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郎”共舞话保险

2013年02月20日 16:05  作者:周文杰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周文杰[微博]

  号称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郎咸平先生,自去年10月份在电视节目中对中国保险业进行了尖锐抨击后,日前再度炮轰中国保险业。郎先生凭借自身的广泛影响力,将中国保险业推上了舆论浪尖。

  “郎”来了。

  “郎”又来了。

  号称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郎咸平[微博]先生,自去年10月份在电视节目中对中国保险业进行了尖锐抨击后,日前再度炮轰中国保险业。郎先生凭借自身的广泛影响力,将中国保险业推上了舆论浪尖。首先感谢郎先生对中国保险业的关注。郎先生提到的有些现象,在中国保险业中也客观存在着。但其作为研究经济与金融的知名学者,其中列举的论据却太过牵强,甚至略显幼稚。作为一个从业者,借郎先生的话题,也发表一下一家之言,以供商榷。

  郎先生最善于用数字说话,笔者也就从数字入手说起吧。

  郎先生总结的三大乱象,第一是寿险越来越像传销。这个主要指个险营销模式中,靠发展人力规模进行保险销售的方式,就像传销般,上线吃下线。在这里不去比较寿险营销与传销的区别,笔者只是想让大家一起分析郎先生找到的那些数据:一个新的业务员,每个月佣金800元,他的上一层主管就能得到2045元。如果一个绩优业务员每个月的佣金是4000元,他的上层主管可以拿到5340元,更上层的经理可以拿到16860元。如果郎教授认可这个数字是真实无误的,那请问:以那个绩优业务员为例,他每个月的佣金是4000元时,收取的保费是多少?他的佣金,加他上一层主管拿到的,再加更上层经理拿到的钱,合计达到26200元。而据笔者了解,以20年期重大疾病保险为例,业务员的首年佣金约35%,以此推算,假定业务员收的保费都是20年期重大疾病保险,则每月收取的保险费约为11500元。如果郎先生您是保险公司的领导,您的业务员收了11500元的保险费,您却总共为此支付了总共26200元的佣金给各个层级的业务员,这还不包括其他的各种费用和将来的责任赔偿,您会干吗?如果是一年期的意外伤害保险产品,可能更好理解。业务员销售一年期意外伤害保险产品的佣金,一般为20%。假定每月只卖意外伤害保险,佣金4000元对应的保费收入为20000元,如果保险公司却为此总共支付给业务员的佣金为26200元,您认为可能吗?

  还有一个小例子,郎先生认为有意思,我们也认为有意思:内部培训找两个人,其中一个三年下来没找到下家,所以他3年的收入不到6000元。呵呵,三年收入不到6000元,这样的业务员,还能干到3年啊?

  还有一个数字,请各位一起分析。再提到交强险靠忽悠时,某保险公司为例。2011年交强险保费收入是650亿元,而其他非交强险的财产类收入呢只有130亿元,也就是说交强险占了绝大多数。请问,这个保险公司名字能公开吗?2011年保费收入在780亿元的财产保险公司,对号入座应该很清楚是哪家;但问题是,780亿保费收入中,650亿为交强险的保险公司是哪家?这样的保险公司,据笔者了解,反正中国是没有的。根据中国保监会的数据,2011年,中国交强险的总体保费收入982亿,全国共计38家中资财产保险公司可以经营交强险,外资保险公司不能经营交强险。试问,哪个保险公司那么牛,竟然把接近65%的全国交强险业务都揽入囊中,人保?平安?太平洋?不知道郎先生是把哪个国家的保险公司搬到中国来作为案例呢?

  郎先生举出来类似的数字还很多。这些数字来源和使用,实在让笔者费解。如郎先生般经济学大家,从来是用数字来说话的人,竟然有如此情况发生,这个郎先生真是我们一直崇拜的那个郎咸平先生吗?

  再看看列举的赔付计算。以其提到某保险公司的数字,2011年保费收入是1600亿元,当年寿险赔付以及伤亡疾病等赔付,只赔付了77亿元。这个数字笔者不去核实真假,只是要提醒郎先生,人寿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这些不同的保险,赔付责任是不同的。越是将来赔付的如养老保险、重大疾病保险等,当期缴纳的保费反而比较高;而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等短期保险产品,当期保费反而相对较低。如果把这些不同的保险产品的保费合起来再看,就会出现当年收的保险费要远高于当年赔付的数字,因为,大部分保费要在将来才逐步赔付给客户,而不是现在。这个地方,实际上郎先生是用模糊概念,甚至是故意混淆概念来分析问题,结论自然就站不稳脚了。

  关于混淆概念的手法,郎先生在文章中多处使用。再如在说到第二个乱象是财产险基本上是靠广告来推,靠广告来做大忽悠。郎先生的论据,只提到交强险,没有其他的险种,更没有什么广告忽悠的内容。还有保险公司盈利的问题时,“这不一定是真的赔钱,比如说责任理赔不一定有理赔,而且可能理赔时在很多年之后才会发生的。”“像人老了以后得了病,那是以后发生的”等等。很多语句,对于概念的模糊和混乱,实在让我辈无语。

  中国的保险业,在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营销员重利轻义、银行保险销售误导、保险产品不够贴近实际、保险产品价格比较高等,这些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作为从业者,我们都承认这个现实。笔者老父几年前在银行存款时也被“忽悠”买了份投连险,至今还亏损接近一半呢。但是,是不是对保险业完全否定?笔者个人认为,保险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否则国家就不会这么重视,保险业也不会发展的这么快。如果就此否定一切,因噎废食,肯定也不对。

  中国保险业之所以被社会各界所诟病,除了自身确实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外,与外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一定的关系。甚至有一些社会的偏见,如郎先生般,可能是爱之深而责之切吧,多次对行业状况进行评点。

  我们欢迎业外各界专家媒体对保险行业进行监督、批评与指点。但衷心希望,论点论据要客观,而不是不辨真伪,信手拈来,信口开河。否则就成了另外一种“误导”和“欺骗”了。

  中国保险业,与“郎”共舞,幸与不幸着。

  (本文作者介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经济学博士、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金融保险学会会员。)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郎咸平 保险传销 保险乱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