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类账户的前世今生及未来

2013年04月26日 11:57  作者:柯荆民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柯荆民[微博]

  丙类户,从其字面看,仅是一个债券结算的账户,即企业以自己名义开立在中债登的账户。但经过这次债市风波后,丙类户的另外二重含义被深刻地认识到:丙类户,还是交易账户,是利益输送的通道。

  最近业内流传的一句话,更是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在每个丙类账户后面,都有一个债券行业的“大佬”,他们呼风唤雨,能在一级市场拿到好的债券,还能找到各种资金方,没人敢得罪他们。

  如果具有交易资格,那就不是一般的结算客户,而是交易主体。这跟美国对证券商的定义相符。在美国,证券商即指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证券买卖的公司或自然人。从此点看,丙类户没有证券商之名,却行证券商之实,从事的是证券业务,是没有受到监管的证券商。

  其实,在2002年底之前,丙类户刚进入银行间债市时,其交易资格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即丙类户只能与其对口的甲类户进行交易。2005年9月,出于活跃市场的需要,央行[微博]开闸放水,允许丙类户进入银行间市场,与金融机构进行平等的交易。这样,丙类户才取得交易主体资格。

  今世

  无可否认,丙类户的存在,为活跃市场交易,起到过作用。

  在债券交易市场,价格变化幅度较大,丙类户由于具有广泛的“人脉”,成为市场“掮客”,撮合交易。例如,市场下行时,欲出让某只债券的机构如找不到合适买家,它就可能找到丙类户,通过其撮合,最后往往可以找到合适的买家。

  此外,在债券发生市场,丙类户可通过与承销团成员签订协议,确定债券的分销数量及利率,获得相应新券。之后,通过在交易市场出售而赚取点差。丙类户对于商业银行顺利承销债券,无疑是起过作用的。

  2011年,富滇银行案爆发之后,暴露了银行的管理人员通过丙类户进行利益输送的问题,大家才意识到丙类户问题的严重性。之后,监管部门一系列措施,以防止此类事情再次发生,包括提高丙类账户的门槛,以及禁止甲类账户为丙类账户垫资。 但随后的一波债市牛市,这些措施就不起作用了。通过丙类户口进行利益输送的案件再次频繁发生,来势更加凶猛。

  2013年4月中下旬,在短短二周时间内,债券市场上多位债券“大佬”级人物被有关部门带走。作为涉案人员牟利的关重要一环,“丙类账户”一时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从张锐案、富滇银行窝案再到薛晨、张守刚、邹昱、杨辉等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些债券市场的“大佬”级人物,都设立了了丙类户,由自己或家人直接控制。这些丙类户通过与金融机构做交易,低买高卖,从中牟取利益。

  丙类户往往涉嫌债市灰色交易,因为债券交易主要交易对手是金融机构对金融机构,而一旦丙类户介入,直接可以和金融机构打交道,就和个人利益直接挂上了钩,成为向有关政府官员、大型金融机构的高管输送利益的工具和通道。

  前生

  其实,当初设计丙类户,恰恰是为了防止金融机构挪用企业证券,以保护企业客户的。这是从2004年至2005年债券被大量挪用得出的教训。

  国际上,通行的二级托管及至多级托管,这是一种间接持有安排。在此项安排中,企业透过金融中介间接持有证券。例如,在美国,证券持有是一种信托安排,由金融中介作为债券受托人和名义持有人在中央登记机构登记,企业拥有一种类似信托受益权的“证券权益”。

  而我国,采用的大陆法系国家的代理制度。在这种安排中,为了防止金融中介挪用企业证券,企业以实名方式在中债登开立了一级托管账户——丙类户,直接成为中央登记机构的客户。作为一级托管人,中债登应对丙类户内的账务数据负责。

  但是,在实际操作上,中债登由于与丙类户直接打交道会涉及太多文件往来,即 “文件危机”,作为债券中央银行,只能与为数不多的金融机构打交道,不可能直接管理成千上万的丙类账户。

  这样,丙类户实际上由甲类户进行监管,而由中债登承担最后责任,是种具有二级托管性质的一级托管体制,业内称为“一级半”。在中国特定的环境下,为丙类户的利益输送提供了一种制度通道。

  未来

  由于前一段时间的债市打黑,丙类户已经为社会公众所深恶痛绝,成为众矢之的。更有甚者,是来自证监会[微博]的监管竞争。1995年“327”国债事件和1997年联办STAQ系统崩盘后,央行临危从交易所市场接管债券业务,成立银行间债券市场。

  证监会失去了半壁江山之后一直卧薪尝胆,准备恢复债券业务。苦心经营的公司债也无法与企业债券、中票和短融竞争。现丙类户出现重大问题,证监会准备借重修《证券法》的东风,扩大证券定义,将债券纳入其监管范围,从而接管整个债券市场。

  在此压力下,也是为了解决此问题,2013年4月24日,央行召集各大银行高管开会,丙类户问题成为焦点。会议的结果是,对丙类账户要逐步取消或升级。因此,丙类账户的去留目前还存疑。会后,有记者就此追问央行负责债券事务的刘士余副行长。刘行长的回答是看政策。

  2013年4月25日,经中债登公司通知,信托产品、券商资管、基金专户开立银行间账户悉数被暂停。同时,人民银行[微博]也暂停受理报备。这说明丙类账户升级前途黯然。大家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取消丙类户。

  对此,我建议分三步走:

  1.就交易角度而言,取消丙类户在银行间市场的交易主体资格。如果丙类户没有交易资格,就不能在一级市场拿券,也没有办法通过二级市场将券卖出去。这样,丙类户就没有了兴风作浪的动力。

  2.就结算角度而言,取消丙类户在中债登的一级托管资格,即丙类户不是中债登的客户,而应该成为其所开户的商业银行的客户。企业透过商业银行间接持有债券,这也就是采用英美的多级托管体制。但是,为了防止挪用,中债登应保持企业持有债券的明细,透过甲类户对企业持有债券情况进行控制。这样,中债登、商业银行和企业的风险责任就分得比较清楚。

  在此安排中,债券持有体制,类似存款,是一个金字塔形状。债券托管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第一,企业在其开户的商业银行存入债券;第二,商业银行将其客户的证券存入中央债券登记机构。

  3.在商业银行内控达到成熟程度后,中央债券登记机构不再保持明细,实现完全的间接持有,即企业通过商业银行持有债券和进行债券交易。

  (本文作者介绍:律师)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债券代持丙类账户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