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葛剑秋 [微博]
从收购家化集团的第一天起,平安就应该明白,面对如此不菲的收购价格,未来只有一条路才能实现其高额回报,那就是将作为中国本土日化产品第一品牌的上海家化的控制权卖给产业投资者。大家都心知肚明,国内不可能有第二家接盘方,所以惟有将上海家化卖给境外日化产业巨头。
今日市场突发重磅消息,平安免去葛文耀[微博]家化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职务。平安发布新闻稿,对这一行动作出解释。大意是:自2013年3月以来,陆续收到内部员工举报家化集团管理层存在私设小金库、侵占公司利益的不法行为。文中提到,“目前,相关事项在进一步调查中。”
平安声明不专业不厚道
这则声明凸显平安有关人员极不专业,也极不厚道。
其一,收到举报、正在进一步调查,说明尚未做实,何以就匆忙免去葛文耀董事长、总经理职位?平安大概忘了,前阵子风传平安管理层幕后参与正大集团收购汇丰持有平安股权交易,如果监管层以此次平安处理举报一事的相同逻辑行事,平安的管理层岂不是应该被一锅端了!
其二,平安把自己当成中纪委,公开宣布对管理层进行调查,以期造成其"有罪"的舆论压力。平安号称国际化先驱,也有很多国际专业人才,难道都不懂法制社会起码的游戏规则,以似是而非、尚无有权机关结论的举报给自己的雇员定罪?
其三,葛文耀绝大部分时间在上市公司,如有违法事宜也大部分应在上市公司,何以只免去集团职务而不提免去上市公司职务?难道是以此作为警告逼其就范?
无论结局如何,家化股份股价大跌是免不了的,平安也脱不了干系。如果举报属实,那么投资者有理由质疑平安的专业水准,如此重大的不法行为为什么在尽职调查中没有发现?在做这个收购项目时,平安的风控体系是不是形同虚设?如此,与这个项目有关且利益受损的平安客户有充分理由起诉平安未尽勤勉尽责义务。如果举报最终未被认定,则由于平安这种不负责任行为导致利益受损的家化股份股东就有充份理由起诉平安。这一点,不知道平安的精英团队如何考虑?
我以前以为只有体制内国企才有举报文化,才会预设立场、以选择性的所谓反腐为名行政治斗争之实。想不到平安这样的,号称高度市场化、国际化的企业也玩这种把戏。
双方的矛盾焦点,在于股东和管理层对于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是短期套利的对冲基金文化与职业经理人长期产业战略文化的冲突,本来完全可以摆在桌面上争论,平安也可以行使大股东权力免去与己有文化冲突的经理人,何苦用举报文化来生事呢?
平安信托是短期套利的典型代表
平安家化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孰是孰非众说纷纭。平安方面公开声明管理层被举报有非法行为,因此为确保公司经营的合规性而痛下杀手。这个理由很幼稚,没有深究的必要。我认为,双方矛盾究其实质,一是财务投资人短期套利文化与企业家长期产业发展文化的矛盾,二是股东至上文化与公司法人文化的矛盾。某种意义上讲,今天这两对矛盾发展到尖锐而不可调和的地步,因此导致双方反目。
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市公司日益摆脱传统家族大股东控制而发展到股权高度分散阶段,其公众化属性越来越明显。资本市场上,大型长期投资人、短线套利的对冲基金、中小型机构及散户,种类繁多、诉求不一,上市公司因此成为各种利益团体进行合作、竞争的名利场,其复杂性远远超出传统公司范畴,上海家化正是这种复杂矛盾年的典型反映。
熟悉信托公司操作流程的人应该明白,平安信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以短期套利为唯一目的的财务投资人。这家机构在中国资本市场上风声水起,得益于其国际化管理团队的美国式对冲基金思维方式,其核心精神是放弃对企业有机体的敬畏而追求绝对的数学模型。
对于平安而言,家化的历史、企业文化、使命和愿景,都不是不可或缺的核心价值。唯一需要全力追求的是数年后的投资回报,为实现这一点可以牺牲任何所谓核心价值。听上去很残酷,但对冲基金的本质就是如此,在今天的市场中应该承认其合理性。
平安收购家化或为卖给外资
从收购家化集团的第一天起,平安就应该明白,面对如此不菲的收购价格,未来只有一条路才能实现其高额回报,那就是将作为中国本土日化产品第一品牌的上海家化的控制权卖给产业投资者。大家都心知肚明,国内不可能有第二家接盘方,所以惟有将上海家化卖给境外日化产业巨头。
对于平安的国际化团队而言,他们比大多数人更清楚这种交易对于境外巨头的战略价值,因此他们敢于做这样一个令大多数财务投资人望而却步的交易。然而,对于葛文耀为首的管理层而言,这是绝对不容考虑的方案。
历史上葛文耀曾经数次与外资合作方分手,在交了多次学费以后,葛文耀才摸索出上海家化自主发展的道路。虽然已近暮年,但葛文耀显然还雄心勃勃,欲将上海家化打造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本土消费品产业巨头。平安应该已经醒悟,葛文耀将成为他们实现战略目标的最大障碍,因此利用股东权力废掉葛文耀就是顺理成章的行动。
大多数投资者或许认为平安此举损人不利己,因为人事动荡导致股价下跌,平安将是最大的受害方,这种想法才真是小看了在资本市场浸淫多年的平安国际化团队。尽快搬掉葛文耀,利用上海家化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强劲现金流稳住业绩,股价在短期恐慌性下挫后必然回升,到时候以高溢价卖给外资,这才是他们用心良苦的行动路线图,真是极高明的运作策略。
控制力并非来自高股权比例
此次平安家化事件还揭示了另一对矛盾,即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究竟是股东至上,还是以管理层为核心代表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至上的矛盾。
这个问题好像毋庸置疑,股东是公司的所有人,当然股东利益高于一切,股东意志具有最高效力。就传统公司而言,这个观点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就现代意义上股权高度分散、股东利益高度多元化的公众公司而言,股东至上已经不合时宜。
永久存续的上市公司,如何能够满足持股时间长短不一的各类股东的利益诉求?今天平安、家化之争,更是在此提醒市场参与者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在某种特定环境下,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
如果平安意在五年以后将上海家化卖给联合利华或者宝洁,对于上海家化而言可能就是毁灭性打击,对于美加净、双妹等历经百年的中国本土日化品牌而言更是如此。这时我们到底应该维护对冲基金毫无责任感的套利冲动,还是应该支持管理层捍卫公司法人独立性而保有中国本土民族工业骨血的决心?
人非圣贤,平心而论葛文耀也有不足,我个人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他的显赫经历,使他异常自信于他的商业判断,可能不自觉地怠慢或轻视大股东方面的年轻精英。加之双方生活经历相距甚远,沟通出现障碍是免不了的事情,终于导致目前不可收拾的矛盾总爆发。
我要劝告平安团队,葛文耀能把家化带到今天的地位,与他的强硬个性有莫大的关系。资本市场的绝大部分经验并不适用于产业经营,你们与其用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去干涉葛文耀的经营,不如放手让他去做。真正的控制力并非来源于股权比例,何况你们只有29%股份。懂得尊重企业家的价值,懂得创造价值并与管理层分享价值,才能真正控制人心。当然,如果平安要将上海家化卖给外资,那么今天你们这样做绝对是深谋远虑的。
(本文作者介绍:现任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助理总裁。)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