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定价权”

2013年05月08日 16:40  作者:马刚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马刚

  一个“真正的”的、公平、公正、公开、参与者重多的市场,价格是由参与者或者买卖双方经充分的博弈产生的,而绝非是一种神秘或强大的力量所能决定的。

  忘了“定价权”这个概念何时流行的。记得大约在大宗商品尤其是原油的国际大牛市发端的时候,即2003年左右,这个词便开始见诸于报端。每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时,定价权便经常被提起。而且此概念主要是在商品价格上涨时被提起的较多,主要原因在于感叹或不满于国内企业被动接受这种价格而无能为力。最近因黄金价格的暴跌,“中国大妈”与国际投行对决,定价权问题再次被提起。

  定价权是个似是而非的概念,这是长期计划经济、垄断经济的回音和余毒。如果承认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就没有个人或国家的定价权这一说。一个“真正的”的、公平、公正、公开、参与者重多的市场,价格是由参与者或者买卖双方经充分的博弈产生的,而绝非是一种神秘或强大的力量所能决定的,这种强大的力量或是国家发改委,或是国际投行、金融大鳄。

  就黄金来说,这是一个充分全球化的市场,是一个每个大陆都有区域性交易中心、可以24小时不间断交易的市场,这是一个参与者众多的市场,我们每个人对黄金的买卖行为,无论是给新娘买首饰,还是投资纸黄金,都参与了其价格决定进程,任何个人和机构都难以操纵其价格,定价权应该在谁的手里?

  有些大宗商品的价格往往由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甚至是唯一的交易场所产生的价格来决定或引导,如纽约和布伦特的原油,很多人就认为定价权就掌握在这些交易所或交易所所在国家手中。不懂经济的普通百姓凭直觉和本能产生这种错觉也就罢了,可悲的是很多经济工作者甚至学者这样无脑就可悲了。这恰恰是个悖论,如果一个交易所主要是由所在国的买卖方参与的,那么它的价格就不可能在全球有影响力,因此,这个价格看起来是有定价权的,可这种定价权有何意义,谁会承认?如果某个交易所的买卖方来自全世界,那么,它的价格必然是有全球影响力的,而且交易所的所在国对价格的影响力就很弱,这个国家就没有定价权。要说纽约的原油由美国人决定的,这太荒唐了,美国的影响力绝对不可能超过欧佩克,持续10几年的原油大牛市,中国需求的影响力也远大于美国投行。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本来存在于经济领域的价格之战,很自然地与国内流行的阴谋轮契合,或者反过来,阴谋论或许是定价权概念能在中国如此流行的重要原因。难得全世界联合起来操纵价格、遏制中国?当然恐怕很少有人用这种逻辑思考问题,他们会说是西方的少数财团或投行受政府指使而操纵价格。这或许是一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们自己庄家横行,操纵市场行为屡禁不止,就认为人家也一样;我们的政府可以随意干预经济、干预企业,就认为人家的政府也一样。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和理解,难得还停留在林则徐时代?

  设想中国人为了取得原油的定价权,在上海开通原油期货,如果这个市场的价格有公信力、有参考价值、能成为一种商品的标杆,必然要吸引全世界的参与者参与,光有中国人参与的市场,然后交易出价格,让欧佩克的产油国买账,这是手淫还是意淫就没必要区分了。反正,只有全世界的参与者都参与的话,这个价格就由市场共同的供求关系所决定,这时候,我们还有定价权吗?

  另外,定价权真的有好处、有用处吗?在我们这个国家,国内企业或国家发改委拥有定价权的商品太多了,结果怎么样?在人均GDP在全球只排名87位的收入水平下,我们的成品油价格、我们的话费、宽带费、我们的机票价格、奶粉价格甚至我们自己生产的纺织品价格————这里指绝对价格而不是价格占收入比的相对价格,却远高于收入水平靠前的富余国家,要论相对价格的话,恐怕就更悲催了。

  改革没有回头路,市场经济是我们发展、富强乃至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从定价权这个概念的流行乃至从精英阶层的流行来看出传统思维、计划经济思维之顽固,阴谋论甚嚣其上,可见不但从经济上,从思想上、价值观方面融入世界之步履艰难,不会一帆风顺。我们的目的是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尚需完成一系列的“近代化”进程。

  (本文作者介绍:齐鲁证券研究所高级分析师,15年证券研究、投资经历。目前主要从事基金研究,出版《基金一本通》等专著。)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价格定价权市场经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