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驻纽约站罗绮梅(微博)
第一名身份考入清华美院,在耶鲁、卡内基-梅隆读完硕士。在微软,谷歌和火狐实习和兼职工作经历让她受益匪浅,但全职第一份工作她却打死不去大公司。一张“吃亏”的娃娃脸在男性为主的IT领域搞风投,跌跌撞撞跟创业者一同成长。她对同龄80后建议,人脉重于学识,保持真实,坚持折腾。
北京 北京
北京、纽黑文、西雅图、圣荷西、匹兹堡,这些城市对于85后的周为来说都不陌生,但在北京的大学四年意义非凡。
“那儿是我的家”,这是她对北京的定义。2001年,她以总分第一名的身份考入清华美术学院,专修多媒体动画专业。比同班同学年龄小,加上成绩优异,周为用“幼稚跋扈”这个词来形容当时的自己。
“刚上大学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比同龄人单纯很多,等到我毕业的时候,才觉比同龄人知道更多。”这种质与量上的极速成长前所未有,让北京在周为心里扎了根。
清华让周为“接受身边的人都跟自己一样聪明”,逐渐她将自己调整成“普通人”。成为普通人不是因为受挫,而是在清华期间,她接触到了更优秀的人。
周为在大三那年申请通过面试进入位于中关村(5.83,0.09,1.57%)西格玛大厦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微博]网络图形组实习。她至今仍感叹,“那是我这辈子工作过的最魔幻现实主义的地方”。
当时她身旁坐着的“牛人”包括“深蓝之父”许峰雄——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的超级电脑“深蓝”(Deep Blue)的设计者;“Open GL之父”Kurt Akeley,发明Open GL绘图规格,并因在此领域的贡献获得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在这个离清华只有两站路的地方,周为呆了一年,经常熬夜加班,但她觉得很有意思。在那儿,她也交了人生中最好的一群朋友。
寂寞的耶鲁
2005年,手握清华美院校长、中央美院院长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老板的推荐信,周为拿了全奖(Sanyu Scholarship)来到常青藤盟校之一的耶鲁攻读平面设计。从清华到耶鲁,周为周遭最明显的变化有两个:从一个国际大都市到了一个鸟不拉屎的村儿;从一个男孩占多数的环境扎进了一个美女如云的堆儿。
在耶鲁的几年,周为几乎每周都从纽黑文跑到纽约来玩。“耐不住寂寞,当时快疯了!(耶鲁)那种条件对我的身心都是极大的伤害。”耶鲁,周为呆不住。
进了耶鲁,周为体会了什么是“背井离乡”,别了耶鲁,她却因为冷门专业无法立刻找到工作,明白了什么是“毕业等于失业”。不过周为天生不是一个慌张的人,况且当时身边的人也都找不到工作,觉得自己也没差到哪儿去。
和比尔-盖茨抱怨微软
从学生签证(F-1)身份转为工作签证(H1B)身份,在美国留过学的学生都清楚这事儿的难度系数,硕士学位是必须的,但是光有学位没用,你必须在专业领域有所成就。她深知自己最热忱喜爱的不是艺术,而是用户体验,创业和产品开发,还在就读耶鲁的时候,一个来自西雅图微软总部Windows Shell组的工作机会让她兴致盎然,这是一个未来概念性的项目,用真实引擎渲染制作window系统全3D的UI界面。利用一年OPT(美国移民局授予F-1 学生签证身份人士的校外工作许可)时间,成为了一名签约用户体验设计师,做3D桌面UI。她高兴地说,在那里她有幸跟比尔-盖有了一次近距离接触。
当时正值Vista要上线发布,比尔-盖茨随机抽取200名员工到他的豪宅做客,周为荣幸被邀。在盖茨家中东瞧西看的时候,正好碰到盖茨迎面走来。周为硬着头皮跟盖茨聊了起来。盖茨问了她名字、籍贯、在哪个组工作、未来有何打算,周为也礼貌作答,就像长辈跟晚辈间最基本的寒暄。但当盖茨问周为是否喜欢微软时,周为老老实实地说,“我痛恨微软,每天工作望着窗外,似乎看见自己的坟墓,经常独自哭泣,外加西雅图终年灰暗不见天日,自杀的心都有了。”
周为心底不愿意为别人打工的种子估计那时已经埋好了。没想到比尔-盖茨却为她不叫思索的诚实心情大好,就这样她成了当天晚上唯一有幸跟比尔盖茨单独合照的人。
与微软合同工到期前,周为决计从计算机图形行业转行,学习用户体验和商业管理,这个领域内卡内基-梅隆大学以计算机交互闻名于世,聊到卡内基-梅隆,周为不自觉地兴奋起来:“那是一个极好的学校!”她把耶鲁跟卡内基-梅隆比作中国和美国。前者托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后者则没有,又轻又快。周为的卡内基-梅隆印象:一个极度务实、推崇创业的学校。在卡内基-梅隆读书的时候,为了生计,她一半时间上课,一半时间在工作。
“追求金钱极其正确”
“本姑娘擅长工作。记得当时在美国找工作的时候,被考官质疑是否可以胜任咨询业的快节奏。答曰,大学双学位,每个学期8门课,每周去三次夜店,然后三年毕业了,然后顿了顿,说,大学四年还有个花心男朋友。考官抬起头,怜悯和嘉许地看了我一眼,坚定地盖章通过。”
这是周为的一则新浪微博。和北美留学的孩子们一样,周为有很多自己独立的想法。在选择美国的第一份全职工作时,她首先剔除掉了所谓的行业巨头。因为她在美国微软,谷歌[微博]和火狐的体验然让她觉得学东西的速度太慢。她认为,“这就是在浪费我的时间和精力。”
而选择单位的第二个标准则是薪水高低。最后周为选择了RoundArch (后被安吉斯收购的美国顶尖数字营销公司),成为了他们的纽约地区美术/用户体验总监,负责设计开发金融与产品,客户主要是Morgan Stanley, Bank of America, Bloomberg等银行金融产品。年薪12到16万的薪水,让她难以拒绝。
“人要有赚钱的能力,不要去恨这个东西。” 在周为看来,追求金钱是一件极其正确的事情,而她列出的首要原因简单而又直接:它可以帮你更好的照顾家人和朋友。但是为别人干活让周为非常不舒服。移民事务处理完毕的当天,周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辞职。“我帮他们完成的跟Healthways公司的一个项目价值一个亿” 她笑道,“他们给我的钱还是要比我赚得钱少很多的。” 就这样,周为2年左右的打工生涯正式结束。
人脉带来机遇
身在纽约,周为拓展人际关系的“特长”得以施展。她斩钉截铁地说,“技术只能让你走那么远,到后来大家很厉害,这个世界的规则跟你的技术没什么关系,跟你认识的人息息相关,因为人带来机遇。”
每个人生命中总有一两个贵人相助,对人文艺术的喜爱让周为认识了纽约某知名中国画廊的老板大卫。大卫是个喜爱广交朋友的慷慨商人,通过他的热情介绍机会周为接触到了一些所谓美国上层商业文化圈子的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非常有名声和成就。周为用了“基本是白人男性” 来形容这个圈子的“特征”。最开始,周为出入在这群人的场合感到有些恐慌,也害怕跟别人用英文交谈,慢慢也就习惯了。这样的人脉拓展对她来说像是开了一扇又一扇的未知的门,开了眼界而又获益良多。也是通过大卫的引荐,周为结识了现在一起做风投的合伙人:两个20多岁出头、父亲都是亿万富翁的犹太年轻人。起初,周为与他们接触是希望他们能够投资她手上正在进行的一个互联网项目,最后项目因为各种原因搁浅,但周为性格中志在必得,主动积极的一面赢得了他们的赏识和信任。
“既然你喜欢创业,不如跟我们一起创业吧”,这是对方对周为的邀约,于是一个基金资产过亿的孵化器诞生,Conceptual Venture Capital/Incubator(Conceptual风险投资/孵化器)。
周为的公司专注投资早期科技类公司(IT Start-ups),基金对创业团队股份占有比例最低为11%。目前为止,基金手里有三个项目。被她管得最紧的垃圾邮件处理工具Unroll.me已经上线,并已接到其他VC和公司的信件。虽然不方便透露具体数据,但是她表示,三个项目都已经开始盈利。
基金的的风格是短线快速的。投资策略也符合周为的个性:雷厉风行、积极主动:基金要求所投产品快速孵化、快速迭代。这意味着创始人在某项目上投入精力和资金的前三到四个月就要做出前景判断。看好则继续。
“做风投,我还是太急。” 周为坦承。她在谈到跟创业团队共患难、共打拼时脸上从来都是带着不知疲倦的笑,最后总是会说,“我们还需要帮助他们成长,要共同成长。”对于风险和失败,周为稳重且不假思索回答,“风险投资失败很正常。”
能折腾的“80后”
周为说现在的“80后”特别能折腾时,一副看破红尘的老练模样。仔细想想,她就是一个折腾的典范,上学的时候不肯和别人一样好好坐在学校里读书,在耶鲁和卡耐基梅隆读书时,有了微软,谷歌和火狐不可错失的工作机会,将机会优先,半工半读。正式工作了,又不安于高薪、好发展的设计总监生涯,转而只身扎入风险投资。“坐拥”巨额基金任她慢慢挑选投资对象,尝试失败成功,却对自己仍不满足。她已经开始北京纽约两头飞,策划自己的公司和项目。
终于,在讲到同龄人代表韩寒时,周为把自己归到了“我们”:“我喜欢韩寒,因为他代表了我们80后这种能折腾的风范。”
在她看来,身为独身子女的“80后”没有退路。来自赡养父母的压力和为生存寻找出路的现实给了“我们”一种有时甚至“孤注一掷”的胆量和野心。不管从大连到北京,从耶鲁到卡内基-梅隆,从纽约再到北京,周为都在折腾中保持真实。“投资的商业项目是可以改来改去的,人不能改,人品很重要,活得真实很重要。”
以下是新浪财经对话周为实录
新浪财经:在你生活过那么多的城市中,对哪一座城市感情比较深些,或最喜欢呢?
周为:我对北京的感情非常的深,会觉得北京是我的家,对其他城市我都不会有这样的感情。所以,无论在世界各地,每当我想到家的时候,我都会看一下北京。但北京是个很差的城市,所以我对北京的感情还挺复杂的。这就好像你喜欢一个人,你喜欢的,是这个人的缺点和优点的综合,即使他的缺点比他的优点多很多。
新浪财经:这是不是跟你在北京读书有关?
周为:对,会吧。我觉得一个人在大学的生活基本会定义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由在大学四年里你读书的环境,你接触的人和你所习惯的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新浪财经:能不能简单的介绍一下你的成长经历?你之前说过,你是出生在辽宁大连,之后去了清华。
周为:我在大连出生,在那里一直呆到高中。我读的是大连十五中学,然后到北京读了清华大学。我在大学的时候,因为半工半读,没好好学习,后来也只能勉强毕业。
新浪财经:你指的只是本科?
周为:对,本科。我读的是清华美术学院,当时我学的是多媒体和动画专业。
新浪财经:所以你当时是需要参加专业考试进入的?
周为:对。我属于特长生,在大连十五中学的时候我就是学美术专业的。我们那很多人都上了建筑系、导演系、化妆专业啊。
新浪财经:都是需要一些美术基础的
周为:对。
新浪财经:那你当时为什么没有选择这些专业呢?还是当时也没有想清楚,懵懵懂懂的?
周为:这是个好问题。我觉得,我还是很清楚我自己要做什么的。我高考的分数其实非常高。我是第一名考进清华美院的。我比第二名高了将近90分。
新浪财经:你指的这个分数是文化分数还是专业分数?
周为:我是指两个分数加到一起。我的总分之所以能高出那么多,就是因为我文化课分数非常高。其实我当时的文化课分数也可以进清华或北大,我当时很喜欢写作。所以我当时还想我或者能进北大中文系之类的一些专业,但是最后还是没有。我现在觉得我选择跟美术相关的专业非常好,人在自己还有时间去培养自己爱好的时候应该学一个很炫(fancy)的专业。
新浪财经:在人们印象中(当然这也跟兴趣有关),如果你是读像美术学院这种,好像意味着你的文化课不怎么好。但是就你来说,即便是单独看文化课,你也很有竞争力,只凭高考分数也可以走上人们眼中比较热门的系,比如金融之类的。
周为:不光是我,我当时高中的几个同学的成绩也是非常好的。他们后来上了比如说中央美术学院,或清华建筑系这些专业和学校。现在我认识的哈佛耶鲁的同学中很多人是我的高中特长生同学。我觉得人总是有偏见的,他们没有见到我们这些人,他们见到的是大多数人。
新浪财经:所以你当时的选择是非常主动的。
周为:对,非常主动的。
新浪财经:在清华的四年,是怎样的经历让你至今觉得北京有家的感觉?
周为: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我觉得北京这个城市非常神奇。北京是一个冲突特别大的城市。北京一方面有5000年的历史,也有很现代、很现代的东西。比起上海、纽约、香港来说,北京这个城市是一个非常文艺范儿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生活的时候,你受到的文化的熏陶是非常强烈的。很多人在这儿拼命地赚钱,但同时他们也被这个城市改变很多。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北京,你随便跟一个出租车司机聊天就会发现,哇,原来他们知道的比我还多。北京就是一个兼容并包、特别有张力的城市。你在世界的任何的地方你都看不到这种力量,包括在纽约。
新浪财经:你从大连到北京是一个地理位置转移和心智的变化,当时觉得困难吗?
周为:非常困难,我很难适应大学第一年的生活。因为我平均比我的同学小大概两岁左右,加上成绩又好,所以当时性格比较跋扈。入学之后,我接受不了身边的人跟我一样聪明,当时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才把自己调整过来,发现原来我可以当一个蛮普通的人。
新浪财经:这个调适在从国内到美国的过程中也有吗?
周为:没有,没有。后来长大了,就慢慢调整过来了。
新浪财经:所以这跟当时的年龄是非常有关系的?
周为:有,实际上我在大学是一年一个样子,成长的很快。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懂,比同龄人单纯很多,而等到我毕业的时候,我比同龄人懂得的甚至更多。当时的我在那段时间里急剧地成长。
新浪财经:就是质和量同时拔高。
周为:对,所以那段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定义你的人生观。我在那之前和之后的生活都比较平稳。在那段时间,对身边的人,对这个城市,和对自己的认知都有一个极大的转变。人的生命总是会在哪里扎一个根。你不会走到其他地方。
新浪财经:当时你也跟很多外地去北京读书的学生一样,想办法呆下来吗?还是你出
国这个打算已经在计划中?
周为:我当时高中毕业其实就有点想出国,但是我当时想,读清华好酷哦!当时清华美院被并入已经两年了。哇,在这个学校读一下,蛮酷的。
新浪财经:所以入清华是哪一年?
周为:01年,我是一字班的。
新浪财经:01年进清华,所以你04年毕业。然后离开.。。
周为:04年的时候我已经工作一年了。我在3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学业,然后最后一年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网络图形组实习。
新浪财经:在中关村?
周为:对,微软中关村西格玛大厦。离清华两站路的距离,骑自行车10分钟。
新浪财经:进微软是机缘巧合还是“有心插柳”呢?
周为:我的第一个男朋友在微软亚洲研究所工作,我当时挺崇拜他的,对那儿的人都很崇拜,对那儿很向往。然后就自己申请通过了面试,那是我这辈子工作过的地方中最魔幻现实主义的地方。我当时实习的时候,左边坐的是Deep Blue(深蓝)的研发者(深蓝是由IBM[微博]开发,专门用以分析国际象棋的超級电脑),右边坐的是Open GL之父。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you are like nobody。(你就是一个无名小卒)。你只是一个学生。在那种情况下,你看到科技成就最高的一群人在你身边,成天在讨论一些很世俗的东西。你会觉得自己成天生活在一个非凡的世界里。这是很有意思的。当时我每天熬夜加班,交下了我人生中最好的一群朋友。
新浪财经:到微软后又是怎么到出国的呢
周为:我当时拿了中央美院院长的推荐信,微软的推荐信和我们本学校院长的推荐信,考了GRE,后来就到了耶鲁,读了平面设计系。
新浪财经:是硕士学位?
周为:对,是硕士。但是到了后来,我觉得这个专业跟我本来的专业基本完全不相关了。平面设计是一个非常艺术性的东西,这跟我一直跟科技学的相关的东西不太相关。包括我大学都在学计算机图形等。
新浪财经:所以你懂得如何用很多软件
周为:对,包括这么做游戏。把游戏做得更逼真。或者说是做计算机软件。跟这种东西有关。实际上我们是在用很高科技的算法来制造出最美丽的图形和产品。
新浪财经:耶鲁所在地也不是一个大都会,环境也有改变,跟北京完全不同,耐得住寂寞吗?
周为:耐不住寂寞。当时快疯了!你想,从一个北京这种国际化大都市跑到一个村里。那种条件对我的身心都是极大的伤害。我建议大家不要去读耶鲁。读USC啊、读NYU啊,哪怕你读哈佛,但是不要读耶鲁。
新浪财经:当时怎么会选择读平面设计的?因为确实跟你之前的专业不太相同?
周为:其实还好,这是史蒂芬-乔布斯最崇尚的一个系,在那里会学到字体啊、书籍的排版啊,包括美学历史啊这些东西。当时我在耶鲁读了很多人文的课程,像是哲学、历史、电影。我的老师们都很了不起,像是全美电影协会的主席等等,我在那儿受到了极大的文化熏陶。
新浪财经:其实如果说在清华、在微软为你带来很多技术上的收益,在耶鲁是给你补
了很多人文理念的东西
周为:对。如果要读人文学科,上耶鲁再好不过。如果喜欢美女的话,去耶鲁也再好不过。我记得当时电影课上,是6个人小班。除了我之外,其他都是顶级美女,而且是一个国籍种族一个代表。黑人一个、拉丁美洲的一个、棕色肤色的一个,而且质量非常高。所以如果你喜欢美女,那一定要去耶鲁。
新浪财经:你在国内不管是在清华还是微软大多数都是男孩居多的环境
周为:都是男孩。
新浪财经:耶鲁反而女儿多数了
周为:是,现在想想,在微软的时候我可能是唯一的女孩子。
新浪财经:方圆几里都是男的
周为:对,方圆几里都是男孩,包括在清华。
新浪财经:相当于从一个男孩堆里扎到了女孩儿堆。
周为:对从男孩堆扎到了女人堆里面,没错。
新浪财经:那在耶鲁肯定也经常坐车到纽约来玩。
周为:那是每周都来啊。
新浪财经:在耶鲁是否也交到了像在清华时候交到的朋友呢?
周为:比较少,因为感觉耶鲁学生们的眼界还是比较浅的。我因为在北京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呆过,结识的人知识见识层次很高。在耶鲁的一年半过的很寂寞,耶鲁没有让我得到突飞猛进的成长。虽然别人认为很好,但我觉得还挺浪费时间的,后来有了微软的做概念3D界面的我就赶快跳到那里去实习了。
新浪财经:你觉得养料不够
周为:不够,不够,人脉很重要。你身在的环境要比你书本上学到的东西重要很多。
新浪财经:但是你后来也没有直接到纽约,你去了卡内基梅隆。这又是怎么样的一个机遇呢?
周为:我在耶鲁学得东西太过人文,我还是喜欢科技和商科。所以我去卡内基梅隆一半是上科技有关的,一半是商科的课程。个人觉得,卡内基梅隆比耶鲁好很多。
新浪财经:等于一半一半,你又回到了技术相关的领域。
周为:对,等于我一半是在设计学院,一半是学商科,但我主要专注在科技方面的。我之前所学的跟我现在所做的算是门当户对。
新浪财经:就像我们说的专业很对口,但学位只拿了一个?
周为:一个是交互设计,另外因为自己故意修了很多商学院的课程,也附带了管理学位。从耶鲁读了纯艺术专业,出来找不到工作。都是边工作边兼职读的,拿学位也只是为了我后来申请H1B和绿卡。
新浪财经:来来回回都是跟微软有交集的?
周为:有,在北京是实习,在西雅图我是签约雇员。我在那儿见到了比尔盖茨!
新浪财经:所以在西雅图的经历还是比较短暂的?
周为:比较短,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是西雅图给了我很深的印象。那边的树都长得毛毛茸茸的,雨水很多,树都长得很跋扈,但也不是大城市。
新浪财经:别人看到你的履历感觉很光鲜,但是其实你也面临过找不到工作的情况?
周为:对,因为我们那个专业出来,没有人能容易找到工作。其实耶鲁大多人文专业出来都找不到对口工作。
新浪财经:没有因为你是耶鲁的而觉得好找工作?
周为:完全不是。
新浪财经:而且大多数人文专业也是希望你再往上继续读的,比如读博士之类的。
周为:对,没错,像我的师兄读的历史系,出来也去了咨询业或者银行业。耶鲁的背景并没有多少帮助,最终的技能是要你自己去学习。其实你也能拿到一些工作,但可能跟你的专业没有什么关系。
新浪财经:所以你当时的境遇是有工作但是不对口,还是根本没有工作?
周为:就没有工作。
新浪财经:当时的境遇会让你有一定的心理落差吗?会慌张吗?
周为:要说慌张,我还真没慌张过。我不是一个慌张的人,天性不是如此。我当时就觉得走一步算一步,况且当时身边的人也都找不到工作。所以对比之下,自己也没觉得自己那么差。加上,其实当时我自己也没有努力找过工作。你想,我当时从耶鲁直接就去了微软做了合约雇员。我当时找不到立即给我H1B(在美工作签证)的工作。很难,很难!
新浪财经:所以微软的工作时你用OPT(美国移民局授予F-1 学生签证身份人士的校外工作许可)的时间做的?
周为:对,我们的OPT当时有一年。
新浪财经:当时微软也没有留你?
周为:微软没有留我做全职员工,那是一个兼职项目。不过在这之前我已经在申请卡内基梅隆,一方面也在想其他移民办法。在耶鲁我拿的是Sanyu Scholarship的全奖,在卡内基梅隆我都是拿的是助教类型TA的全奖,不过,生活费的压力让我半工半读,论文拖后了毕业的时间,最后在申请H1B和绿卡前才拿到学位。
新浪财经:所以当你也会更大多数留学生一样,有对身在异国独自打拼经历的共鸣?
周为:会有共鸣。一方面我觉得我足够幸运,另一方面我觉得来美国留学的学生们确实蛮惨的,即使是像我这样的也是一样。我也经常在微博上感叹,我们这些学生真的是背井离乡啊。我是一个很重情义的人,我身边的朋友如果出了什么事情我都会大惊小怪一下。远离父母这种(亲情)情感上的东西,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在耶鲁第一年,其实我的语言也不是那么好,我听不懂别人说话。课堂上讲的什么我也听不明白。我觉得对每个人来讲(留学适应)都有一段过程吧。
新浪财经:但从你当时的选择来看,你还是希望留在美国的
周为:对我和我的家人来说,我能够留下来是一个全方位的考虑。我一定要留在这边。
新浪财经:那卡内基梅隆的体验又是怎样呢?
周为:卡内基梅隆就很好了。这个学校就比耶鲁好得多了。
新浪财经:这个学校估计也是一群“怪人”、“奇葩”?
周为:绝对是奇葩。但是非常practical(务实)。耶鲁可以说出了很多打工仔。
新浪财经:你的意思是出来的都是管理者
周为:对,企业高管啊,就是那种高级打工仔。但是我在卡内基梅隆的朋友几乎全部都是entrepreneur(创业者)。那个学校给我的感觉就像中国和美国给我的感觉。中国托着一个很大的包袱在那儿走,然后美国是又轻又快,没有任何思想包袱。在那儿,我受到非常practical(务实)的教育。卡内基梅隆跟斯坦福大学在这一点上这点非常像。对你没用的课程它是肯定不会教你的,它马上会教给你在现实中可以用到的东西,与此同时这两所学校又有很好的人文历史背景。
新浪财经:但是卡内基梅隆所在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大城市
周为:匹兹堡还行,可算是一个大城市了。
新浪财经:比耶鲁好
周为:比耶鲁好多了,耶鲁就是一个town(镇),一个鬼城。
新浪财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耶鲁的校车,感觉无处不在。
周为:对,校车是很好。当时一个星期都在赶作业,睡觉就在校车上睡的(笑)。
新浪财经:你在描述两个学校的时候神情已经不一样了。说起耶鲁,你感觉是已经等不及要离开这儿了,说道卡内基梅隆,你感觉是我终于来了。
周为:对对对,我觉得卡内基梅隆是一个极好的学校。
新浪财经:所以还是在调整,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东西。
周为:对,这跟每个人的风格也不一样。其实卡内基梅隆也不是都是书呆子之类的。不是那样子的。商学院、设计学院、美术学院、心理学院的人都不是。它这种务实的本质也让我们跟很多社会名流接触。几乎每个月都有公司到我们学校来要人(如校园招聘会)。所以我在毕业前一年就已经找到工作了,所以我进去基本没有什么心理压力了。你想,我进去半年就已经拿到聘书了。那相当于我安安静静地在用一年时间把学读完。之后,直接工作。而且我身边的同学都是这样的。
新浪财经: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什么呢
周为:第一份工作我做了咨询业。叫RoundArch(编者注:美国领先的数字营销代理商,它在芝加哥、丹佛、波士顿、和纽约均设有办事处)。其实中间有段时间,我在加州的Google(谷歌)、Firefox(火狐)短暂地工作过。我这个人比较喜欢折腾。来来回回各个城市try out(尝试)。纽约的RoundArch它给非常高的薪水。我当时选择它说白了就是看着别人给的钱来的。
新浪财经:特别直接的目的
周为:非常直接的目的。不是每个人毕业后年薪就可以拿到12到16万美元左右。所以当时别的offer(聘用合约)我一概不看。我直接就拿了(RoundArch)。
新浪财经:所以你当时的唯一衡量标准就是工资高低。
周为:也不完全是。我先排除了所有大公司。
新浪财经:所以你故意不去大公司。
周为:绝对不能去大公司。我当时在美国微软和谷歌的体验已经让我把他们排除在外了。因为你做的就是繁杂琐碎的事,你学不到任何东西。这就是在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而不是说我们这种外国人很容易就被升值啊什么的,很困难。所以我选择小公司,应该说
是稍微小一点的公司,因为RoundArch也不小。
新浪财经:但在咨询业也是偏科技类的工作
周为:完全是科技类的。我们的客户包括HBO,美国银行等还有其他大型的医疗保险公司。我们里面有包括艺术人文媒体的,但我不管这一块。我主要还是专注IT。
新浪财经:进去以后的职称是junior(初级)的
周为:我进去以后就已经是Senior(高级)了,高级设计师和用户体验总监。很Senior level(高层)的了。RoundArch有好几个办公室,最开始的职位就是纽约办事处下面的IT的。
新浪财经:但是你又扎进了男人堆?
周为:基本上都是男性。
新浪财经:而且你又比他们大多数人年轻。
周为:我比绝大多数人年龄小很多。
新浪财经:这会是一个问题吗?
周为:会是问题。
新浪财经:这应该也算是你整个职业生涯第一份全职的工作
周为:没错,应该是第一份正式的工作。
新浪财经:绕了一圈,你也终于来到纽约了
周为:对
新浪财经:当时也又考虑想来纽约吗?
周为:没有。谁给我钱多,我就去那里。正好这个工作又在纽约。全国各个地方都绕了,到了纽约。
新浪财经:但那个时候有感觉会在纽约呆很久吗?
周为:不会,我是那种喜欢自由自在生活的人。哪怕在一个地方只有几个星期,我也想“逃离”到另外一个地方一下。我没有办法扎根在一个地方。
新浪财经:这个不像水瓶座啊
周为:对,不像,水瓶座会可以在一个地方呆久些的。
新浪财经:在纽约的这份工作觉得是好的吗,还是有想自己出来打拼?
周为:还是不好的。虽然当时年纪小,工作也有跟不上的时候。但是还是感觉身边同事比自己笨。因为你仔细想想看,像我们的经历算是比较精英的。像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时候,我真的是跟一群极其聪明的人在一起。所以当我在做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我还是觉得下了个档次的感觉。我身边的人也不是说都是名校毕业的,或者全是世界顶级科学家这类的。
新浪财经:尤其可能大公司都把出类拔萃的选走了,你在的公司可能是能力比较折中的一群人。
周为:对,比较折中的。对别人来说,我的工作已经是一份很完美的工作了。薪水很高、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但我觉得还好。尤其自己还是在给别人打工,实在受不了。
新浪财经:所以接下来你是怎么走的呢?
周为:之后,我在纽约不同的领域拓展我的人际关系圈。这一点我非常擅长,到处认识人。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这样,技术到了一定水准,大家都很厉害。最后跟你的技术没什么关系,跟你认识的人息息相关,人才能带来机遇。
新浪财经:能举一个例子吗?比如像你现在的合伙人你是怎么认识的
周为:我在纽约的一个中国画廊认识了一个朋友叫大卫。他乐善好施,通过他我有了机会接触了一些美国这些高等圈子里的人。
新浪财经:所谓高阶级的(highclass)
周为:对,基本是白人、男性。对我来说,刚开始进入这个圈子是非常intimidating(恐慌)。我也很害怕跟别人讲英文,慢慢就习惯了。后来这些人提供了很多机会。后来通过大卫的关系认识了现在这个合伙人公司的老板。然后这个老板告诉我既然我喜欢创业,不如跟着我一起创业吧。我们是一起做的一家创业型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我们资本充裕。我的两个合伙人的的父亲都是亿万富翁。
新浪财经:所以你们没有像其他创业者面临的“第一桶金”从哪儿来的问题
周为:对,非常地有保障。不过后来我觉得这样也不是很有意思。因为VC(风险投资)应该是你人生的最后一份工作,而不是第一份工作。因为你给别人投资,这个回报期很长,我这个人还是急。这意味着我要等5到10年,才能看到资本回报。
新浪财经:你希望看到立竿见影的回报?
周为:我要立竿见影的。
新浪财经:那你应该搞金融业
周为:金融业也见得不立竿见影。我觉得还是创业比较适合我的性格。
新浪财经:所以在你上一份工作结束之后你就选择自己创业?
周为:我不是,拿到绿卡身份的那天,我辞职了。从那天起开始创业。用了公司的担保,公司的律师。但是我也给公司赚了很多钱。
新浪财经:完全不亏心了
周为:完全不。我给他们其中的一个项目就赚了1个亿。我一点都不亏心。他们给我的钱还是要比我赚得钱少很多的。
新浪财经:不管从你自己的家境还是其他经历来看,钱的多少对你来说其实不是问题。但是为什么当时第一份工作会那么看重薪水多少?
周为:因为我觉得这样是对的。追求金钱是一件非常非常正确的事情。他可以给你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得来保护。这跟我受的教育也有关系。人要有赚钱的能力,不要去恨这个金钱。有了钱,你真的是可以很好的照顾到你的家人和你的朋友。
新浪财经:钱在你的生命中扮演了很多角色。你在用钱投资、你当初也想赚更多的钱,那钱对现在的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周为:这个说起来就很复杂了。我觉得人是一种精神性的生物,我自己是个唯心主义的人,但我觉得物质是在唯心主义之上的。要把物质生活跟精神生活缺一不可,但是你让我舍弃,我会去舍弃钱这个物质的东西,保存自己精神的东西比较重要。我这些奇怪的观点,也不见得是对的。
新浪财经:那你的公司现在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
周为:我们占11%的股份,具体模式我们可以商谈。所占股份从11%到80%不等。
新浪财经:你所投的是可以只是在一个想法状态的公司?
周为:它可以是一个团队的。我们现在已经有自己的团队,我们会帮公司去把这个团队一点点养大。我们甚至会帮公司招人。公司做产品的时候,我们也会全程跟进,协助做出重要决定。再在这个过程中寻找他们需要的人。这就是个孵化过程,好像养一个小孩一样,他身边的事,我们都会帮他去做。
新浪财经:如果我是一个有很好想法的人,第一步应该是怎么接触到你们呢
周为:主要是通过网络。在我们身边,在纽约地区,有很多很多这样有想法的人了。所以我们现在是不缺项目的,我们计划一年只投三到四个。所以我现在可以看到100、200,甚至上千个计划书递交到我们手里,但是到最后都没有可看性了。
新浪财经:大多数还是发邮件的
周为:对,邮件。我们会在大型会议上找。
新浪财经:所以像什么TechCrunch这种大会你们一定会去。
周为:我们一定会去,像纽约这边相关的start-ups(刚创立的公司)的会议我们都去参加,去找人,跟他们谈、聊天。VC是一个我们去接近别人的工程,不一定只是他们来接近我们。当然别人可以来找我们。我们宁愿主动跟对方谈,因为有时候对方已经有一定的媒体曝光率了。
新浪财经:如果假设双方谈了,那你们有一个最低估值投入吗?
周为:我们只投早期、天使的,我们只投M&A(企业兼并)。我们不投上市啊之类的项目。
新浪财经:所以就是最初阶段的?
周为:对,我们是“天使”,但是我们要求占很多股份,11%到80%。这跟一般孵化器不一样,一般孵化器只占3%到6%,而我们占的比例很高。
新浪财经:这个案子估值是多少
周为:这个东西很微妙的。首先,我们不做传统的估值。你跟这些人谈的时候,你是要做他们的战略合作伙伴。这个价值怎么估呢?战略合作的意思是,例如,我跟一家电商合作,让他把把每个月流量的15%给我,然后允许他在我的公司打广告,我们双赢。对“天使”来讲,估值就更难了。这个公司市场已经有这样那样的估值,有很多用户已经开始赚钱了。我们往里面投钱,钱是我们自己的,跟别的VC没有关系。我们就相当于创业者,我们投了多少钱,公司的估值会跟着变化的。
新浪财经:跟你合作的人和团队在过程中肯定也有反复,也存在讨价还价
周为:我们的议价能力是非常强的。对于其他的VC公司,他需要不停的去筹钱,不停把自己的资金量扩大。而我们现在已经掌控非常大数额的资金,就是说我们用我们的下半生去投资,钱都投不完。所以很多情况下,这是一个done deal(板上钉钉的事儿)。对方跟我们谈的时候,我们会给他一个必须说是的回答。因为对他来说,拥有最终的资金来源保障是很重要的。
新浪财经:如果我的理解正确的话,你的意思是说其他的风投面临着同样去找钱.。。
周为:风险投资人的工作有两个。找到他想投的创业者,把钱给他们。另外,需要自己筹钱,利用其他的资金源把自己的资金容量扩大。
新浪财经:所以你的公司是没有筹钱的这个顾虑,而只是专注于发现好的对象、公司。
周为:对,完全没有。在跟创业者的合作上,倒不是说去磨嘴皮子让我们投他。而是我们需要帮他们成长,共同成长。他们犯了很多很多的错误,我们要去帮他们善后。他们不停地犯错误,我们就会看到我们的钱一直在浪费。有时这段时间应该花的钱,他们却花了三倍、四倍,这对我们来说,肯定会造成心理压力。
新浪财经:所以这方面的压力是有的
周为:对,这方面的压力挺大的。
新浪财经:那你觉得你现在的工作状态已经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状态了吗
周为:没有,我同时在做一家我自己的公司。等过段时间公司成长起来,我就回国自己做了。
新浪财经:想到国内有一个办公室
周为:对,我们在国内已经有办公室了。人都已经招了,但是根本没有时间做。相当于晚上就在做那边的事情。
新浪财经:这是跟你现在公司区别开的。
周为:对,是单独的,个人的。
新浪财经:所以你还是想回到“家”
周为:我想回到那儿。我想尽心尽力地往家里走。
新浪财经:所以你还是想回到北京。
周为:对,回到北京,定居在那里。
新浪财经:所以那个是你想要的状态
周为:对,风险很大。
新浪财经:因为相当于你就会放弃现在得天独厚的条件
周为:那些还好,只是你失去了优越感。但,这样的优越感对职业生涯来说有多少价值呢?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的满足感是我想要的。我非常追求成就感,这种成就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这是心理上的满足,告诉了我“原来我是可以做到这样”。
新浪财经:所以还是想经历创业的过程
周为:对
新浪财经:觉得自己现在成功吗
周为:不觉得,我觉得我离成功远着呢,太不成功了。可能更同龄人相比,我还不错。但是,我身边的同龄人很多都是千万富翁,这方面也没法跟别人比。
新浪财经:是不是有那种往下比绰绰有余,往上比,有又很多不足。
周为:对,人都是往上看的嘛。往上比,你就觉得自己还是挺失败的。
新浪财经:有些时候,还是有挫败感
周为:会有。绝大部分时候都有挫败感,应该还会有进步。
新浪财经:现在有没有比较得意或者失意的投资经历呢
周为:像我们投的unroll.me,刚刚上线了一两个月左右(从7月份算起),现在用户急剧增多。因为我做孵化器的时候是非常精细地看着他们走的每一步,然后我知道他们经历的每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还是挺有意思的。
新浪财经:这是项目是你比较得意的
周为:这个项目是我在全权管的。当然还有其他两三个项目。但是其他几个我就不怎么管,让他们放手做,但这个的话,我就一直在管他。
新浪财经:但是我记得你跟我讲过,你们投的项目都是一年的。
周为:对,我们就是在一年到两年的时候,就让他出去了。
新浪财经:那你如何定义这个投资是否成功,终极目标会是什么
周为:每个孵化器都有自己的风格,像YC(Y Combinator)什么的。我们是非常精英的、低调的。像YC就是占3%到5%,他们就是以他们的网络人际(networking)为特色的。而我们的孵化器是要快速孵化、快速迭代。其实这个是非常聪明的。这样,一旦一两个月我们就能判断这个东西会不会失败,一旦发现会失败,我么就立刻摒弃,投下一个。
新浪财经:所以别人打的是“持久战”,你打的是“闪电战”
周为:对,我们就是闪电战。
新浪财经:所以也是非常残酷的
周为:对,其实看到情况是很快的。也不能说一两个月吧,三四个月应该基本看出苗头了。这种模式也不是说适用于所有行当。比如像电商我们就不投了。你想电商的话,磨合期要多久啊。我们也不投SNS(Social Network Sites)。我们投了好多工具类的东西,就是说,立刻投入市场,你马上就能看到人使用。
新浪财经:所有重点就在于你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好的想法思路,以及正好是你们想投的这种类别里面。
周为:对
新浪财经:对80后有没有什么建议?
周为:80后很能折腾啊。
新浪财经:你这个折腾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周为:既是褒义也是贬义。
新浪财经:所以要是贴上一个标签就是能折腾的.。。
周为:能折腾的一群人。要不我怎么喜欢韩寒呢。韩寒很能折腾的。你要说这个人多有本事,可能也没有那么有本事。赛车,赛得一般。写字,写的一般,但是我喜欢他,因为他代表了我们80后这种能折腾的风范。我身边的朋友们大部分都是在做PE、做金融、投
行、创业。80后骨子里的这种精神都不像中国人,像希腊精神、美国精神。
新浪财经:这跟我们是独身子女有关系
周为:肯定是有关系的。说白了,我们别无选择。有(赡养)父母的负担。这种情况下,你不能自己很自私地去做一份很安全的工作。你也想去看看、闯一闯。给自己的老人有这种选择的余地。有时候我们会把一切都放开,孤注一掷。要不别人怎么说“70后靠存款、80后靠负债、90后靠老爸”呢。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新浪财经:80后需要成功需要哪些品质
周为:一定要人品好。
新浪财经:人品好这个特别广。具体哪方面呢
周为:要靠谱。
新浪财经:又怎么定义靠谱?
周为:靠谱是当然的。
新浪财经:20年后,你觉得你会是什么样子的
周为:20年后,我觉得我会成为一个很成功的人。至少别人眼里的成功,拥有权力和财富。不一定拥有很好的家庭,这一点我有一点放弃了。但是我希望会站在世界顶端,别人做不到的。这一点我深信不疑。虽然说我现在才开始。
新浪财经:20年后,在北京?
周为:应该在纽约有一套房子,在北京有一个房子,在巴黎也有个房子。然后就在这几个城市不停的旅行。
新浪财经:会有这个画面,你觉得这是你20年后想要的生活。
周为:我想要有成就,我必须对自己诚实。有些女孩子会说希望自己有一个完美的家庭。我也想要家庭,但是我的性格决定了在家庭和事业之间我会选择事业。当你长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只能叹息说‘明白了,我只能这样接受我自己’。
新浪财经:希望别人怎么形容你
周为:至少,跟我的性格相符吧。我是水瓶座,性格就是古灵精怪。我确实有一些奇怪的想法,所以我希望别人喜欢我这个人,而不是我创造出来的形象。那是虚假的,要真实。如果真实的自我会把我身边的朋友吓跑,那么他们不值得拥有我,我也不属于他们。就像亦舒说的“能够说出来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所以,能被吓跑的朋友便不是朋友。一定要真实。
(本文作者介绍:供职于新浪财经纽约站,“一周美股”主持人、制作人。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传媒文化系、经济系毕业。)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