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移民并非只为财富安全

2013年05月27日 09:09  作者:张扬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陶短房[微博]

  企业家和富翁们选择移民,并非仅仅因为“安全感”。有些企业家从事跨国生意,换本“更方便”的护照行走世界、让资产“出国”顺理成章;有些是为了家人、孩子不再如国内受到太大压力;有些则纯粹想换个环境呼吸……作为国家和政府,应营造一个公平、透明、安定、法制、文明的氛围,让愿意留下来的人感到安全,并大方地和选择离开者道声珍重。

选择走的人理应放弃身为中国公民才享有的种种身份、资格和便利,如某些政治身份和经济特别利益,而那些身为公众人物,一面享受“外籍人士”的便利,另一面却以“拒绝外籍”的虚假陈述牟取政治红利的不诚信行为,也应付出相应代价。  选择走的人理应放弃身为中国公民才享有的种种身份、资格和便利。而那些身为公众人物,一面享受“外籍人士”便利,另一面却以“拒绝外籍”的虚假陈述牟取政治红利的不诚信行为,也应付出相应代价。

  招商银行和贝恩管理顾问公司日前联合发布了《2013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报告显示,超过30%的高净值人士、超过50%的超高净值人士持有境外投资,且预计未来两年内进行跨境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高净值人数将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受访高净值人士中考虑或已完成投资移民的比例在60%左右。

  早在2011年,胡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就显示,中国18个重点城市千万级别以上富翁中,60%的受访者或已申请移民,或有移民倾向,其中东部、南部的比例更高达70%,而亿万财富人群的海外投资比例则超过50%。

  许多论者认为,企业家移民的目的,是为了“安全感”。

  那么,中国企业家和富人何以感到自己或自己的财富“不安全”?

  首先,中国从法律意义上仍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至今尚无对私人财产提供保护的宪法条款和法律条文,这就意味着企业家和富人们所积累的财富尽管暂时为他们所有,但这种所有权却并非理所当然的,谁也不知道政策会不会变,更不知道政策一旦生变,至今仍不在宪法明文保护范畴内、自己苦心积攒的财富是否还能归己所有,且财富越多,这种不安全感也就越强烈。

  其次,中国是近30年来产生企业家富豪最多的国家,千万、亿万富翁人数和财富的膨胀,其速度都是令人瞠目结舌的,这固然应主要归功于企业家们经营有方、克勤克俭,但不可否认,相当一部分企业家之所以能以如此速度暴富,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摸石头过河”,钻法律漏洞和体制空子,帮了自己的大忙,通俗地说,就是这一代企业家富翁,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原罪”。

  尽管不少知识界、法律界人士鉴于改革开放情况特殊,再三呼吁“原罪特赦”,但随着国内贫富分化加剧,社会中仇富情绪与日俱增,“原罪特赦”说很难得到公众普遍认同,而政府又迟迟不肯松口。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家产生对自己、家人和财富安全的担心,急欲转移到安全地带,也在情理之中。

  还应看到的是,国际间对移民海外的本国公民,存在许多身份、财产限制,如美国、加拿大,为了堵住富翁借移民逃避纳税等义务的漏洞,采取了诸如国际合作查税等措施,力图令富翁们即使移民,也无法逃脱税责。与之相比,中国在这方面存在许多漏洞,许多富人拥有两本甚至多本护照,却事实上处于“不告不究”的状态,这也让许多富人觉得,花一笔钱办个移民有许多方便,而风险却小到可忽略不计,何乐而不为。

  对于上述两种“不安全感”应区别对待。

  私人财产保护问题是个宪法范畴的原则性问题,关乎全体中国公民的利益,关心这一问题的不仅有企业家和富人,也有日益庞大的中产阶级和广大中低收入者,如何在这个涉及所有人利益的重大话题上,给每个人一个足以让大家感到放心和“安全”的权威说法,给每个家庭吃一颗定心丸,是相当重要、相当严肃的事。

  既然话题涉及全体公民,就应在全民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循民主、法制的机制给予明确的、有法律效力的统一“标准答案”,这个“标准答案”公布得越早、越清晰,人们(不仅仅是富人)的安全感就越强。

  至于“原罪特赦”的问题,一方面应承认中国改革开放阶段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应考虑到社会各阶层平等的需要和观感,把问题摊到桌面,让公众充分参与,畅所欲言,恐怕是最好的方法。

  还应看到,企业家和富翁们选择移民,原因是复杂的,并非仅仅因为“安全感”。

  有些企业家从事跨国生意,需要经常在国际间往来。众所周知,由于中国自身入境签证政策的从紧,和国际间通行的“对等”签证原则,持中国护照“走四方”远谈不上畅通无阻,因签证问题耽误事,甚至耽误生意的现象并非少数,换本“更方便”的护照行走世界,就成为许多企业家的自然选择。同样,中国货币也尚未实现全面自由兑换、流通,外汇管制依然严格,这也会令许多跨国商人感到不便,设法让资产“出国”也成为顺理成章的想法。

  有些富人并非为自己,而是为家人、孩子考虑,想让他们能够顺顺当当、平平安安地继承家业、生活成长,且无需如在国内那样,受到过大的压力。

  有些富人纯粹对所生长的环境不满,想换个环境呼吸。当然,所谓“环境”,既有大自然的,也有人文层面的。

  一些企业家富人(如王石[微博]),公开呼吁有移民倾向的中国企业家富人“应该留下来”,这似乎不足取:留也好,走也好,说到底都是各人、各家自己的选择,俗话说得好,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最合脚的一双鞋,只要是循合法渠道正当移民,自己愿意出,别国愿意要,那就应该尊重任何人的迁徙权,任何人都不应替他人做主“拴心留人”。

  植物、动物都有自己适宜的水土,人也是一样的,有能力投资移民的企业家和富人,大多岁数不小,在国内事业有成,家业平稳,是“树挪死人挪活”还是“橘逾淮为枳”,终究还要看各人的先天条件、性格特点、适应能力,乃至运气。有意移民海外的企业家和富人,最好在决断前多了解未来定居国的自然和人文情况,哪些是自己习惯和喜欢的,哪些是自己不习惯、不喜欢的,多一分了解,就多一分从容,少一分盲目和措手不及。

  还要说的是,移也好,留也罢,企业家最好多拿自己的主意,少操儿女的心。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况投资移民的目的国家,大多并不热衷子承父业、家长包办一切。替儿女操心,儿女成年后未必领情;为儿女做的决定乃至牺牲,未必是儿女乐意和能够接受的。

  更应看到,一如某些外媒此前所发现和陈述的,大多数有意离开中国的中国富豪并非真的向往异域生活,而是出于种种原因,希望为自己的人和钱上一份“外国保险”,这些“新外国人”中绝大多数很少、甚至几乎不在移民目的地国家生活、工作,投资、经商也常常仅仅出于满足移民条件的需要。

  他们中不少人正如日前被曝光的某位餐饮界女企业家这样,把外国护照悄悄藏在身边,作为不时之需的“护身符”,而平时则惟恐别人、尤其官员和地方知道自己的非国民身份,以便在中国这个商机最多的金钱场继续赚足。甚至,他们中一些人还会在“戏法”未戳穿前高调秀“爱国”,顺便再捞一份既中看又中用的政治红利。

  有个古老的故事说,某个待嫁女孩面对两个候选夫婿,张家小伙子多金但品貌不佳,李家小伙子相貌堂堂但家境寒酸,媒人问女孩“想嫁给谁”时,女孩说“我想在张家食、李家宿”,事实上,许多企业家富人打的,又何尝不是“张家食李家宿”的算盘?

  一方面,这些富豪企业家看中了中国市场处于不成熟期和成长期,财富获得和积累相对成熟、规范更容易,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把自己的人和钱放进成熟市场、成熟国家的“保险箱”,规避不成熟和成长期必然伴生的高风险。应该说,趋利避害,人情之常,过多的感慨并无意义,但必须看到,所谓“60%”中,究竟有多大比例,是如这般一脚踏境内,一脚踏境外,既在两头惴惴不安,又在两头寻找安全感的。

  走或留是每个有资格、有条件者个人的选择,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选择的后果是好是坏,自然也由个人承担,他人无从置喙。作为国家和政府,应该做的,是尽量在国内营造一个公平、透明、安定、法制、文明的氛围,让每个愿意留下来的人感到安全、舒适,并大大方方地和选择离开者道声珍重和再会。

  此外,选择走的人理应放弃身为中国公民才享有的种种身份、资格和便利,如某些政治身份和经济特别利益,而那些身为公众人物,一面享受“外籍人士”的便利,另一面却以“拒绝外籍”的虚假陈述牟取政治红利的不诚信行为,也应付出相应代价。此外,改换国籍并不意味着无需承担其在中国境内所涉及的税务、法律问题后果,这同样是国际通行的规则,同时非如此,也不足以给那些选择留下来的人。

  (本文作者介绍:新新贷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对小额信贷有着深刻而独特的见解,2013年率先引进英国成熟的小额信贷技术和理念。)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企业家移民安全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