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如果“去猪化”

2013年05月13日 21:21  作者:陈志龙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陈志龙[微博]

  一位长期从事农产品价格研究的专家对我说,前两年CPI高到6%时,有人信誓旦旦说是“猪拱上去的”,而现在CPI被报出2%上下时,他们又一口咬定是“死猪立了大功”,我把这讲给养猪的农户听,连农民都不信。

  上周出笼的4月份经济数据引来不少的质疑声。一是外贸数据,公开资料显示,4月份进口同比增长16.8%,高于3月份的14.1%。出口同比增长14.7%,高于3月份的10%。这意味着4月份出现182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二是零售物价指数,公开数据显示,4月份CPI同比增长2.4%,此前在3月份短暂下跌至2.1%。

  有分析称,因为三月份黄浦江万头死猪事件倒了公众的胃口,而紧随其后的禽流感让禽蛋类价格受挫,食品成本中蔬菜价格上涨推高了CPI价格指数云云。

  正常情况下,出口大幅增加表明全球需求强劲复苏,但我们的出口数据与左邻右舍明显相悖。法国兴业银行经济学家姚伟指出,台湾报告4月份从中国大陆进口下降2.7%,但大陆方面的数据却是对台出口飙升49.2%,明显相互矛盾。

  而媒体通过更深入的调查发现,出口商在销售账单上虚增发票金额,以此逃避资本管制,让资金悄悄流入中国。一些地方的保税区内外,进出口企业让物流公司的货柜车通过不停”换牌照”,反复“进出关”、兜圈子,“一日游”游若干趟,一批货物可多次报关通关,以此骗取海关退税单,生意火爆得不得了。

  有记者在深圳采访一家物流公司,老板一语道破天机:“来咨询(一日游)的人非常多,都想把货物拉去保税区。以前每月有200到300‘票’,每‘票’赚800元钱,最近两个月每月能接到500‘票’。”

  从外贸数据到CPI,乌龙数据表面上 “要多好看有多好看”,但其间的黑色幽默让人喷饭不止。一位长期从事农产品价格研究的专家对我说,前两年CPI高到6%时,有人信誓旦旦说是“猪拱上去的”,而现在CPI被报出2%上下时,他们又一口咬定是“死猪立了大功”,我把这讲给养猪的农户听,连农民都不信。

  他们说,相信物价是一头猪决定的狗屁话,谁就是猪。现在什么都在涨,就猪的价值链条来说,玉米、大豆等猪饲料涨了一倍,你去找卖饲料的,卖饲料的说化肥涨了,你找卖化肥的,他说农药、种子、人工涨了……

  一圈绕下来,你能找到什么没涨的?怎么就把账全算在“二师兄”身上呢?4月份的价格分析报告居然说,剔除易波动的食品价格,中国消费价格指数中的非食品部分4月份同比仅上涨了1.6%,在什么都涨,连一只煎饼都翻了若干倍的今天,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得不佩服有些人的智商真的是连“二师兄”都不如了。

  从进出口数据到CPI,数据造假的“猫腻”已是一个体制性、系统性的公开秘密。难怪,许小年[微博]教授最近表态说,基于对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怀疑,将不再对经济行为作任何预测。一位负责同志最近对我说,就像不能根据100万亿的M2来判断中国人的富裕程度(因为天量存款有商业银行调控规模和货币创造的幕后推手),不能根据50万亿的GDP来推测每个人从中受益的“含金量”多少一样,你根本不能用2%左右的CPI来估测当前的通胀水平。

  特别是当经济增长出现困难时,统计数据失真、层层加码的现象就会出现。有些简直就是驴头不对马嘴,比如说工业用电量和应税销售双双显著下降时,工业增加值却能保持两位数增长,是如何做到的呢?有的地方为了能把假数据“圆梦”,出台政策考核企业用电量,财政再给予补贴,甚至赤膊上阵,以“手工方式”拨电表,把用电量“拉上去”。

  最近公布的一季度全国31个省(区、市)经济运行数据,多年存在于GDP数据中的“1+1>2”的怪圈依然存在,两组数据相互掐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季度全国GDP总量为118855亿元,而31省区市公布数据综合是123571.1亿元,两者相差4700亿元。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我们甚至还出现过对6—7年前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进行“必要调整”,传出去成为笑谈。“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数遂人愿,如此橡皮泥式的弹性数据,贻害无穷。说明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知易行难。

  过去几年间,肇始于反危机时期的“4加10”万亿,过去5年累积投放的信贷总量比前50年的总和还多,全社会流动性泛滥。炒字画古董、老茅台酒、普洱茶、老红木,黄龙玉,甚至连绿豆、大蒜、药材、苹果,哪一个没有出现几倍的涨幅。连普通农民都知道集资建冷库,囤积居奇以期卖个好价钱。

  日常生活中的肉禽蛋稍跌了点、鱼虾涨、粮油涨、蔬菜涨。当有钱人出于对通胀的恐惧,“论斤秤金”,“买两公斤黄金”被报纸做成头版头条的大标题时,农贸菜场上,普通的低收入群体积谷防饥、节衣缩食,开始“论克买菜”了。

  通胀的洪水已淹到脖子了,而与猪紧密挂钩的CPI还是“要多好看有多好看”,物价旋风此起彼伏,轮番上涨,却被一句“结构性通胀”轻飘飘地概括,如此无视总量问题和通胀的严重程度,会造成极大的被动。

  通货膨胀表现的是物价上涨,根源还在于货币超发。通胀与货币两者的关系,一如马戏团的老虎狮子与驯兽员的关系,配合得好,皆大欢喜。适度温和的通胀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兴奋剂,就像刚刚喝了点酒,轻飘飘的,感觉很好,最典型的是房地产上涨过程中,企业愿意投资、个人愿意消费、交易行为增长,政府税收上升,财富效应让大家都很开心。

  而通胀一旦失控,如恶性肿瘤般扩散,引起物价总水平的连锁持续上涨,一不小心,“老虎和狮子也会吃掉驯兽员”,因为货币的洪水中蕴含着摧毁一切的力量。货币创造如果缺乏制衡,就像传说中的魔术师的徒弟,他念起咒语让其扫帚担水,但却不知道怎么让它停下来。通胀的引擎一旦失控,它会让快速滑翔的经济体加速升空、跃上万迷高空然后直线坠毁,管理者如果后知后觉,麻烦就在后头。 

  经济数据应真实、直观反映经济发展的成果,而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提高民众的生活福祉。GDP也好、CPI也罢,能在多大程度上贴切百姓的幸福感,这比数字本身更重要。一些经济数据如果与百姓感受南辕北辙,甚至完全驴头不对马嘴,数字再好看、再漂亮也是白搭。

  长期以来,CPI从计算方法到权重构成都秘而不宣。官方公布的数据与百姓居家过日子的感同身受完全背离,CPI指标体系的缺陷已到了影响政府公信力的严重程度,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应该认识到,真实的数据和讲真话一样,是最重要、最核心的正能量。

  经济高速增长期的高货币供应量,有其复杂的成因,也带来多重挑战。有的问题已经显现,有的问题需假以时日。中国目前似乎还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胀,主要是前几年资金主要堆积在房地产上,但物质不灭,如果没有新的“笼子”,你且等着瞧。

  回头看这几年的货币扩张过程,有一点必须坚持,那就是货币发行必须以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度,因为币值稳定是最重要的民生,一场通胀可能会使百姓几十年的血汗和辛劳付诸东流。货币是经济的血液,和人体一样,如果血液有病,绝不可等闲视之。

  货币政策的效果具有长期性特征,通胀有潜伏期和爬行期,如果货币出错,扩张失度,必然会带来经济行为的扭曲和紊乱,引发系统性经济和社会问题。

  “通胀像鳄鱼一样凶残,像全副武装的强盗一样令人心惊肉跳,像杀手一样致命。”里根总统以此形容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通胀,这也说明物价问题持续上涨问题如果得不到重视,恶性通胀一旦发生,将具有摧毁一切的力量。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和改革攻坚时期,把握得好,可以继续在较长时间为我们赢得一个黄金发展期和战略机遇期,但对深层次问题,如果把头埋进砂子里做“驼鸟”,回避问题和矛盾,累积的风险集中释放,性质就会向完全相反的方向演变。

  对于当前并不乐观的物价形势,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积极的作为,采取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排雷”,努力化解潜在风险。如果过度迷信价格管制之手,或者简单化地通过一头猪来调控CPI,满足于“数字好看”式的自我陶醉,极易造成重大误判,贻误战机,酿成大错。兹事体大,当慎之又慎!

  (本文作者介绍:陈志龙,财经专栏作家,报人。)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CPI货币数据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