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倒逼不了央行放松货币

2013年06月21日 10:01  作者:许一力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许一力[微博]

  业内流传着一种说法,中国的四大行已经在向央行施压,要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不仅是四大行,久跌的股市也在等待着央行的这一步动作。大家也听说了吧:A股涨不涨,不看肖钢看周行长!

  中国正面临着可能是20年以来最大的流动性紧张。股市资金极度紧张,银行资金极度紧张!端午节前,有银行打出了 “存入98万元便可获得100万元”的口号,额外的2万元,银行自己贴现给客户,一并存入客户的名下。暴露了银行现金流问题的岌岌可危。这并非个例,五月末至今,银行钱荒现象比较严重,同业拆借利率已经超过6%。上周该数据甚至一度飙升至9.6%,而一个月前,该利率还不到3%。

  为此,业内流传着一种说法,中国的四大行已经在向央行[微博]施压,要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不仅是四大行,久跌的股市也在等待着央行的这一步动作。大家也听说了吧:A股涨不涨,不看肖钢看周行长!

  此时央行如果降存准,表面上看起来可能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但央行好像没有要准备迈出这一步的迹象。在我看来,中国的股市不单是证监会[微博]的股市,中国的货币政策也不单是央行的货币政策。无论是股市也好,货币政策也好,都需全面考虑,都有一个更重要的崇高任务在后面,并不是单一机构就能去决定的,所以中国的一切宏观政策都需要有中央财经工作小组的最后决定。

  就像降存准一样,四大行倒逼央行降存准央行就降么?股市下跌需要央行宽松货币央行就要宽松么?

  显然不是这么简单。在降存准这件事情上,考虑的不仅仅是降完一次之后增加点流动性,然后给股市和银行好日子过。降存准背后是一个宏观政策转向的标志性问题,现在的宏观政策都讲究连续性,你突然降一次存准,等于说国家昭示开始放松货币政策了。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种连续性带来的货币政策放松预期是要命的。

  此时不该出现任何货币政策宽松的迹象,央行之所以迟迟不推动降准,背后恰恰体现的是中国所处的特殊时期的特殊问题—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成了摆在中国新一届领导层面前的一个大难题,国家如果再像过去十年那样大幅印钞的话,过剩的流动性必然流向两个领域:一是传统上流动性集结地——楼市,进而导致房地产市场再度失控,其二则是近年来中国最缺钱的领域——被高层决心直面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前几年印钱的话,会有很多钱自动进入房地产推高房价,而现在的特殊时期是房价绝对不让再被推高了,这会导致进入过剩行业的钱会更多,产能过剩就更严重了。

  产能过剩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首先,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没有发挥余地,至高无上的印钞权无法随心所欲的发挥了。这样的话,类似于养老金漏洞等往常靠印钱来解决的大问题现在就不能这么简单来解决了,国家的问题会越来越多。

  其次,可以想象的是传统行业过剩和地方政府债务危机高度关联。央行只要一释放流动性,会再度为地方大投资打开缺口,未来可以预见的过剩灾难,加之地方政府债务的累积,对于中国来说,将是噩梦般的前景。

  必须在先解决产能过剩之后再来考虑这些货币和财政上的宽松。

  那么可以预见,在解决这种产能过剩问题时带来的阵痛也是必须的。如果在这个档口释放流动性,则意味着新一任政府在此前改革中所付出的努力无疑将付诸东流,新一届领导班子努力塑造的强者形象也必然大打折扣。这背后,是中国经济重新回归老路——过剩行业得到资金救济重新回血,中国未来很可能将面临更大的过剩灾难。

  所以说,尽管央行存准率已经高到了世界奇观的地步,尽管股市也需要货币的宽松,尽管有商业银行的倒逼,但相信央行不会为此所动,被动降准这样的晕招更不会随便出来。当下的经济环境已经不比当年,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能够将所有的货币财政政策影响扩大化,降准背负了未来长期的整个宏观政策的走向,需要知道,今年前五个月的的社会融资规模仍较上年同期增长50%多。

  恰恰是因此,相信央行断不会盲目打出降准的底牌。央行选择降准或者降息,或许短期内能拯救孱弱的A股,但对中国宏观经济反而可能是催命毒药。

  而反过头来,我们反而应该重新审视商业银行在本次逼宫事件中的角色,商业银行本身是否也应该反省一下,为什么号称全中国最赚钱的机构反而总是喊自己缺钱花?

  商业银行为什么缺钱,这是个问题。

  前总理温家宝曾坦白的指出——我们的银行获得利润太容易了。少数几家银行处于垄断地位,只能到这些地方贷款。但现在呢,同业拆借利率大幅飙升,资金确实紧张。

  我想造成最近银行间流动性困局的原因是多样化的。一个可能是因为中国近期严厉打击投机性资金流入及经济放缓导致海外资金流入骤减;另一个比较浅显的因素是,近年来影子银行盛行,尤其是其中的银行业理财业务激增,使得产生了需要向购买了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偿还资金所产生的额外资金需求,这也是造成流动性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个过程中,不少理财产品与信托等金融机构合作,一旦客户购买了理财产品,客户的个人存款便会转移到同业存款中。这对银行流动性形成压力,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通胀压力扩大,零利率甚至是负利率的压力下,居民储蓄意愿下降,造成银行流动性困局在所难免。因为几十年以来,中国的银行业属于绝无仅有的寡头垄断格局,并且依靠利差这一无本买卖坐享其成,银行在金融市场中一家独大,同业竞争激烈却仍然无法改写垄断带来的高利润。这种高利润的背景下,金融创新停滞,银行盈利大规模依赖利差收益——相对与国外息差收入仅占一半以下的比例,国内银行对于息差收入的依赖高达80%以上。此时一旦货币政策出现微调,很快就会对银行的流动性结构造成影响。

  事实上,商业银行的困局正是起步于其固步自封的靠天吃饭。不少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困局更多的是因为超出监管机构限定范围的过度发放房贷,央行作为中国整个经济走向的掌舵者,不应该为商业银行的自身问题买单。特别是如果我们从更加长远的角度看,类似目前的流动性短缺的问题在未来必然会一再上演。

  商业银行必须明白,盛夏时节已过,如何在凛冬将至之前,学会新的本领,而不仅仅是依靠降准的货币政策手段维持生计,才为未来应该考虑的事情。

  (本文作者介绍:青年经济学家,CCTV证券频道首席策略评论员,总制片人兼节目制作总监。)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商业银行流动性货币政策股市

相关专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