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印度:印度人知足常乐比中国人幸福

2012年12月17日 20:07  作者:吴顺煌  (0)+1

  文/新浪财经印度特约观察员 吴顺煌 [微博]

  印度的贫困人口比中国多3倍,等级传统牢固,穷人上升的机会少。不过,提及“幸福”,奋斗在生存第一线的印度人比较“知足常乐”,谈车谈房太遥远,还不如多谈谈食物和神。他们觉得,幸福跟钱无关,和神的安排有关。对于一切命运给你的东西,一定要感到幸福,不然就是浪费。

传统印度人共有的观点:第一是幸福跟钱无关,而跟精神状态有关。第二是幸福和神的安排有关,或者说和命运有关。  传统印度人共有的观点:第一是幸福跟钱无关,而跟精神状态有关。第二是幸福和神的安排有关,或者说和命运有关。

  不幸福是浪费

  “你幸福吗?”笔者向德里街头拉客的人力三轮车夫问,朋友同时拿着摄相机拍着,让他一时感到有点诧异。车夫表情不是很快乐,连连摇头说:“不,不!”

  在德里,人力三轮车夫可谓是一景。笔者每当从地铁口出来,成群车夫蜂拥而上,进行抢客,不知情还以为是发生什么意外事件。

  据称,整个德里大约有30万人力三轮车夫,他们大部分是来自北方农村,闲时跑到德里拉客,农忙时回家收割。一个月大约挣800人民币,是全家老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印度,政府最新研究出来的农村贫困线是——每日每天约2.5元,城市则为3元,印度有3亿多人生活在这条线之下。按政府所定,这800元似乎够车夫一家解脱贫困。

  但是,印度实际的物价并不比中国低多少,与中国最新规定的6.5元贫困线相比,印度政府的贫困线显然是过低。当笔者问车夫为何不幸福时,他说,他没有其他工作可干,以此为活,不足于养家糊口。不过,对于他来讲,再加多400元就足够能让他幸福了。因为在车夫看来,幸福最主要的是能让家人过上好生活。车夫称,只要一个月有1200元,让他能够回家和父母孩子相聚,他就满足了。

  “幸福和我的家有关系,我家里有父亲、兄弟和姐妹,我要令他们幸福,让他们过得幸福”,内向的车夫对笔者说。

  比人力三轮车夫高一档次的三轮摩托司机的情况要好一点。在德里,载客的三轮摩托车约有8万辆,相当于的士的功能。司机的收入水平达到了前面车夫的期望值,超过了1200元。

  “你幸福吗?”笔者问一位摩托司机。

  摩托司机笑着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总是要经常幸福才行。悲伤是没有用的。对于一切命运给你的东西,一定要感到幸福,不然就是浪费”。

  “幸福是什么呢?”笔者追问。

  “只要我一直开着车并挣着钱,我就感到幸福”,司机朴实地回答。

  不过司机也抱怨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汽价上涨了,而车费却没涨,挣钱越来越辛苦。印度是全球通胀最厉害的国家之一,每个月CPI的上涨基本都是两位数。连连的涨价使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笔者采访的其他拉客者都提到相同的问题。

  谢谢神给我的一切

  “幸福和钱很有关系吗?”笔者问一位店主。

  “当你对生活感到满足时,你就觉得幸福。”月收入8000元的店主萨加对笔者说。显然,在这一水平上,他对自己的生活很满足,觉得还幸福。

  萨加提到两个传统印度人共有的观点。第一是幸福跟钱无关,而跟精神状态有关。“当幸福和钱挂上钩时,你总是觉得担忧。你做沉思,你过精神生活,这些就跟幸福有关”,萨加说。

  第二是幸福和神的安排有关,或者说和命运有关。店主萨加如此讲述他的幸福神学:“神给我这些,我感谢神……当你对比低阶层的生活,你总是觉得幸福。我有这件毛衣,那个人没有,我觉得幸福,谢谢神,你给我这毛衣。我有一辆车,其他人只有摩托车,我觉得幸福。谢谢神,你给我车。”

  不过,经济快速发展的印度并非一成不变。正在读大学,同时一边兼职解决自己一切开支的学生罗和就持着相当现实的态度。

  “幸福和金钱有很大关系吗?”笔者问罗和。

  “钱?钱非常重要”,罗和斩钉截铁地说。他认为,如果谈及钱在幸福中的占比的话,那应该是95%!“这是事实。金钱就是一切。如果你有钱,你就有朋友,如果就有好的关系”,罗和很坦然地说。

  每月有1500元开支的学生罗和,显然比他的同龄人要宽松得多。不像传统的印度人,罗和对幸福有一种“后现代”的定义:“(幸福)就是活着有梦想,让生活饱满,就这样。……不要想太多!……我只是随着自己的性情,就这样。我喜欢我的生活和就着我的性情。”在采访中,罗和一直用了几个“就这样(That is)”和“性情”,同时也强调“不要想太多”,让笔者这个读哲学的相形见拙!罗和可能代表着“年青印度”一股新的力量。

  印度人比中国人幸福

  在印度的贫困线标准比中国低得多的情况下,印度的贫困人口依然是中国的3倍多。同时,在等级传统依然森严的社会环境下,印度下层人的社会发展机会也少得可怜。但笔者基本可以断定,印度人对于“幸福”的主观感受,无疑要比中国人要高。

  这很大方面跟印度的“神”有关。在笔者采访的人当中,除了年青人,其他人都谈到神或者命运。印度人相信神的安排,而在一个还没有被现代消费资本主义大肆侵袭的社会里,神的安排跟传统的种姓制度的联系还是比较紧密。对于挣扎在贫困线上的贫人来讲,车和房子还没被列入追求的清单中,只要能够过上基本的生活那就要谢谢神了。

  而对于印度的富人,除了那些处身于现代世界里,和全球化下其他国家的富人一样在为更高的生存需要或梦想而奋斗外,那些愿意懈怠下来的印度富人,还是可以过着一种不错的享乐生活的。

  据报道,印度低于14岁的童工超过6000万人,大部分的工资不到50元/月。笔者所认识的富人朋友,家里基本都有仆人,包括洗衣、洗菜、做饭、扫地、园丁等,分工详细,有如一个团队,其中不乏长住的童工。只要你愿意,靠仆人也可以整个月不踏出家门半步。留学生小吴向笔者说,有一次他到一同学家,看到仆人在帮他朋友的父亲捶背,他开玩笑说能不能也帮他捶捶,主人说“想捶就捶”!这些“幸福”的印度富人,才是更应该感谢神的安排的人。

  印度的各项硬指标远不及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的人均GDP还不到中国的一半。同时,印度的不平等现象也不比中国弱,穷人向上的流动机会还要比中国少得多。

  不过,最新的联合国[微博]报告指出,印度的幸福指数还是略领先于中国。印度在全球排名第94位,比中国的112高出18名。这显然是跟印度人上述的“主观”感受较好有关。

  问幸福有意思吗?要是印度人比中国人幸福,我们应该羡慕吗?估计很多中国人会耻笑印度人有太多的精神“鸦片”,不过反过来讲,不少印度人会觉得什么都吃的中国人不但有点异类,也是不幸的。

  幸福实在是一个太过主观的东西。有研究大脑的科学家指出,沉思或者禅修状态下的和尚是最幸福的。这样讲的话,那应该是佛陀、慧能等人最幸福了。然而普通人会讲,他们没有老婆,也没有小孩。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欧文-夫拉那甘(Owen Flanagan)认为,我们可能在这个问题上走偏了。试问一下孔子、耶稣、甘地,甚至李白、范仲俺,他们幸福吗?这估计很难讲。不过欧文说,他们的生命是繁荣(Flourishing)的,笔者把这种繁荣理解像一棵在适当阳光和水分生长下的小草,处于一种兴旺发达的状态。

  也就是说,我们追求的可能是一种不受过分压抑,并且能够拥有比较旺盛的生命力的生活方式。还是抛开印度吧,我们自问一下,中国人有这种状态吗?我有这种状态吗?

  很多研究学者指出,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下,幸福跟直接的收入是正相关的,只有当生活超越一定水平线之外,幸福才变得更加主观。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实际上享用的物质条件要比印度要好得多。

  印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开创了一套新的方法,他认为衡量一个人的福利,要看其使用一些能力的机会的大小。印度在这点上,很多方面显然不及中国。比如很多印度人目前连享用清洁的饮用水的机会都没有,印度虽然民主,但很多人连字都不识,也不可能很好为自己的权利而去行使投票权。

  然而在精神水平上,那就比较难讲。在中国人看来,印度可能有很多精神的“鸦片”,但在虔诚的印度人看来,什么都吃的中国人是有点异类与不幸的。

 

  (本文作者介绍:印度德里大学留学生,20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