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观察:新能源与网络造就第三次工业革命

2012年08月03日 13:23  作者:王思维  (0)+1

  文/新浪财经驻华盛顿特区观察员 王思维

《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与笔者合影。(图片来源:新浪财经)《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与笔者合影。(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在与新浪财经的对话中阐述新理论体系,认为新一轮工业革命不是单一科技发明,把世界未来的发展依赖于现在地下的碳储备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应该将新能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融合起来。他特别提醒中国,千万不能重蹈美国在能源开发和利用上的覆辙。

  这些年来,“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词似乎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提法,在面对依然不明朗的世界经济局势,新一轮“工业革命”说法的提出往往能让大家从理论上来一个革新,看到一丝扭转局势的希望。

  美国经济学家、经济趋势基金会 (the Foundation On Economic Trends) 主席Jeremy Rifkin(杰里米-里夫金)在新书《第三次工业革命》里提出的结合新能源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革命,便是这样一个让人们眼前一亮的理论体系。

  对“第三次工业革命”,不如传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者在历史教科书上有着明确起始年代和启动标志,“第三次工业革命”虽被普遍讨论,但不同的研究者对其有不同的阐述。

  四月下旬的一期《经济学人》做了一个以《第三次工业革命》为题的专题,阐述了这本杂志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和看法。

  在《经济学人》看来,第三次工业革命应该是一个制造业被数码化的革命性过程,这让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在人力与物力的投入都显著降低,新的用材、新的工业制造形式比如3D印刷、方便使用的机器人和合作化的线上制作流程等等,这些新型的生产方式都会彻底以数字化形式改变传统生产流程,还能为社会带来大量新增就业机会。数字化已经进行多年,但近几年才大规模开始的制造业的数字化,才算是真正革命性的变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认为新一轮工业革命不是单一科技发明,把世界未来的发展依赖于现在地下的碳储备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应该将新能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融合起来。  《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认为新一轮工业革命不是单一科技发明,把世界未来的发展依赖于现在地下的碳储备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应该将新能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融合起来。

  里夫金在与新浪财经的独家对话时表达了他在书中阐释的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理解,在他看来,这样一次工业革命指的不再仅仅是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而是跨领域之间的融合,新兴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合作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is a new convergence of communications and energy。”)——才是主导未来世界发展方向、改变集体生产方式和个体生活方式的一个潜在可能。 

  “把世界未来的发展依赖于现在地下的碳储备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在里夫金看来,这些有限的资源不仅靠不住,它们甚至是引起当今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化石燃料的储备决定了经济体系的发展外延,油价的升跌阻碍了各国的外交政策,而其带来的环境影响也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范式,我们需要的是‘能源互联网 (Energy Internet)’”,一种有别于以往形式的新型经济发展范式,是一种把新能源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结合的发展。他认为“能源互联网”和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不同的是,后者是“垂直模式 (vertical)”,而“能源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形态,具有由下至上 (bottom up)的模式,能源的产生和收集具有分散的特点。

  里夫金认为,支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有五个支柱:1)向可再生能源转型;2)以建筑为单位的小型电站;3)扩展到所有基础设施上的能源生产和储存;4)充电式交通系统从互动式电网中获取电能;5)能源互联网。要让“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这五个支柱必须同时实现,尤其第五点,一个能通过互联网为各能源消费点提供能源接入的基础设施网络是这个革命的框架和它能否成功的关键。 

  尽管现在绝大多数家庭和企业依然在向传统的能源公司购买能源,但新型的“能源互联网”在能源供给上将打破这样一种能源供给和使用的“集权模式”。里夫金告诉新浪财经,欧洲是这种新型模式的先行者,在欧洲已经出现了个人发电站。

  在德国,已经有超过100万栋建筑楼房被改造成小型发电站,并将有更多建筑被改造,这就像当年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一样迅猛。

  不止德国,整个欧洲的能源发展目标就是使大部分建筑变成可以生产能源的小型发电站,这样的模式比传统的能源统一供给形式要更灵活,每一栋建筑都可以根据环境、地形等不同特点,利用风能、地热能和太阳能等各种新型能源生产电力,减少从中央发电站输送到各使用终端的能量消耗,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但这样并不会减少就业机会,反而将创造出不少工作机会”,德国为100万栋建筑改造成小型电站,创造出了37万个新就业机会,而这个趋势一定会随着改造的扩张继续增长。

  这样的模式也可以应用到其他经济体内,比如在中国。他认为基于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中国有集中资源办大事的能力。他特别提醒中国,千万不能重蹈美国在能源开发和利用上的覆辙——美国尽管在多个州各自投入大量的资金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不少地方都有大型的基础设施,但它们之间没能连接起来,把资源充分利用。奥巴马一直提出的重振绿色经济,在每个单独的项目花费数千亿美元,却一直没能把五项支柱联系起来, 更高效地利用已有的基础设施。

  进一步地,里夫金认为在亚洲范围内开展“第三次工业革命”,所建立起来的基础设施和能源应用模式,将有助于促进亚洲政治联盟的形成。

  (本文作者介绍:)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