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民房民和股民的三个搞不懂

2013年04月22日 16:56  作者:范卫锋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范卫锋 [微博]

  国际股市暴跌30%,A股开盘投资者会夺路而逃。为什么黄金暴跌,中国人反而跑到商场抢购去了?

  M总:F老弟,又见面了。上周刚和你在“范言直谏”里聊了郁金香泡沫,结果就赶上黄金大泡沫破了。

  F记者:黄金这一轮大牛市12年,20分钟的暴跌就把它毁了。从1900多美元到1300多,才两三天就跌了30%。你好歹也算和矿业沾边,没有研究一下为什么暴跌?

  M总:往好听点说,众说纷纭;实话说,稀里糊涂。公布的经济数据?十几年来经济数据好好坏坏多少轮了,为什么偏偏是最近这几个不咸不淡的数据引发暴跌?塞浦路斯打算抛售黄金?这个弹丸小国能卖的黄金也就14吨,不值一提。巴菲特索罗斯看空黄金?高盛唱衰?也未必太把这两个老头和高盛当回事了吧?至于那些媒体,无非是把最近发生的几件事情罗列一堆,敷衍了事。

  F记者:短期波动往往都是随机事件,媒体也不容易,它不知道原因,但总得对受众说点啥吧?

  M总:我觉得,如果黄金泡沫真的破了,牛市就此结束,只有一个原因:太贵了。黄金这玩意,基本没啥实际用处,既不分红又不派利息,泡沫迟早要破。让我奇怪的倒是另一件事:为什么黄金暴跌,中国人反而都跑到商场银行抢购去了?

  F记者:这情景确实诡异。你想,如果国际股市暴跌30%,A股开盘会如何?会去抢购吗?不用说,夺路而逃!股票和黄金到底有啥不同,让大家心理反应截然相反?搞不懂。

  M总:你要知道,中国金民的心理中,黄金不只是投资品,而主要是珠宝商品。如果当成纯投资品,暴跌之后固然本能地不敢买,但如果当成珠宝商品,那就属于打折促销了,自然要排队抢购。有钱赚固然好,如果再跌,大不了做成首饰、传给儿女。股票就不同了,中国人买股票就是为了赚快钱,只是“炒”股,哪想过当传家宝?

  F记者:还有一点,黄金在历史上早就走上神坛,加上这12年牛市的洗脑,各种大师一通忽悠,大家感觉它真是刀枪不入了。

  M总:说到牛市洗脑,还有什么能和中国的房子相比?前阵子出了国五条,宣称要收20%所得税。一个多月下来,很多二手房不跌反涨。据说是大家认为税费反正会转嫁到房价里、由买主承担,索性提前先涨价。如果这事情发生在股市,你说会怎样?

  F记者:2007年所谓的5·30股灾,无非是加了一点印花税而已,股市几乎三个跌停板。当年台湾80年代末大牛市时,因为提出要收证券所得税(其实税率极低),台股一泻千里。如果A股宣布征收20%的买卖所得税,不会有人觉得税费反正会转嫁给买家、所以先来两个涨停吧?大盘起码四、五个跌停板吧?搞不懂的是:为什么股民和房民的心理反应完全不同?生活中他们往往是同一批人啊!

  M总:我在好几个城市都有房子,按照房价和租金的比例来算,都是50倍左右的租售比,相当于股市50倍的市盈率。我还有一些银行股,市盈率普遍只有七、八倍。我困惑的是,如果房子值这个价,那银行股肯定太便宜了。为什么这些人作为房主时,就觉得认为楼价坚固如金,而同样这些人,作为股民时,又认为楼市泡沫一触即破,进而带来大量银行坏账,所以要给银行股打个5折?搞不懂。

  F记者:和黄金的问题一样,咱可以试着从社会学入手。比如,和我们的城乡差别特别大有没有关系?长期的农业社会,导致对黄金、房产这种实物特别迷恋,对无形的股票总是心怀疑虑?20年的房地产牛市、三代人一同迸发的特殊需求、双方父母愿意给子女买婚房的独特中国社会心理,对于形成房民的刀枪不入心理,多多少少有作用吧?

  M总:有点意思。光说中国的案例不够,下回,咱们用社会学角度,琢磨一下外国的“搞不懂”,比如日本的安倍经济学之类,如何?

  F记者:行,咱们下次再聊!

  (本文作者介绍:新媒体从业者,财经作家,《黑化》、《财富创世记》作者。作者邮箱 fanweifengchina@vip.126.com)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黄金股民楼市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