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资产池理财产品

2012年12月24日 14:31  作者:赵奇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赵奇[微博]

  理财产品宣传单上言之凿凿的预期收益率十分吸引眼球,但很多人不免困惑,投资方向这么宽泛,银行凭什么给出如此精准的收益率?

  如今,资产池理财产品随处可见。你会经常在银行网点看到类似下面的产品宣传:“本产品拟投资10%—90%的高流动性资产,10%—90%的债权类资产,0%—70%的其他资产或资产组合,按目前市场收益率水平测算,资产组合预期年化收益率约5.12%”。很多人不免困惑,投资方向这么宽泛,银行凭什么给出如此精准的收益率?

  其实,这是一款资产池理财产品,其运作模式是将多款理财产品所募集的资金集中管理、广泛投资于债券、商业票据、同业拆借、信托产品等。投资的综合收益率作为确定各款理财产品收益的依据,这有别于按每款理财产品实际运作收益决定价格的方式。正是基于资产池现有的平均收益,银行在还未运作的情况下,就给出了精准的投资回报率。

  由于资产池的构成不透明,披露产品存续期间的运作信息变得十分困难。客户无法清晰地了解产品状况,购买产品变成了给银行投出信任票。银行由此担负了本不必担负的产品增信责任。即使银行是代销或代理推介第三方的产品,仍难免陷入“卖者有责”的尴尬。一旦出现偿付危机,客户要求银行赔偿变得理所当然。

  风险正在积聚。这源于不同银行间的资产池管理水平差异巨大。多数银行试图通过建立混合资产池实现对基础资产的全面管理。但随着资产品种的增加和资产规模的扩大,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行业、地域、金融合约的类型、合作方的可控程度都影响着每一笔现金流。如果资产池内部不做隔离,单一现金流的偿付风险就可能被忽略。在某些情况下,一笔现金流的风险可能会传导给整个资产池。理想的方式是将资产池按照资产特性、偿付风险等标准划分为多个池子,交由多个团队独立运作的同时加强统一管理。在这方面,大银行做得到,但小银行会因缺乏足够的人才和管理经验而遭遇瓶颈。

  银行不会放弃资产池。资产池能给银行带来诸多好处:首先,它可以解决银行资产负债错配问题。在存款搬家和利差收窄的大背景下,短借长贷的难度越来越大。通过资产池滚动发行理财产品,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其次,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就意味着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再次,它可以分散银行的信贷风险。这么多的诱惑摆在眼前,银行岂会轻易放弃?

  好在监管层已经注意到上述问题。银监会正在敦促银行逐笔排查产品代销情况。未来,银行对合作方引入的资产应该积极开展尽职调查,并实行更加严格的准入标准。同样地,客户必须更加谨慎地对待资产池理财产品。

  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

  (作者为中信银行总行首批特约研究员,总行私人银行中心高级业务经理。)

  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财经独家使用,请勿转载。

  (本文作者介绍:中信银行总行首批特约研究员,总行私人银行中心高级业务经理,南开大学工学博士,曾获微软学者奖。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