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印度特约观察员 吴顺煌[微博]
除了奥运会,印度人对中国的认识,更多是来自山寨机。“物次价廉”的中国山寨机,曾一夜之间抢占整个印度市场,但很快退居幕后。要想在印度立足,需要慢火般长线投资,而受文化差异、印度经商难等影响,中国普通商人往往喜欢挣快钱。
2月8日,中国龙年的倒数第二天,陈志桁把家具清完之后,坐上印度香捷航空(Spice Jet)刚开通的新德里至广州的首班飞机回国。自2004年踏上印度这片神奇的土地后,他见证了广州-新德里直航的开通,惊叹中国山寨手机在印度市场上大井喷,也亲身经历了全球化的IT外包工作,并且还建立起自己在印度的创业网站。“有机会肯定还再来”,临走时陈志桁对笔者说,印度就像他的第二故乡。
印度的拓荒者
在中国曾经做过电工、网管、工厂质检,还开过发廊的陈志桁,在哥哥的鼓动下,于2004年来到印度德里大学留学,到印度寻找新机会,也成为中国人在印度的拓荒者之一。“我来的时候德里大学只有十来个中国留学生,据我所知我应该是第三批还是第四批”,陈说。
受历史遗留下来的边境问题的影响,中印关系直到新世纪才真正升温。不过自印度在1991年启动经济改革以来,他已经在中国人的视野之外,快速发展了10个年头。陈志桁来到印度那年,正是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华进行里碑式的访问的后一年,两国贸易总额随即在当年突破了100亿美元的关口。
“当时我哥只给了点钱给我,后来就用不着了。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留学生不多,而印度对会中文跟英语的人需求很大,所以像我们这种留学生当时是很吃香的,也很容易找到兼职”,陈志桁说,由于帮中国商人做很多兼职,他后来再也没有向家里要过钱。
把陈志桁说成拓荒者一点都不为过。虽然今天的印度,基础设施依然很糟糕,但相比于10年前,还是有天壤之别的变化。
“当年我下飞机的时候,感觉德里的机场还不如我们国内的火车站,跟广州的根本没办法比……刚走出机场的时候,感觉还好,路都挺好走的。但没过一会儿,路就开始颠簸起来了,我还以为那司机走的是小路、捷径,所以路才会这么不好走”,陈说。后来他发现原来那不是小路,而是新德里的大街。如今,新德里已经建了一个国际性的大机场,并有机场快线连通地铁到德里大学。当时,广州至新德里还没有直航的航班,如今除了中国南方航空之外,又新添了印度香捷航空。
最让陈志桁感到惊叹是08年奥运会那年,除了奥运会,印度人对中国的认识,更多是来自中国的山寨手机。“物次价廉”的中国山寨手机,突然一夜间抢占了整个印度市场。在新德里的批发市场上,一下子涌进了大批来自中国的手机商人。
“我当时就给一家山寨手机做过翻译……帮他们注册公司、了解市场。印度市场很火,只怕你没有手机,不怕你没有销路”,陈志桁说。据CyberMedia Research的数据,来自深圳的品牌基伍(G'five),2010年在印度市场出货量近3500万台,占有率21%,遥遥领先排名第二的诺基亚[微博]。
不过,对市场深入了解之后,陈志桁又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的产品质量可以做得那么的没保证?这是谁的问题?”正是由于中国厂家的“山寨”,风光了一阵子后便退居幕后(参见拙文:《中国山寨机在印度市场迅速滑坡:重回代工模式》。
从此以后,陈志桁对印度市场开始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想要在印度立足,需要慢火般的长线投资,并遵循印度本土的游戏规则。但是只挣快钱的手机厂商可没有这个耐心,后来陈也就离开了那家曾经只有他一个驻印人员的手机厂商。值得注意的是,在山寨手机开始井喷的2008年,中印交易的总额已经比2004年翻了4倍,达到400亿美元。
瞄准印度网络市场
受文化差异和印度经商困难的影响,中国的普通商人往往不愿意到印度做长线投资。已经成为“印度通”的陈志桁跳到了印度最大的IT培训企业NIIT工作,负责公司一项从欧洲企业承包过来的中国培训项目的协调工作。
印度向来以IT外包著称,但是面对中国客户,受困于文化差异和语言沟通的障碍,招聘一个中国人似乎是不二之选。在陈志桁进入公司的两个月后,以前来自中国客户频繁的投诉基本消失了。由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团队也从8个人减少至了4个人。
陈志桁也从学生时代彻底走向社会,并在印度买了一辆二手车,过起中产阶级的生活。“以前在中国看见人家开车,好像很牛B的样子,现在一点感觉都没有了”,陈志桁说。印度政府规定,外国人在印度工作,最低年薪不能低于25000美金。在过路费、停车费和年检费便宜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新德里,如此收入,养一台车对陈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不过,陈志桁的高工资,也给他的事业带来了麻烦。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欧洲人把外包的项目回收了,印度公司也就没有办法挽留这位高薪的中国员工。走的时候,陈发现,原来他上司的工资比他还要低不少。
不过,IT工作给陈志桁打开了新视野,在工作期间,他看到了印度电子商务的未来。在美国和中国炒得风风火火的团购网,目前还没在印度发展起来。他自己注册了一个印度品牌,并用一年多的时间建立了一个O2O(线上对线下)拼物网站。这个网站与Groupon的模式相似,灵感则来自于中国红红火火的团购网,但这种概念在印度还没出现,陈志桁希望能抢占印度这一波新机。
在过去10年,中国的网上零售额每年以120%的速度增长,目前有5亿以上的网民和2亿多间网上商店。而印度目前的状况相当于中国的2005年,只有1.37亿网民和1300万间网上商店,所有人都翘首以待。目前,来自中国的UC是印度市场上占份额最大的手机浏览器,腾讯的WeChat也在印度广为流行。
印度,还会再来
失业后的陈志桁又回到了手机市场,这个时候,中印贸易量已经冲破700亿美元,两国政府希望几年内能突破1000亿美元的关口。
不过,中印的大部分贸易的发展是发生在机械设备等生产资料上面,终端制造品要进入印度市场步履维艰,手机市场并不见得很乐观。几年前那一波捞到钱的人几乎都全身而退了,只有少数一些商家留下了一个小办事处,进行一些小额的常态贸易。陈志桁还是找到新东家,一个在印度市场上贩卖苹果产品外套的中国老板。不过找他并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赔本清货。
9年前,陈志桁到印度时,1块人民币最低时只能兑换5卢比,如今,1元钱竟能兑换8.5卢比以上。受中印货币一升一降的影响,印度市场上中国制造的苹果、三星[微博]等手机的价格已经与中国出售的价格相当,甚至有时还要便宜。虽然目前中国货还是充斥在印度市场上,但利润相当微薄,印度政府似乎也在下定决心,发展壮大自己的制造业,中国厂商在印度的前景似乎也不是特别乐观。同时,中国的经济模式也似乎要发生转变,中国政府目前正在着急寻找出路,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要求下,中国需要通过社会再分配,刺激消费,让国人自己消耗过剩的制造产能。
恰好,中国老板看上了陈志桁的网络视野,与其在印度做无利润的持久战相比,让他到中国开拓网购市场似乎更加诱人。虽然中国目前的网络购物红红火火,但是还只是占到总零售额的5%。阿里巴巴[微博]的马云[微博]预测,未来5年内,中国网络消费将占到总零售额的30%,前景无可限量。
“这其实相当于一次创业机会”,陈志桁说。得到中国老板的赏识后,他决定离开印度,去冒一冒险。
“那以后还来印度吗?”笔者问。
“有机会肯定还再来”,印度就相当于陈志桁的人生第二春,在这里打拼了9年的他,已经把印度当做第二故乡。陈志桁看上去已经很习惯印度生活,走之前对印度念念不忘。他觉得回到国内有种不安全感,中国治安很不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像印度如此轻松。中国生活成本也很高,在印度可以轻松养辆车,到了中国仅过路费都可能交不起。
“那印度有什么不好呢?”笔者追问。
“首先是空气污染。在新德里走两个小时回来,擦一下脸都是黑的;第二是基础设施差,生活不便利,政府政策也不利于经商;还有就是印度政府会卡中国人的签证”,陈志桁说。
或许,再过9年,印度的变化又和上个9年一样神速,到那时,说不定他的网站赶上印度潮流,会是个收获的季节。
(本文作者介绍:印度德里大学留学生,20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