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避税需谨慎行事

2013年03月12日 22:39  作者:卫江山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卫江山[微博]

  保险真的能避税么?选择怎样的产品才能做到合理合法规避遗产税?现在谈论这些问题还为时尚早,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即便是相关法律出台,也需谨慎行事,合理规划!

  在两会召开前夕,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承担的《遗产税制度及其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启示》课题举行中期成果发布会。研究称,我国已基本具备征收遗产税的条件,并建议将500万元作为遗产税起征点。此消息一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保险行业也借此机会大力传播保险避税的理念。

  早在去年年底传出深圳市拟征遗产税的消息后,业内媒体紧接着爆料称有巨额保单成交,直到在不久之前传出的北京地区有价值亿元的保单成交。保险真的能避税么?选择怎样的产品才能做到合理合法规避遗产税?现在谈论这些问题还为时尚早,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即便是相关法律出台,也需谨慎行事,合理规划!

  如何通过保险避税--参照国际市场的惯例(已征收遗产税的地区),由于保险产品的特殊性,被保险人在投保之前需先评估自身名下资产,充分考虑到未来传承部分并结合当地遗产税税率计算出未来应缴纳的税费总额,然后通过终身型寿险来合理转嫁税负:将自己确定为被保险人,将未来遗产继承人设定为指定受益人,将未来继承遗产需缴纳的税费设定为所购买保险的保险金额。

  这样,未来被保险人身故,受益人得到所购买保险的身故保险金,即可用这部分资金递交遗产税合法继承财产。不过,在我国尚未通过遗产税法案的前提下,能否征收、按照怎样的税率征收均是未知。应该讲,现在谈论这个问题未免有点操之过急。

  怎样的产品才能合理避税--随着保险知识的普及,部分民众也浅显的意识到保险有合理避税的功能,但是怎样的产品才能实现避税功能?

  我个人认为有几类保险产品并不能当做避税产品来销售:第一类是两全保险,原因是如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并未发生风险,满期时将给付被保险人满期保险金,而在征收遗产税的情况下,现金同样被视为是可征收的对象,这显然得不偿失。

  第二类是定期类险种和意外险,原因很简单,谁能预测到自己的生命何时终止呢?同时谁又能预见到自己的生命因为什么方式而终止呢?显然这两类险种也不试用于合理避税。

  第三类是投连产品,由于该产品存在投资亏损的可能性,无法准确弥补未来可能缴纳的税负。特定的产品满足特定的需求,保险公司借此机会兜售产品,不免让人觉得有炒作的嫌疑。

  政策成型,仍需细心规划--在业内朋友的帮助下,我对行业热炒的亿元保单进行过一些分析,处于经纪人的角度来看,我并不认为这位客户购买的是一份最优方案:以35岁男性为例,保额1亿元,缴费期间20年,保险期间终身。该款产品的年缴保费为506万元。在不含分红的前提下,客户的累积缴费是1亿零120万。

  在缴费满期后竟然会出现保费倒挂的现象。如选择一次性付清的缴费方式,则保险保障的杠杆作用在缴费期内完全发挥不出来。我横向比较了同是业内知名企业的两款产品,在同样年龄同样保额同样缴费期间的情况下,保费支出分别是310余万元和380余万元。

  在政策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建议各位有需求有能力的朋友不必操之过急,应持谨慎观望态度。即便政策成型,面对如此巨额的资产数字,更需合理规划,不可盲目做决断。

  (本文作者介绍:明亚保险经纪媒体品牌负责人)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保险避税 亿元保单 遗产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