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沈晓杰[微博]
事实证明,要解决南方供暖问题,“集中供暖”并不可取。为了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碳排放,像北方这样的集中供暖应该逐步的减少,而不是在南方也“遍地开花”。
关注多年的“南方冬季集中供暖”问题,今年终于在网络和媒体上爆发。尤其是南方各地的媒体,纷纷不惜版面,讨论在南方集中供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不过,和媒体热炒相比,相关专家和政府部门的态度要“冷得多”。昨天南京就有媒体报道,南京市经信委的官员称:除了开发区和靠近热电厂的小区,南京市政府没有“针对主城区的集中供热”的规划。这句话,至少把南京人对冬季集中供暖的期望的“热度”,一下打到了冰点。
早在多年以前,笔者就对南北方冬季供暖的“不公平现象”愤愤不平。北京和南京可成为鲜明的对比。拿北京来说,每年冬天不到,甚至还在秋末的11月初,北京就开始集中供暖,居民家中24小时的室温至少达到18℃的标准以上。不仅全部供暖的时间长达5个月左右,而且整个冬天下来,100平米大小的住房,每家的支出也就是2500到3000元左右。而与此成对比的是,南京的冬天,哪怕就是到了数九寒冬,室内温度下降到5度,也没有政府统一的“集中供暖”,都是靠老百姓自己用空调电暖等“自给自足”。同样100平米大小的住房,要全天达到北京最低的室温在18度的要求,每月的开销至少在1200—1500元。如果算上新的阶梯电价和阶梯气价的因素,每月的取暖支出要超过2000元。一两个月的取暖开支,就相当于北京同样住房面积家庭整个冬季的“集中供暖费”。
为什么南京人“自给自足”的分散式供暖的开支,比北京政府包办的“集中供暖”费用要高出一两倍左右?不少人认为,是供暖的方式不同,造成了成本和开支不同。集中供暖有其规模效益,供暖效能及能源利用要比南京一般家庭采用空调和其他家庭式取暖设备要高得多,所以取暖的开销也要少得多。
据了解,在目前南方一些“大声疾呼”要搞集中供暖的舆论中,认为集中供暖方式比家庭分散供暖要“更高效、更节能、更便宜”的“主流观点”的依据就在于此。事实果真是这样吗?非也。
来自中国工程院去年完成的“中国建筑节能的技术路线图研究”项目研究显示:在集中供暖模式下,北京住宅整个冬季的能耗约在16公斤标准煤/平方米,而目前长三角家庭每个冬季的采暖耗电为6-8度/平方米,折算成标准煤为2-2.5公斤/平方米,如果集中供暖,采暖能耗将骤然上升约4倍。相关专家都认为:“将北方模式照搬到南方,中国的能源供给将不堪重负”。
实际上,南方一些先期搞集中供暖的小区几年实践下来,也证明集中供暖“比空调贵多了”。据报道,在上海较早搞集中供暖的嘉定安亭新镇,原先“一个月能源费达到近2000元”,比使用空调贵得多。后来在开发商补助下有所下调。据介绍,2006年该小区的集中供能系统建成时,嘉定区物价部门核定收费标准是制热3.5元/千瓦时。但由于该价格过高而“从来没有实施过”。曾试行的制热1.5元/千瓦标准也没有为业主接受,现在只能执行0.5元/千瓦时的收费标准,“每年能源公司的亏损都是由开发商来补贴”。目前,该小区“集中供暖仍在烧钱的‘ 途’上”。
事实证明,要解决南方供暖问题,“集中供暖”并不可取。为了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碳排放,像北方这样的集中供暖应该逐步的减少,而不是在南方也“遍地开花”。说到底,解决南方人的冬天供暖问题,不在于是否采取什么样的供暖方式,而是要看得到什么样的政府的支持。昨天有媒体提出的问题可谓是“一语点睛”:南方集中供暖无望政府能否发低温费。这才是问题的真正核心。
(本文作者介绍:)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