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粪男起家的80后“全美第一CEO”

2012年08月31日 20:04  作者:罗绮梅  (0)+1

  文/ 新浪财经纽约站 罗绮梅(微博) 

  【Tom Szaky】他是80后,出生在前共产主义国家匈牙利,他是普林斯顿大学退学生,靠养蚯蚓收粪便起家,专注有机回收创业。现如今,超过2500万人在全球20多个国家,10万多个回收站点参与、加入或受益于他公司的回收链。2011年,他的公司创收1420万美元,连续三年盈利。他对中美80后的忠告:“抱怨是我认为最愚蠢的行为!”

Tom Szaky戴着绿色鸭舌帽、看起来舒服但也很破旧的灰色连帽衫,领口边缘露出的贴身白T恤还有类似咖啡渍的痕迹。  Tom Szaky戴着绿色鸭舌帽、看起来舒服但也很破旧的灰色连帽衫,领口边缘露出的贴身白T恤还有类似咖啡渍的痕迹。

  我是80后 生在共产主义国家

  穿过一层透明大瓶汽水瓶子串成的“墙”,Tom Szaky坐在公司拾废品回收回来的旋转办公椅上,手搁在用废弃的门板做成的办公桌上,敲打着苹果电脑(终于有一个东西不是回收来的了),视线来不及离开电脑屏幕,“请坐,请坐,不好意思。我正赶着发一封邮件。稍等!”这是他的开场白。

  打量这位公司CEO:戴着绿色鸭舌帽、看起来舒服但也很破旧的灰色连帽衫,领口边缘露出的贴身白T恤还有类似咖啡渍的痕迹。在夸张地敲击电脑Enter键的同时,他往后一仰,翘起二郎腿,并带有歉意地微笑着说,“终于弄好了,不好意思,你好,欢迎你来到TerraCycle。”

  看到笔者递上的名片并自我介绍,他赶紧说,“不好意思,我们没印名片,只有印章,我给你盖在你的采访本子上吧。上面有我的联系方式。”他的行为似乎一再提醒来访者,这是一家搞回收、促环保的公司。

  对Tom的第一印象就此产生:做事风风火火、感觉很有原则,为人随和有礼、不拘小节。

  当得知国内“80后”“独生子女”等概念后,Tom不假思索地“套近乎”,“我也是80后,我爸妈就我一个孩子,我也出生在共产主义体制国家。”

  “我真在学校宿舍种过大麻”

  2001年,Tom从多伦多来到常青藤联盟之一的普林斯顿大学,开始了他在美的留学生涯。就读名校,却不安分,Tom直言,“我真在学校宿舍种过大麻。”(注:这在美国绝对是非法的。)但他在美国的创业蓝图也是从在世界名校的两人校舍间里非法种大麻开始的。

  Tom听说,蚯蚓的粪便可以当做肥料,促进大麻生长。于是他想这玩意儿既然可以催生大麻,那肯定也适用于土豆、西红柿等其他瓜果植物。于是,他在学校宿舍种大麻的同时,还开始养起蚯蚓、收集粪便,将其转化成肥料。而喂养蚯蚓的食物就是学校食堂的剩菜剩饭。

  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整天跟蚯蚓和残羹剩饭扯上关系,一般女孩儿应该不敢轻易靠近。Tom也承认,这一切在当时听起来确实不怎么光鲜亮丽,但他确实很专注并为之着迷。“我就是我,要是有女孩子不喜欢,只能证明我们不是同一路人。没什么好勉强的。”

  Tom“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理论适用于他的爱情观,也适用于他的事业观。“要是有人进来看到我和我公司觉得不自在,那就离开好了”,Tom手臂张开说道。如果说西装笔挺的金融投行男属于“高富帅”,Tom对外在穿着等得要求完全符合“屌丝”标准:随意得甚至可以叫邋遢。

  30岁以下“全美第一CEO”

  2002年,大二的Tom选择退学,全心投入有机养料事业和他创建的公司TerraCycle。Tom一直坚定认为选择退学离开学校的决定并不艰难。

  对于Tom来说,创建TerraCycly已是他第七次创业经历了。在他年仅14岁时,就曾通过成立网络设计公司获得5位数的第一桶金。在经历了多次创业后,他清晰地知道,在当下事业与学业孰轻孰重。哪怕是在多伦多的父母对Tom的选择产生怀疑,Tom的回应也很决绝,“家人可以怀疑,但我不在乎。”

  TerraCycle的经营模式就是利用与非盈利性组织和大公司(尤其是在包装上大成本投入的食品公司)直接合作,回收其可再生和可重生(Upcycling)资源,对这些回收原材进行不对环境造成伤害的加工(如再设计、物质分解融合等),使之“起死回生”,再被利用,从而获利。

  2004年,TerraCycle实现突破,与著名零售商沃尔玛等成功合作,销售其蚯蚓粪便制成的有机肥料,这也让他被人们熟称为“玩蚯蚓粪便的小伙儿”。

  2006年,TerraCycle被Inc。杂志评选为“全美最酷小型创业公司”(The Coolest Little Start-Up in America),Tom也被评为“30岁以下,全美第一CEO”的事实证明了他的实力。

  2007年,TerraCycly不再只做有机肥料产品销售,而向垃圾回收再利用方向扩大。Tom直言,创业扩大思路是与业界前辈精英讨论的结果。在他看来,年轻人创业,有人指导、给出有价值的建议至关重要。“是他们让我意识到靠蚯蚓粪便制造的有机养料并不是创业全部,整个过程中——化腐朽为可持续并适合购买的有价值之物才是我创业的价值和革新!”

TerraCycle的经营模式就是利用与非盈利性组织和大公司(尤其是在包装上大成本投入的食品公司)直接合作,回收其可再生和可重生(Upcycling)资源,对这些回收原材进行不对环境造成伤害的加工(如再设计、物质分解融合等),使之“起死回生”,再被利用,从而获利。  TerraCycle的经营模式就是利用与非盈利性组织和大公司(尤其是在包装上大成本投入的食品公司)直接合作,回收其可再生和可重生(Upcycling)资源,对这些回收原材进行不对环境造成伤害的加工(如再设计、物质分解融合等),使之“起死回生”,再被利用,从而获利。

  大人物也会为你留出时间

  2011年,公司实现创收1420万美元,并已连续三年实现盈利的位置,Tom说,“我已经完成了角色转化,更多地是给别人建议。”  

  “我不认为这是我的责任,也不认为这是一种获得后的回馈,我只是很享受、很兴奋地想要这样做!”在他看来,指导其他创业新军的传统已经是美国创业文化的一部分。

  创业路上,或一鸣惊人,或险象环生,或峰回路转,或穷途末路。在大多数年轻人以为那些看似高高在上的企业家怎么会理会一个无名小卒时,Tom总是现身说法:在创业初期,他曾每月都跟时任沃尔玛总裁的李-斯科特聊天,获取创业建议。Tom说,“如果像他这样的人都可以给当时什么都还不是的我每月一个小时时间交流,任何人都可以给其他人时间。其实有些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那些你认为忙得不可开交的大人物,也会为你留出时间。”

  热爱的事情绝不放弃

  他绝不在自己不关心的事情上浪费时间,但对于自己热爱的事情,他万分专注。

  沃尔玛向他伸出橄榄枝,需要他大批量的供应蚯蚓粪便肥料。但那时,他根本没有包装流水线,连统一的包装都没有,于是他开始到普林斯顿附近的居民区收集生活垃圾里可回收的塑料瓶。一来,不会让蚯蚓粪便肥料有机、环保的概念被大批量全新制造塑料包装玷污;二来回收废物利用,降低成本。

  直到有一天在照例收集塑料瓶时被警察发现并驱赶,Tom才意识到,他这样的“双赢办法”是违法的。而后他转为与学校、教会等非盈利性组织合作,低价回购塑料瓶,这一问题才得以解决。但这恰恰也是他应对事业上出现难题的方式:绞尽脑汁想出路,绝不接受放弃。

  对年轻人的忠告:绝不抱怨!

  面对美国众多80后、90后大学生或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有人问责教育体制,有人抱怨经济大环境不佳,生不逢时之感油然而生。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同龄人群也面临这个难题。

  在Tom看来,无论如何,不要抱怨现状。“人生本不公平,埋怨或许可以让你获得同情,除此之外,一无是处。”Tom激动地说,“抱怨真的是我认为最愚蠢的行为!说到头来,解决问题的还会还是你。”

  现如今,超过2500万人在全球20多个国家,10万多个回收站点参与、加入或受益于TerraCycle的回收链中。而即便是在公司开拓市场最艰难的时刻,Tom的永远都是以“好吧,伙计们,咱们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为“战前喊话”。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Tom反倒显得游刃有余,“我期待跟我的团队坐下来面对挑战,解决问题。”

  采访实录:

  新浪财经: 在中国,大多数80年以后出生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我们称为“80后”。

  Tom: 很有意思,尽管我在加拿大、美国等北美地区呆了很长时间。但是我是在当时仍在前苏联影响下的共产主义国度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出生,而且我也是独生子。

  新浪财经:你离开匈牙利去多伦多的时候,年纪是很小的。

  Tom:对,我是1982年出生,考虑到不稳定的政治因素,于是我家以政治难民的身份在1986年离开了匈牙利。先是到了荷兰,然后在我7、8岁的时候,从荷兰去了加拿大。然后在2001年,我来到美国读大学,创业。现在,我已在美国拥有永久居民权。

  新浪财经:所以你是加拿大公民?

  Tom:对,我即是加拿大公民,也是匈牙利公民,同时持有美国绿卡。还不赖!

  新浪财经:有一定的特殊原因或者历史原因当时会选择加拿大为落脚点吗?

  Tom: 1956年匈牙利革命失败,这导致介于我祖父母和我父母之间的这一辈革命者选择逃离,否则他们在那儿凶多吉少。加拿大移民比起美国来说确实很自由派,更容易。就像当时我们先去荷兰一样。在欧洲,政治难民会首选去荷兰,因为更容易。

  新浪财经:但这一切你都是在父母身边经历的?

  Tom:对,都是他们的安排,我只是一个小孩子,跟在后面。我只记得我经常被告之“我们要离开了”,还有无数次去各大使馆排队等待。尤其你是难民身份,注定总是在最长的那个队伍等待。所以当时的我,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事会发生,知道后来长大,我才清楚。

  新浪财经:所以现在你很清楚那时所发生的一切。

  Tom:绝对的。我们在6个月前,在我出生的城市布达佩斯设立了分公司,也是我们全球第四大站点。这让我有机会回去看看。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我真的非常感激我们做出离开的决定和当时我无法理解的一切举动。对比当时留在匈牙利的人,他们根本没有像我在北美一样的发展机会。

  新浪财经:除美国以外的地方,你觉得你有这个机会开一家像这样的公司吗?

  Tom: 当然不会,当然我所比较地是我相对比较熟悉的南北美、北欧、中东。对于亚洲,我不敢说。不过我们确实会在澳大利亚、日本设立我们第一批的亚洲站点。但就我熟悉的环境来讲,在南北美洲、欧洲、中东这些地方,想要创业,我感觉差异度可谓是白天与黑夜差别。在所有的地区中,我觉得只有在美国,她允许我这样的疯狂的年轻人怀揣着疯狂的想法找到钱来实现创业。除非你已经有很多人脉关系网络,比如你有一个富裕的家庭等。这样,一切都变得容易许多。但对于我们这种白手起家,谁都不认识的人,我认为还是美国最好。这也跟其文化有关系,在美国,你能够感受到,媒体外界都非常支持“创业者成功而实现美国梦”的故事。外来移民者照样可以实现美国梦。他们不仅想要这样的美国梦实现,他们也确实在行动,帮助。者意味着这些支持者们是在冒风险的。我感觉到得是“如果你破产,没关系。给我你下一个想法。”

  但如果同样的情形在欧洲,那儿的人不会在你身上冒险。如果你搞砸了,很难有另一个机会重来。那基本上是一个“让富人更富,让穷人更穷”的机制。我觉得,在欧洲,或许最好的个人发展是成为高级职员,但这不是在为自己打工。你可能一年拿个十几万或几十万,但这里面没有企业家精神。甚至我熟悉的加拿大。我原先以为我可以在加拿大完成融资,但是我的钱全都是在美国获得。拉美、欧洲、加拿大,这些国家地区更喜欢世袭积累的财富(old money),只有美国是一个喜欢创业发迹制造的财富(new money)。我说这些话不是想特意让人们觉得美国就是个乐天派的国家,但事实就是如此,这是我所经历体会的。

  在我现在接触的国家地区中,韩国和日本是让我觉得创业最难的地方。他们对世袭财富的偏爱和对资金流动的控制,然后觉得举步维艰。这在发达国家中,也是很少见的。我去日本6次,也读了一些材料,如果没记错的话,日本是最缺乏企业家创业精神的发达国家。我去过韩国20多次,同样的感受:当个企业家不是一个好主意。我认为,中国更可能不一样。我还没去过,所以我也不敢乱讲。

  新浪财经:你提到在你创业中支持你的人,这里面包括某些个人对你的支持,当然也有政策大环境的支持。

  Tom:我认为支持鼓励企业家精神有三个要素。第一是获取资本容易度。让富有的人合理地给疯狂的年轻人钱。与此同时,这些出钱人的心理预期应该是“十次投入会有九次失败”。也就是说,这个投入是最不保守,最冒风险的。第二是有利于创业的法制法规。比如假如你破产了,有什么样的法律制度约束处理。在德国,如果你破产了,你会被有效排除在再成立新公司人名中。

  新浪财经:所以根本没有第二次机会?

  Tom:对,没有第二次机会。问题的关键是,这也意味着你没有第三、第四次机会。因为你有可能在你第七次创业时才成功。只有在获得让你去冒险的钱时,你才会获得更多的机会。而不是轻易地说“你搞砸了,没钱给你了”。而法制法规是在大环境方向的。在美国,你可以在1小时内注册你自己的公司。但如果我要在以色列成立公司,那需要30天。如果在阿根廷,更为头痛。日本,则是最头痛的了。我们进入日本时,已经是一个有着110名员工的企业,但手续也很繁重,令人头痛。我真不敢想象那些从零开始的企业所要面临的问题。

  新浪财经:这意味着他们所有东西都要自己慢慢弄?

  Tom:或许他们就不去创业了。重重障碍足以让人放弃。所以制度,体制,包括税制等等。

  新浪财经:这也是作为企业家本身无法控制的部分?

  Tom:完全不在掌控之中的。第三点,也就是最后一点,就是有创业文化。这一点也是最难得。美国文化的最深层部分就包括了创业文化,换句话说,就是美国梦。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切。美国人喜爱“从乞丐变成亿万富翁”的故事。这种文化在很多方面可以体现。在美国,有各种各样的创业俱乐部,创业资源丰富。我现在30岁,几乎每天我都会接到比我更年轻的创业青年们的电话。通常情况下,我也会尽量给出我的建议。我可能从来没有见过他们,从不认识,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交流。我在他们这个年纪的时候,也是这样做的。当我打电话求助时,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会愿意给我一个不知名的年轻人他们宝贵的时间,有时甚至每天好几个小时。

  新浪财经:平均下来,你每天花在与这些素未谋面的年轻人身上的时间是多长?

  Tom:这个比较难算,大概每天至少半小时吧。

  新浪财经:你觉得这样做很有价值,对吧?

  Tom:我不觉得这个是有价值,因为我通过帮他们并没有帮自己创造财富。我不认为这是我的责任,我也不认为这是一种获得后的回馈,我只是很享受、很兴奋地想要这样做。

  新浪财经:这些年轻人可能是在校大学生,可能你无意结识的

  Tom:我根本不认识他们。我会突然收到邮件,寻求创业建议。一个身在阿肯色州的年轻人,可以一通电话打来,直接向我寻求创业建议。要知道,我并不是个例。大多数像我一样的人,都会这么做。这就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创业文化。这是在其他国家没有的。

  新浪财经:但随着你的公司发展,你之后可能就没有这些时间和精力了

  Tom:我曾经每个月会跟前沃尔玛总裁李-斯科特聊,获取创业建议。如果他这样的人物都可以给当时还是无名小卒的我每月一个小时,任何人可以给其他人时间。跨国集团的CEO们也会做同样的事情。其实有些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那些你认为忙得不可开交的大人物,也会为你留出时间。

  新浪财经:有没有哪些人你觉得是对你的事业起到了指导或者模范作用的?

  Tom:李-斯科特算一个。有机饮料制造商Honest Tea的总裁塞思-戈德曼(Seth),有机营养巧克力棒Clif Bar的创始人,Stonyfield's酸奶创始人Gary Hirshberg等等。但是现在来看,我已经完成了角色转化,更多地是给别人投资建议而不是听取。但当我20出头的时候,这些人是我学习的。但这里面没有一个人是对我投入资金的。塞思跟我是合作伙伴关系,从最开始我们用蚯蚓粪便生产有机养料时,这也是4年前我们起家的唯一产品。

  新浪财经:其实真正的起家要从普林斯顿大学宿舍说起。

  Tom:对,从大学宿舍开始。从种大麻开始。

  新浪财经:你们真的在宿舍种大麻?

  Tom:真的。就是因为我们发现蚯蚓粪便对大麻的催生长效果,才开始发展运用到其他植物,比如土豆等。这已经是5年前的事儿了。当时我跟赛思沟通,他帮助我对当时的商业模式做出了调整。从单一的有机养料到现在的针对不可回收的垃圾的回收利用。而这些商业模式的调整决定是我在跟Gary 和Seth的对话后实现的。

  回到我讲的三点,我觉得世界上其他多数国家是没有这三个条件的。我提到中国可能不一样,可能有机会,是因为现在中国有钱的。而且这些钱基本都是新财富(new money),而不是世袭继承的财产(old money)。这些钱是有潜力投入到创业、投资、冒风险中的。中国商人创业者很多确实也实现了从一无所有到建工厂、盖房子、致富。这种不同于美国的创业精神是存在的。只是体制制度是否帮助创业,我暂时没有发言权。

  新浪财经:但你会考虑进入中国市场,也迫使你去了解。

  Tom:对,我们肯定要往中国市场发展。比如我现在知道的,如果我们要进入中国,我们就必须跟当地的企业合作。这就是一个对创业不友好的制度。我相信,这样做有一定的理由,但从创业者的角度,这是不合理的。因为想要满足我刚才所说的第二点(法律制度的配合),就要求政府尽可能少的设置法律约束。就像我喜欢美国民主党的风格,但帮助创业的是共和党的,因为他们尽量避免政府干预商业。

  新浪财经:从你的所看所闻,能否感受到美国生意人,对政府的无奈,尤其是金融危机对小型企业的影响。

  Tom: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同时人们经常被误导的一个话题。因为当我们提到创业者时,人们通常定义为任何开始他个人创业经历的人。但如果你只是想开一个干洗店或餐馆,而并无扩张、发展的野心,只是打算把它做好,以后传给我的孩子,孙子经营。这样的生意我认为不叫“创业”,这是小型企业(个体户)模式。我所认为的创业者应该是有做大做强野心的创业。也许他们最终没有做大,但是他们的初衷是把生意做大。如果10年后,你再见到我,我公司的规模还是像现在一样,我是不会高兴的。所以至于你说地政府的约束等,对小型企业跟创业性企业还是有不同对待的。

  对于小型企业来说,我觉得金融危机对他们带来非常大的打击。但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可能从资本获得容易程度来说,变得难了些,但没有所谓的“打击”出现。从TerraCycle成立起,尽管有金融危机,我们每年都在不断壮大,没有一年停滞或倒退。可能金融危机让我们公司规模壮大的速度下降,但是由于创业性公司的具有迅速壮大、轰动效应的特质,所以经济大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不会带来根本上的改变。

  新浪财经:我在《纽约时报》读到你的专栏文章,你对美国政府对小企业的政策是持批判态度的?

  Tom:如果要和世界其他任何国家比较,我仍觉得美国最好。我的生意开始于此,总部也设在这儿。所以,我绝对认为美国是最时候创业的国家。但是每个国家都有进步的空间。没有一个国家是完美的。我最近文章中经常提到的众筹(Crowd funding)的法律制度问题。以前,你必须要有相当数额的资产,相当水平的实力才有资格投资。但现在,谁都可以加入( 注:奥巴马签署的JOBS Act法案)。这个进步就是正面的,我不可否认。同时,法律如果对众筹没有控制,也会出现骗局。这也是一个法制平衡关系的问题。

  新浪财经:我听说你的公司还是有得到一些政府的福利的,不如税收上面等?

  Tom:完全不值一提的福利。其实是这样的,公司处在Trenton的现代商业区(Urban Enterprise Zon),所以比如我们需要购买一些打印纸等,我们是不需要缴消费税的。但比起我们给这个社区和社会带来的各种福利。我们所获得的福利基本可以可谓一文不值。

  我个人也是不喜欢政府跟我们有太多联系的。我只希望我的生意不要受到他们的打扰就好。这就回到了我之前提到的,我个人相信民主党的理念,但是就商业这一块,我推崇共和党的减少政府对商业干预的理念。

  新浪财经:能进入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是一件非常值得自己跟家人骄傲的事,但你选择了退学,或者我应该说滞后学业?

  Tom:对,我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而且我已经没有意愿想再回去完成学业。我现在的状态估计可以到哈佛或者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当老师的。我非常推崇学术,我离开普林斯顿不是因为我不喜欢上学。我从小到大,上学都很积极。我不希望错过一天的课业。但我更喜欢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让我的想法成为现实。如果有一天回到学术界,应该是以教授的身份了。

  新浪财经:所以当你做全身心投入创业,离开学校时,这个决定一点都不艰难。

  Tom:一点都不,这就是我想做的。要知道,TerraCycle是我第七次创业。前六个都做得不怎么样,包括第一个在线设计方面的投入。对我来说人,那不是一个有高速增长价值的产业。第一次创业无壮大潜力,我很快结束了它。然后是连着五次创业的失败,最后获得第七次创业的顺遂。我确实在之前的失败中,学习了不少。所以我一直认为应该允许失败,微笑面对失败。

  新浪财经:你的家人对你持有过怀疑态度吗?

  Tom:他们怀疑过,而且曾经很深的怀疑过。但我不在乎。

  新浪财经:他们跟你住一块吗?

  Tom:他们两个都在多伦多,两个都是物理理疗师,非常传统而保守的人。一直以来,他们对我都有或多或少的怀疑。但是我告诉他们,我不在乎。

  新浪财经:直到现在他们还是质疑?

  Tom:现在他们不会了,他们非常为我自豪。但那也是几年前,他们才改变了他们的看法。如果我决心要做,他们没办法拦住我的。

  新浪财经:他们有机会来看过你的公司吗?

  Tom:有来过,大概一年来一次吧。

  新浪财经:我参观了你的总部,发现你们做的很多事情都跟慈善有关。这种回馈给予跟自己事业追求利益赚钱矛盾吗?

  Tom:我的创业最大动力并不是‘我能赚多少钱’,而是‘我可以带来多大改变’。毫无疑问,赚钱很重要。从2010年起,我们就开始赚钱,有利润了。但我们贡献返还给社会的是我们每年创收的50倍还要多。

  新浪财经:你觉得赚钱多少对你来说重要吗?

  Tom:人人都想变得富有,我当然也不想当穷人。我也想过安逸的生活。但是,在我创业过程中,我发现,如果我专注于商业本身,钱会自然而然地来。TerraCycle是一个跟社会打交道机会很多的企业,我们在乎赚了多少钱,也在乎我们对社会的影响力。二者重要程度相等,并且相辅相成。垃圾回收的越多,我的钱就会挣得越多,所以两者是互相效力的。

  新浪财经:20年后,你觉得你自己和你的公司应该是个什么样?

  Tom:我希望到时候TerraCycle是一个亿万价值的企业。我希望在世界每个国家都可以建立分公司。现在我们价值大概2000万美元,关键问题就是怎么从2000万变成亿万价值。

  新浪财经:当你公司不断壮大起来,你会担心随之而来的所谓大企业的弊病吗?

  Tom:我不担心,我非常期待迎接这样的挑战。我期待跟我的团队坐下来面对挑战,解决问题。就像,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进入中国。但是我不会害怕担心,我会迎接一切新的挑战。

  新浪财经:我总是在想,当你20出头在普林斯顿时,寝室里养着蚯蚓、整天要去搜集不要的塑料瓶、学校食堂的剩菜剩饭来喂蚯蚓,这样的男孩应该不会受到太多女孩的青睐吧。你当时怎么想的喃?你专注于什么呢?

  Tom:我正在干一件很酷的事情,建立自己的公司。我对于浪漫与否等事情的看法受我的背景影响。在加拿大,我上的是男子寄宿中学,所以我在中学没有女朋友的问题。我的第一个女朋友是在美国大学认识的。这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这时才情窦初开是一件稀奇事儿。后来,我跟一个韩国女生交往6年,也曾有过大概半年的婚姻经历,但是最后分开了。我确实也是在整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我觉得,你必须追求你热爱的东西,并找到同道中人。这样不至于谁为谁而改变的问题出现。如果女孩对我感兴趣,那我还是我,我不会改变。、

  新浪财经:所以你从未想过,这个垃圾回收产业并不是大众所谓的有头有脸的产业,可能不像一些需要西装革履、衣冠楚楚的体面的产业?

  Tom:我想过,而且我很感激我有目的的进入了这个产业。因为我一辈子都不想穿西服。我已经有10年没打领带的,以后估计也不会。我跟美国大企业老总见面的装束跟我现在的装束一模一样。我讨厌为别人工作,我也讨厌有人告诉我应该穿什么去上班的工作。就是不喜欢太正式的装束。自己创业,当老板就是避免了这些我不喜欢的东西,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就像这个公司总部,有些人来了很喜欢,有些人很讨厌这儿。那如果你讨厌这儿,那你就别来这儿工作了。我不会为谁而改变。

  新浪财经:你能回想什么时候是你最艰难的时候吗?

  Tom:我们经常遇到艰难的时刻,没办法从中选一个最困难的。随着公司成长,我们也会经常犯错。我昨天才跟我们负责加拿大地区业务的同事沟通。她问我怎么面试别人,你会问什么问题。我告诉她,我面试别人只用5分钟。必问的问题是:职场中,最严重的一次搞砸了的经历是什么?

  新浪财经: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完全不在人预料之内的。

  Tom: 对,但你知道更疯狂的是什么吗?70%被问到这个问题的人,会想个30秒,然后回答“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你当然可以不答,但是世上谁不会犯错。我们要允许犯错,并解决带来的问题。对于错误,人们应该抱有“我犯错了,我从中学习了,我会来解决问题”的态度,而不是说一句“我从来没有犯过错”。我认为,人在商业上的终极成功不是从无数次成功中获得,而是从错误中学习而来。

  新浪财经:你觉得你现在可以算是一个成功人士了吗?

  Tom:我认为我现在算是,但是我觉得我还可以更成功。对于我想要达到的成功,我现在还只是在“婴儿期”。我还是比较在乎每天是否有进步,公司是不是发展得更好了,是不是给社会带来了改变等。

  新浪财经:你希望别人如何评价你?

  Tom:有激情的、精力充沛的、不安于现状的、改变者。我希望别人觉得我是在干一件既可以赚钱又可以拯救地球的事儿。与其看到这些公司由于自身造成的问题而被迫缴纳更多的税,我更愿意看到他们积极地应对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被政府强迫执行什么。

  新浪财经:你对中国80后们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

  Tom:怀揣一个创业的心,考虑干些什么吧!如果在20年前创业,你就在你的国度,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如今全球化,资源共享,沟通更开放,旅行更便宜方便。别认为你不在美国,就不可以获得这些有着创业传统国度的资源。这才只是开始!

  新浪财经:在美国和其他国家都面临应届毕业生就业难,教育价值受到质疑的问题,你怎么看?

  Tom:对,我们当然可以这怪政府,他们没有给我们适合的教育。不仅是政府,你可以埋怨很多人。你甚至可以怪你父母没有把你生对年份、没给你一个对的名字。但关键是,这一切埋怨都是扯淡。人生本不公平,埋怨或许可以让你获得同情,除此之外,一无是处。所以,为什么还要抱怨喃?我建议他们停止埋怨,开始行动。利用你现有的,对你自己从根本上负起责任。如果你觉得学校教育不好,那就自学。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几乎是只要你想学的,都可以在网上找的。如果你抱怨没有工作机会,那就自己制造就业。抱怨真的是我认为最愚蠢的行为!说到头来,解决问题的还会还是你。

  有本书叫《创业的国度》(Start-up Nation),讲得是关于以色列拥有成长最快、最有活力的新兴企业的事。而匈牙利,在领土、人口、教育程度上都跟以色列差不多,但是他们整体做的事就是抱怨。我们匈牙利人常常说“每一天都是星期一”,因为他们每天做的事就是抱怨。而被战乱包围的以色列,他们连第二天自己是否还能活着都不清楚。他们选择不抱怨而是采取行动。

  新浪财经:所以你认为我们描述的这一代人最大的毛病之一就是不停地抱怨?

  Tom:对,你如果看看我们的父辈。他们甚至经历了全球灾难性的战乱,但是他们没有抱怨,而是脚踏实地地做事。我们这一代以“抱怨的一代”,我们希望什么都为我们准备好,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你去钓鱼,没钓到,那就再继续努力点钓,别抱怨。要嘛,你就别钓鱼,但就是别抱怨。

  这个理念也在我的公司里存在。我真的不在乎你犯错。你要是犯错,我会保证我或者你工作的团队负责人给你清晰地反馈指导。但我无法容忍谁告诉我“这个没办法办到”。这些人不会在这个公司呆得很久。

  新浪财经:你有过为比你年纪还小的创业者的出色之举感叹的经历吗?

  Tom:当然,我遇见过让我震撼不已的才20出头的创业者们。

  新浪财经:你会有跟他们合作的冲动吗?

  Tom:合作或者帮助他们。我肯定是不会去为了他们工作,但我会为这些更年轻的人感到骄傲。全是正面的影响,看到更多更好的创业者出现绝对是一件好事。

  新浪财经:最后一个问题,家里人和朋友对你的支持有多重要?

  Tom:说实话,都不重要。在支持与不被支持之间,我当然希望得到支持。但是我是指的我自己的事业部分。对于我私人方面,他们的支持很重要。在私人方面,家人意见和支持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商业方面,他们的意见和支持与否不会影响我的任何决定。

  新浪财经:所以你的界限很分明?

  Tom:绝对的。我“对付”我父母的方式 ... ... 

  新浪财经:你“对付”你父母?

  Tom:他们是好人,我用词不当了,不好意思。我的意思是说,在事业上,我真的很愿意听他们想讲的一切。但是这些并无法影响到我的决定。但是,如果现在我们是在跟一个女孩交往,我的朋友和家人的话就变得十分重要。我也避免招聘亲人或亲人的朋友,也不愿意与家人一起做生意。这条线划得很清楚,当然我也不能说绝对没有意外。

  (本文作者介绍:供职于新浪财经纽约站,“一周美股”主持人、制作人。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传媒文化系、经济系毕业。)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