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德能:中国改革或将提升新西兰出口需求

2013年01月15日 09:45  作者:麦德能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麦德能[微博][微博]

  2011年,中国已跃升为新西兰第二大贸易伙伴。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经济结构可能进行再平衡调整,新西兰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势必继续从中受益。对于新西兰而言,最大的一个挑战可能是,如何才能跟上中国对于该国产品不断上升的消费需求。

  中国的商品需求已迅速成为推动新西兰外贸部门发展的主要动力。过去,新西兰的国际贸易发展主要依赖其第一大贸易伙伴——澳大利亚。仅两年的时间,中国与新西兰两国之间日渐增强的经济联系,已让中国于2011年一跃成为新西兰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之前,中国在新西兰的贸易伙伴中排名第四。

  新西兰的出口以软性大宗商品为主。2008年中国婴儿配方奶粉中被发现有三氯氰胺后,新西兰的出口得到了明显提振,奶粉事件导致中国对于新西兰乳制品的需求大幅增加。新西兰目前的乳制品出口占到全球总量的25%左右,而在2001年这一比例只有5%,目前新西兰的大部分出口乳制品是销往中国。

  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经济结构可能进行再平衡调整,新西兰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势必继续从中受益。若中国能够成功将增长模式从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依赖消费,则其对于铁矿石等原材料的需求很可能大幅减少。与此同时,居民收入上升以及消费的增加(这是一个已实现再平衡的经济所具备的两个积极的外部特征)将促进对新西兰软性大宗商品出口需求的攀升。如果当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与乳制品消费之间的关系保持不变,那么到2017年,中国的人均乳制品消费需求或将增长20%左右。

  对于新西兰而言,最大的一个挑战可能是,如何才能跟上中国对于该国产品不断上升的消费需求。为应对需求的不断增长,新西兰乳业巨头Fonterra Cooperative Group Ltd已开始在中国直接设立厂房,这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企业之一。

  目前分析师们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在第四季度反弹。与2008年不同的是,此次反弹可能不会很快,经济增幅或将在当前水平附近徘徊一段时间。分析师对于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不算乐观,其原因在于,他们担心中国经济整体还相当疲弱,而且经济复苏之初主要依靠信贷增长与出口带动,这与中国经济必需进行的再平衡调整背道而驰。

  近期来看,中国朝利率市场化方向推进的改革措施或有助于改善中国的银行业,并促使更多贷款流向中小企业。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至关重要的一项改革,将帮助提升中国的最终需求,并让中国走上持续增长之路。

  大多数接受调查的新西兰投资者仍对中国未来持谨慎乐观态度。绝大多数人预计中国不会出现硬着陆。不过,银行不良贷款若突然大幅上升,则会改变投资者的这一看法。一些投资者还将银行部门的流动性视为可能出现更严重危机的早期征兆,他们正密切关注着中国7天期正回购利率的变动情况。

  鉴于新西兰自己的出口紧密系于中国,许多接受调查的投资者十分关注中国的零售数据和有关消费者行为的信息。也有投资者对中国的领导层换届感到不安,并对经济若持续放缓或是若有破坏性改革措施推出,将对澳大利亚经济产生何种影响感到担心。澳大利亚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联系会对新西兰产生间接影响。除中国外,投资者还密切关注着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以及那里的经济放缓情况,因为新西兰十分倚重外部融资渠道。

  中国经济的再平衡调整很可能导致澳大利亚原材料出口需求增长减慢。不过由于中国在试图缩小与其他发达国家在城市化方面所存在的差距,中国的投资还会继续增长,这应有助于维持对澳大利亚出口的需求,尽管并不足以支持需求在未来数年实现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东盟(ASEAN)最终实现一体化很可能带动投资增长,从而促进该地区对于澳大利亚出口商品的需求。上述因素将有助于支持澳大利亚经济增长,而作为新西兰最大贸易伙伴,澳大利亚自身经济不断增长,方能保证其对新西兰出口商品的需求。至于中国领导层换届,尽管初期会有些坎坷,但换届也很可能会相对平稳,因为新一届政府将按照前一届政府所制定的改革议程继续下去。

  (本文作者介绍:彭博经济学家,研究领域包括新兴市场和全球宏观经济。以上文章均属作者本人观点。)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