我们一直说的。

  现在研究就业也有一些难点:第一个,就业本身测量从劳动经济学测量人面向市场的状态,是研究人力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状态,不是测量生活水平的状况。把就业质量引入以后,劳动经济学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从劳动经济学理论去探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并没有去说。怎么样测量就业质量三个纬度,社会层面、组织层面、个体层面。我们从组织层面来讲,一个企业就业质量好,成本就高,个人原因、社会原因说他好。社保带来很大的问题包括对企业成本的问题,这是一个问题。这个研究从个体层面怎么测量,关键是数据的问题,这是国内要进一步把个体层面去做。上一次做主管测量,我们这一次客观测量,现在主观东西也很重要,工作确实有满意不满意的问题。还有一个,有一些东西是矛盾的。经常说非正规、非充分就业、工作时间不足。中国恰恰是工作过度,工作时间多的人就业质量低,和欧洲和美国不一样。还有咱们讲社会保护的提高、工资的提高是什么关系的问题。还有,指标将来再研究,这个指标基本上和国际现在讲七个指标,最直接就是收入,大学生就业引入收入状况。收入是核心指标,就业能力是影响就业质量,影响就业本身的因素,可能不是核心指标,但是这个东西很重要,工作是否平衡也是这样的问题。

  下一步研究原因很重要,“十二五”提高就业质量是很重要的东西,怎么提高就业质量,什么因素导致就业质量偏低,这个里面就有很多需要研究。有一部分原因中国不可避免的,我们现在讲中国就是非正规的,这是发展中的主要特征。还有是就业能力的问题,我们研究农民工和大学生,大学生就业质量下降,我觉得就是就业创造价值能力不足,当然还有就业服务等等原因,下一步通过改革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关注的问题可能要关注到这个层面上去。有一些东西在中国短期内很难解决,我们不可能把社会保护的水平、社会对话的水平,美国讲人力资源模型生活和工作平衡,有一些问题是中国阶段的问题。

  总的来讲报告很好,有很多问题还要做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