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霖:从总理记者会看医改

2013年03月17日 22:20  作者:陈秋霖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陈秋霖 [微博]

  每到两会,对于医改,总有很多期待,今年尤甚。原因在于今年两会后,医改工作的领导和关键部门都会有所变化,大家很期待两个问题的答案:一是李克强总理履新后,原来他担任国务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主管的医改,将由谁接管?当然,这问题背后的本质是医改在这一届政府的工作中排什么样的位置,改革的基本方向会不会变化?二是卫生部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合并成立新的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的部门领导安排,会对医改产生什么影响。

  今天上午,总理答记者问,没有直接关于医改的问题和回答,关注医改的朋友也许会觉得遗憾。其实,这也很正常。一国之大,事务之多,医改虽重,毕竟只是民生一方面。在有限的时间里,很多其他热点问题也没能涉及。虽然没有直接谈医改,但是从新政府施政大局,也能看出一些医改的动向。大环境,决定了医改的布局。

  对于医改走向问题,总理提到“民生支出是刚性的,不能减,只能增”,本届政府“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其中包括义务教育、医疗、养老保险、住房等”。

  所以至少中央的态度,还会是继续加大政府投入,但面临的财政形势是“未来财政再保持高速增长的收入态势不大可能了”。因此能否实现,还取决于“削减政府的开支”能否真正落实。医改财政投入的大头在地方政府,所以关键还得看地方。

  地方政府面临着很大挑战。一个挑战是如何平衡投资和民生支出。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增长,这是本届政府的第一要务,能否不主要依赖于政府投资拉动?另一方面要保证民生支出,能否真正将经济财政转型为民生财政。还有一个挑战是如何平衡政府自身支出的刚性和民生支出的刚性。政府自身支出的刚性恐怕也不比民生支出低多少。如果这些做不好,那么有些地方的政策可能会有调整,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影响会比较大。

  对于机构改革的影响,从新华社公布的机构改革方案,可以看出这次合并的首要目的是“统筹规划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配置”,这是新部门的首要职责。卫生部门主管的妇幼卫生和计生部门主管的生育管理服务在具体实施中,成为了两支业务交叉的队伍,这在各地成为一个很突出的矛盾,不利于资源合理利用,也增加管理难度。

  整理这两支队伍,应该是新部门首要的工作。两个部门其他原有的工作,受这次机构调整的影响应该不大。不过,总理指出,这次改革是要实现“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也就是说政府职能有要下放,也有要加强。

  从很多国家的经验看,医疗正是政府应该管的事,希望新一届政府通过在一些不该管的领域减权放政,管住、管好医疗卫生。

  总体而言,中国新医改一路走来是很坎坷的。

  一是财政投入上的坎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析,政府突然退出以往在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主导角色是导致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医疗卫生不如人意的主要原因。

  2006年明确医改基调和方向,重提强调政府责任,是依托于财政形势大好,但事不凑巧,等2009年新医改方案出台的时候,受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影响,财政情况,尤其是地方财政的情况已发生转变,对医改的投入也无法达到改革推出时的承诺。未来的改革,也将受财政形势的影响。

  二是人事安排上的坎坷。无论在何种体制,改革最终是要靠人去推动的。作为改革关键实施部门之一的卫生部,在新医改推动过程中,连续遇到人事特殊安排和机构调整,也可能是影响医改推进的一个因素。

  一是因由民主党派人士担任部长职务的民主政治发展需要,2008年两会后实行部长书记双首长领导;二是因行政体制改革需要,2013年两会后卫生部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合并,预计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新成立的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主要精力将被部门调整所占用。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博士后。)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医保 新医改 李克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