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从流动性泛滥坠入流动性黑洞

2013年06月21日 10:05  作者:陈志龙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陈志龙 [微博]

  金融市场上的“黑天鹅”式的风险事件一再发生,流动性陷阱与流动性黑洞互现。一方面钱多得象洪水在泛滥,如M2过去五年从50多万亿翻番到如今过百万亿,另一方面却到处都喊紧。在货币化大潮中,流动性泛滥与流动性黑洞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切换已经发生。

  昨晚7:48,中国银行官方微博发表一个简单声明:中国银行有关负责人今晚表示,中国银行从未发生资金违约事件,6月20日按时完成全部对外支付。有关市场传闻不属实。这一内容还被@新浪财经和@21世纪网。

  继上周光大银行发生在资金市场违约事件,导致短期资金拆借价格急速走高。中行的声音针对昨天的市场传闻,有传闻说,四大行之一的中国银行当日出现资金违约,导致市场杯弓蛇影,恐慌性“抢钱”,日常平均在3%左右的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

  这是过去二十年间,中国金融市场从未有过的乱象,资金紧张状态堪比1993年的治理整顿时期。资金市场几乎失控而发生停盘,“没见过隔夜上30%的交易员,人生是不圆满的。”昨日晚间,众多银行间市场交易员惊魂未定,如是解嘲。

  作为四大行之一的中国银行,凭借其较强的资金统筹调度能力, 当日“按时完成全部对外支付”,并在非常时刻以一简短声明回应公众关切。但是,从光大到中国银行,“黑天鹅”式的流动性风险事件一再发生,事件发后,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资金紧张是商业银行年中考核、外汇占款流入放缓、债市整顿规范,都与资金面紧绷相关联,但直接诱因是缘于外部美联储宣布退出QE,内部接连的货币宽松预期逆变。

  流动性陷阱与流动性黑洞隐现,值得高度警惕。现在,一方面钱多,象洪水般泛滥,M2过去五年从50多万亿翻番到如今的过百万亿,另一方面却到处都喊紧,这已不是一句"简单的结构性钱荒"所能解释的,一定是这个系统出了大问题,虽尚不能断言是系统性问题,但是在流动性泛滥与流动性黑洞之见的复杂而微妙的切换已经发生。

  其实,一切皆互为因果,根子还是传统的信贷体系和结构,太多的钱投错了地方,有进无退,有去无回,泥足深陷,拔不出来,而增量不济,十个茶壶八个盖,手忙脚乱之余难免发生违约事件。

  从5月中旬以来,中国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逐步走高;进入6月份,资金面呈现高度紧张状态,连日来资金利率不断创下新高,市场接近疯狂、失控,相关资金链绷得超级紧张的银行开始露出原形。

  其实,光大银行[微博]的风险隐患早已存在,它和交通银行一样,在吸金黑洞的钢贸领域沉沦较深,如泥牛入深潭,无力回天。中小银行存款组织能力弱,存量难以盘活,结构难以改善的情况下,只能寄望于通过银行间市场找钱,作为不断输血的主渠道,什么样的高价资金都要,疯狂拉高价格,导致市场乱象频生。

  钱荒不仅让中小银行成为热锅上的蚂蚁,大银行同样如此。特别是前几年放贷过头,用力过猛的大银行。从各家银行业公布的年报数据看,中国银行在上一轮经济刺激的天量信贷投放中,在几大行中是较为激进的,在城市基础设施、固定资产项目上的贷款偏重,久压不下。在光伏、造船、钢贸等领域形成较大的风险敞口,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尚德太阳能事件,作为债权行牵头人的中国银行无疑损失惨重。而这些,在某一个特定时刻的集中爆发,加剧了流动性风险。

  一位银行家说,面对现在复杂的市况,真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前两天针对市场资金面的紧张状况,传央行[微博]要降低准准备金率。

  其实,按常规每次降准所释放的流动性,对应市场的资金需求来说,并不能解决多大根本问题,但就这么一个微小预期的落空,就掀起惊天波涛,一根稻草偏偏压垮了绷得太紧的资金市场。

  因为长期撒钱撒惯了,就象一辆有毛病的车,必须保持高速行驶,它才不会有散架的风险;央行似乎必须不停“放水”,才能维持旧的循环,而放水必然推动泡沫扩张和债务膨化。从当年数万亿“稳准狠”救命资金,配套10万亿信贷资金,如今5年下来,已累积了逾40万亿的天量信贷,而M2轻松跨越100万亿的雄关,基础货币已到了创世纪的8848巅峰。

  这是一个里程碑,但美国式的教训告诉我们,高能货币和天量债务的后续风险如果处置不当,它注定了会成为一座需要全民为之付出巨大牺牲和代价的纪念碑。因为每一轮货币化的大潮冲洗过后,总会留下一地鸡毛。

  在银行信用急速膨胀的同时,社会融资规模也在加速膨胀,被中国银行前董事长肖钢称为中国银行最大的“庞式游戏”——影子银行的风险如影随形,近十万亿计的信托、理财已发生多起违约事件,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风险。

  几年前,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曾说过,中国银行业的体制病是“爱疯”,突出表现为“三疯”:疯狂拉存款,疯狂放贷款,疯狂制造不良资产,过几年来一遍。这一轮周期再度被应验,被遮掩的银行坏债已露出冰山一角,以前几年大举疯狂进入的钢贸、光伏等行业为例,上千亿计的坏账足以抵销一些大银行的年度利润。不管如何遮掩,物质不灭,坏账不死,如今银行间市场的被动释放,只能说是系统性风险多棱镜的一面,才是冰山一角。

  历史地看,每一轮大规模不良贷款的形成都是在繁荣时期日积月累埋下的,而金融放松的成本是要由全体国民来承担的。当前,银行利润继续高位增长的同时,资产质量劣化问题日益凸显,不良贷款余额大幅上升,去年上半年公布的5000多亿尚是较保守和乐观的数字,年底就冒过了一万亿。今年以来,各家银行的拨备率大幅增加,说明资产质量劣化呈现加速度,而近期公布的审计报告和银监会的风险警示报告已从多方面给予佐证。到今年底,不良率再乘以2都是保守的。

  资产质量是银行安全的核心,一家银行如果不良资产急增,就象一个看似健康的人,突然会发生心脏猝死事件,因为隐患随时会引爆。

  在无锡等地,一些激进的中小银行如交通银行、广发银行[微博],多年辛辛苦苦的利润被抹去,一夜回到解放前。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大量资金投向固化在政府平台、固定资产投资,这些贷款经过几年的“降解”,不仅没有降下来,又通过理财、信托、票据等方式叠加衍生出新的债务,旧的债务包袱成为新的债务放大器,并且其锁定性强、流动性弱,在全社会资金紧张时,流动性错配的风险就开始显现。

  就此而言,光大、中行中枪并不奇怪,更多的违约还会在后头,你且等着瞧。银行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经过了史无前例的信贷爆炸,所谓的规模效益和行政性定价赋予的高利差让银行业一段罕见的流金岁月之后。

  显然,眼前这个大胖子胖则胖矣,并不代表经营质量、创新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当下的银行业已进入为粗放式经营还债买单的新周期中。做个简单的算术题,如果不良资产今年底再乘以2,那超过2万亿的不良意味着蚕食了中国银行业黄金年景两年的利润。这是让人不不寒而栗的高风险指标!

  (本文作者介绍:陈志龙,财经专栏作家,报人。)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流动性中国银行资金违约

相关专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