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港事:失落的“自由行”神话

2012年09月18日 09:47  作者:彭琳  (0)+1

  文/ 新浪财经香港站站长 彭琳(微博)

  随着欧洲奢侈品盈利响起警号,作为香港经济支柱的零售、餐饮业过去几个月也陷入增长停滞,内地游客消费力神话幻灭。一方面内地经济不景气下,旅客消费购物意欲下降;另一方面,靠“自由行效应”推动的香港经济增长也出现见顶迹象。依靠“自由行”输血9年的香港,到了必须开发自身造血功能的时刻。

今年年初还频频在香港夺取“铺王”,月租动辄数百上千万的奢侈品商们或许没有想到,仅仅几个月,多年来熠熠生辉的“内地游客”这一金字招牌就突然失色。  今年年初还频频在香港夺取“铺王”,月租动辄数百上千万的奢侈品商们或许没有想到,仅仅几个月,多年来熠熠生辉的“内地游客”这一金字招牌就突然失色。

  神话之幻灭,总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正当全世界都预期中国今年将超过日本,夺下全球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称号,珠宝商Tiffany意外地发出半年盈利下跌12%的业绩,中国“豪客”的消费力神话,第一次被打上一个问号。一周后,名牌Burberry[微博]发出盈警,坦承过去两个月同店销售陷入零增长,增长引擎中国市场销售下跌,当日股价重挫19%,并引发奢侈品牌信心危机,拖累Prada、LVMH等应声大跌。

  内地游客消费增长停步

  今年年初还频频在香港夺取“铺王”,月租动辄数百上千万的奢侈品商们或许没有想到,仅仅几个月,多年来熠熠生辉的“内地游客”这一金字招牌就突然失色。

  上月底公布的香港暑期7月份零售数据同比仅上升3.8%,与过去动辄三、四成的增幅相比,近乎无增长。尤其受“自由行”旅客青睐的珠宝、钟表和名贵礼品,当月总销量竟出现负增长,同比下跌3.1%。

  同样的情况也蔓延至高档餐饮业,活跃于电视的香港名厨、人称“帜哥”的黄永帜表示,旗下高档餐饮集团“龙皇”今年初起平均每月营业额都比去年同期跌5%到6%,7、8月暑假期间生意竟然更差,平均跌7%至8%,“十一”黄金周内地客订单数量更比去年大减1/3。

  从2003年7月28日开始实施的港澳个人游计划,推动香港走出“非典”带来的经济危机,9年来渐成香港的经济支柱,占本地消费额攀升到近30%,去年内地访港游客超过2800万人次。

  然而,随着内地经济增长放缓,投资市场长期疲弱,一直被商家视为“豪”得起的内地自由行旅客,消费的意欲已明显下降。以7月为例,内地来港旅客人数按年仍增长21.9%,但零售业的总销货价值及总销货数量,却分别仅增3.8%及1.3%。商家渐渐发现,虽然购物中心热闹依旧,但“旺丁不旺财”的情况越来越明显。

  业界人士也指出,今年还有另一个特殊因素。“十八大”召开前夕,中央颁令严禁官员用公款购买奢侈品,如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偶然在网上被曝出曾佩戴多个名表,便立刻“出事”遭纪委调查。此外,由于人事变动未定,送礼者“方向”未明,难于出手,影响到贵重礼品方面的销情也冷清了不少。内地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公务团”也大为减少。

至于受惠“自由行效应”9年的香港,如同一个孱弱的人连续接受了长达9年的输血治疗,自身的造血功能反而被压抑。  受惠“自由行效应”9年的香港,如同一个孱弱的人连续接受了长达9年的输血治疗,自身的造血功能反而被压抑。

  “自由行效应”见顶

  尽管这些常为人提及的原因,看起来都是暂时性的,也有人认为,只要开放更加多城市“自由行”,消费下滑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单。

  由于遭到大批香港市民和团体的抗议,非深圳户籍的居民原定于今年9月1日开始的“一签多行”形式自由行,遭无限期搁置。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田北俊在电台节目上公开表示,担忧放宽自由行会让黑工和“水货客”问题恶化。目前奶粉、药品、日用品“水货客”猖獗已令新界地区民怨喧嚣。他还指出,今年前7个月访港旅客已达1800万人次,香港的酒店及餐厅等相关配套难以配合如此庞大旅客量。 

  针对自由行过去多年的统计和研究也显示,内地旅客入境对香港的效益主要以零售为主,房地产业分走了大部分经济利益,其它产业则不但难以受益,反而被迫在地租飙升的压力下挣扎求存。

  香港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翁海颖指出,2003至2010年间,零售业增加4.25万个职位,是就业方面表现最突出的部门,但同期访港人数增加逾2000万人次,平均270个游客入境,才创造一个香港就业职位。“香港存在就业不足时,旅游业不失为发展选项,”她认为,但在就业尚可的情况下,年轻一代在接受较好教育后,是否愿意投入低技能,且缺乏晋升空间的零售部门?

  更为深层而难以回答的一个问题则是:香港是否愿意为少量新增岗位,承受数百外来游客对本地民生压力?在已经地少人多的香港,土地是否要用来发展占据大量资源、创造就业却并不多的产业?

  又何况,“自由行效应”已渐渐见顶。建银国际高级分析师陈兆昌指出,自由行推出多年,目前来港的旅客大多是来自二、三线城市,其人均消费额度较过去一线城市旅客为低,因此对零售的贡献越来越有限。

  分析人士预测,随着大趋势的转变,香港的“铺王”时代已接近尾声。对于企业而言,势必要设法尽力减轻成本,搬离租金过高的地段,同时推出更为实惠而有吸引力的商品与服务,招徕日益挑剔的消费者。

  至于受惠“自由行效应”9年的香港,如同一个孱弱的人连续接受了长达9年的输血治疗,自身的造血功能反而被压抑。尽管9年来输的是“万应型”O型血,但病人自身却是A型血,毕竟难免种种不尽人意之处,不如自身“造”的血,最适合身体健康。

  (本文作者介绍:北大毕业后赴港留学,任职多年,贴身体验国际金融中心枯荣动荡。)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