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并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详细]
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成熟一个推进一个。[详细]
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详细]
虽然我国的国企在数量上一直在做减法,但在国民经济中国企仍居于核心和战略地位,这是其他所有制企业无法企及的。这也决定了国企经营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尤其在当前经济面临严重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国企的表现更直接决定经济能否尽快步入复苏轨道。
国企与民企差距拉得如此之大,显然不能只用外部因素来解释,更关键的原因还在于国企落后的管理体制和僵化的运行机制,在于国企适应市场的能力太弱。[详细]
一方面,经济效益持续下滑,未见好转迹象。1至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8441.8亿,同比下降0.7%,降幅比1至5月收窄0.1个百分点,但同期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却同比下降21.2%,且不说与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无法相比,还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同期实现利润分别增长4.2%和6.3%。
另一方面,前7个月,国企进出口2.33万亿,下降13.2%。其中出口8480.2亿,下降4.4%,;进口1.49万亿,下降17.6%。而同样面临出口受阻压力的民营企业,情况却明显要好于国企:进出口4.93万亿,下降1.7%,较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46万亿,增长4.6%;进口1.47万亿,下降13.8%。[详细]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发布以后,各地在推进国企改革方面确实加大了力度、加快了步伐,多数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国企改革的意见和办法。但是,真正有实质性启动的改革,只有上海等少数几个地方,大多数地方似乎干打雷、不下雨,都在等待顶层设计方案出台。[详细]
国资委能将手中的权力移交给国有资本公司吗?显然,这是对国资委的一次巨大考验。要知道,国资委原本对国企的控制力就不强,往往不是越位就是缺位,再让他们放权,阻力可想而知。特别薪酬分配和干部任免,或许是国资委最难以放弃的两项权力,而这,也恰恰是国企董事会能否发挥作用最为关键的两个方面。[详细]
目前,我国国企经营层都是政府和国资委一竿子到底,董事会没有对经营层的选聘权。如果不能突破,那董事会就只能继续当摆设。另一方面,现行的外部董事,都不是专职人员,多数是退休高管、专家、学者,是一种“福利”,而非工作需要。[详细]
13年11月
深化改革决定提出
12月30日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
2014年两会
提出国企负责人薪酬改革
3月5日
习近平强调国企要不能削弱
4月30日
发改委发布深改意见
7月3日
深改组第9次会议
7月15日
6家央企展开改革试点
8月29日
薪酬改革方案通过
10月10日
提出国资国企改革两原则
10月
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成立
12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国改
12月
推进金融机构混改
15年1月1日
国企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实施
1月
工资待遇调整方案发布
2月9日
国资委发文做好绩效考核
3月5日
李克强提出分类推进改革
5月
地方国资工作计划出台
6月2日
央企高管工资要和效益挂钩
7月
习近平提出三个有利于
8月3日
1+N系列方案部分成型
淡马锡全称淡马锡控股公司(Temasek Holdings),新加坡政府财政部对其拥有100%的股权。淡马锡模式指的就是这家新加坡国有企业的运营方式。宏观层面、在国资层面由政府掌控,在微观运行、管理层面由市场人士自行决策。
从最初的投资组合总值仅为3.54亿新元,到2013年的2150亿新元,自1974年成立以来,淡马锡控股的股东总回报率达到16%。淡马锡成功证明了国有企业可以做到跟私营企业一样有效率,这使得中国体制改革的“设计者”们主动邀请淡马锡控股更深度地介入到中国来。 [详细]
两个关键层面:一是它依靠产权纽带管理国有企业;二是它搞市场化,不搞特殊化。[详细]
在遇到与消费者的利益官司上,都不会有中国式国企的“长子待遇”。可以使国企内部建立起严格的内控机制,对腐败做到零容忍。[详细]
淡马锡模式旨在拉大政府和国企日常业务之间的距离,以使国资委不再直接干涉大多数国企的经营活动。中国的淡马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型的模板,细节问题仍难突破。例如,在核心管理人员选择上,到底由组织部门说了算,还是由董事会说了算?这些问题亟待解决。[详细]
时间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 国有控股企业 |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私营企业 | ||||
利润总额 | 同期增长 | 利润总额 | 同期增长 | 利润总额 | 同期增长 | 利润总额 | 同期增长 | |
2015年1-6月 | 28441.8 | -0.70% | 5980.2 | -21.20% | 7216.7 | 4.20% | 9771.3 | 6.30% |
2014年 | 64715.3 | 3.30% | 14006.7 | 5.70% | 15971.8 | 9.50% | 22322.6 | 4.90% |
2013年 | 62831 | 12.20% | 15194.1 | 6.40% | 14599.2 | 15.50% | 20876.2 | 14.80% |
2012年 | 55578 | 5.30% | 14163 | -5.10% | 12688 | -4.10% | 18172 | 20.00% |
2011年 | 54544 | 25.40% | 14989 | 15% | 14038 | 10.60% | 16620 | 46.00% |
2010年 | 38828 | 49.40% | 11924 | 59% | 11131 | 46.30% | 10430 | 49.40% |
2009年 | 25891 | 7.80% | 7514 | -4.50% | 7511 | 16.90% | 6849 | 17.40% |
时间 | 国有企业 | 民营企业 | 外商投资企业 | ||||||
进出口总值 | 占外贸总值比重 | 较去年同期变化 | 进出口总值 | 占外贸总值比重 | 较去年同期变化 | 进出口总值 | 占外贸总值比重 | 较去年同期变化 | |
2015年1-7月 | 2.33 | 0.171 | -0.132 | 4.93 | 0.362 | -0.017 | 6.37 | 0.467 | -0.056 |
2014年 | 4.59 | 0.174 | -0.013 | 9.13 | 0.345 | 0.061 | 12.19 | 0.461 | 0.024 |
2013年 | 0.74797 | 0.18 | -0.015 | 1.39 | 0.333 | 0.206 | 1.92 | 0.461 | -0.029 |
2012年 | 0.75171 | 0.194 | -0.012 | 1.22 | 0.316 | 0.196 | 1.89 | 0.49 | 0.018 |
2011年 | 0.76062 | 0.2088 | 1.86 | 0.5107 | |||||
我国企业进出口总值逐年变化(单位:2014年至今为万亿人民币;2013年及以前为万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