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化的体制困惑

2013年05月14日 13:23  作者:王霄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者 王霄[微博]

  所有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国资有国资的局限性,民企有民企的“小九九”。中粮董事长宁高宁就认为,比体制更重要的是公司治理和经理人制度。“国退民进”者寥寥,而作为典范的上海家化活生生地告诉我们:任何改革或改制都没有模板和先例。

  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微博]与大股东中国平安的互掐让市场震惊,让诸多专家和观察者大跌眼镜。本以为摆脱“国资牢笼”的上海家化将展翅高飞,未曾想又碰一个大火坑。

  想当年平安信托与海航和复星竞购时,葛文耀倾心平安,他的态度在当时应该起了很大的作用,平安入股上海家化曾被看作是“产业+资本”的完美融合,更被媒体称为“国退民进”的典范。时过境迁,蜜月已成往事。

  资本市场一心期待摆脱上海国资控制的上海家化,利用制度红利将迎来上市以后最快的发展时期和最美好的时光。乍看之下,还真是那么回事。

  2013年3月,上海家化公布改制后首份年报,实现营收45亿元,增长26%;净利6.1亿,增长70%。而其股价从2011年9月复牌至今,涨幅高达91%,成为基金等机构最看重的标的之一。

  但危机和不和的种子早已埋下。2012年12月,平安入主家化集团后的第一次股东大会上,葛文耀表示在天津海鸥手表项目上,平安与家化意见不太统一。尽管项目最终作罢,但葛文耀表示自己个人仍将推进。

  在此前后,葛文耀频频通过微博,表达对大股东平安信托的异见,同时更多的是对家化改制的反思

  2011年底在家化刚改制成功时,葛文耀称上海家化在上海国资体制内,既有近忧,又有远虑,上海家化退出国资是政府主导操盘,家化只是服从配合。言语间对改制成功颇为欣慰。

  但在此后的2012年10月,葛文耀称“上海家化历经轻工、大盛、国盛三个国有股东,只管集团,不管家化股份。集团把国资干扰都挡掉,股份公司没有一个脱产政工干部,运作完全市场化,才存活下来”。话语间,已经开始有点怀念国资时期了。而当时距离平安入主家化集团后的第一次股东大会尚有2个月时间。

  11月,葛文耀再次表示,上海家化在国资时“不像国资,才能存活下来“,家化改制后唯一的有利条件是实行了第二次股权激励,其他一点没帮助,甚至更麻烦。可见期间他已对家化改制所带来的羁绊甚为担忧了。

  直到今年4月,葛文耀更是直言体制固然重要,直接领导有时更重要。TCL[微博]、格力都由国资而来,海尔仍是体制内,上海家化也在体制内奠定发展基础。国资体制外,有些领导人的观念和思想方法,“政治”起来更厉害。

  所谓“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去”,近几年的“国进民退”之风一直成为抨击的对象,“国退民进”者寥寥。作为典范,上海家化的例子又活生生地告诉我们:任何改革和改制都没有一步成功的,更没有模板和先例,因为每家企业都有各自的特点。

  平安信托当时入股时就是以财务投资者的姿态进来的,因此变卖集团资产甚至找下家把上海家化卖个好价钱都不是没有可能,毕竟平安擅长的是资本整合和“PE”思维,其在实业方面的作为还寥寥无几。

  同时上海家化在国资体制内取得的成绩也只能说是个案,这和葛文耀个人的努力不可分,在上海国资体系内,葛文耀可是敢直接跟国资领导拍板子的人。

  国资有国资的局限性,民企也有民企自己的“小九九”,“国退民进”固然可喜,但公司治理和职业经理人制度才是关键,所有制不能100%决定所有问题。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近期就认为,相比体制优劣,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公司治理结构和经理人制度。

  (本文作者介绍:供职新浪财经,主要研究方向:证券、基金、上市公司。)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葛文耀上海家化平安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