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农产品遭遇价格破坏(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3日 07:37 中国经营报

  来自中国农业部的信息则显示,2007年中国蔬菜批发价格较2006年上涨4.73%。据央行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17.4%,农资价格同比上涨6.4%。而在2007年12月份,全国城乡批发市场“菜篮子”产品价格与11月相比,猪、牛、羊肉和淡水鱼价格涨势愈加明显,茄果类蔬菜和水果价格涨幅都在7%以上。

  那么,为什么唯独蒜价如此暴跌?

  苗逢春分析认为是受2007年的中国玩具出口事件和中国食品出口禁运事件的影响。2007年10月初,国内的食品安全整顿全面展开,其间,由于质量检验耗费时间较多,导致出口通关速度缓慢,出口不畅导致蒜价下跌。

  据了解,上述情况一直持续到2007年11月中旬。

  宏昌的老总杨敬峰给出的例证是,他当时曾拿着大蒜出口样本到北京、济南和青岛化验,没查出质量问题,但大蒜出口价却因近一个月的产品滞压开始下滑,下降幅度从200美元/吨到450美元/吨不等。

  商务部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大蒜出口134.5万吨,总额10.2253亿美元;而2007年1月~11月,大蒜出口141万吨,总额却只有9.8301亿美元。

  价格又遭人为破坏

  “更为严重的是,大约70%的贩蒜农民均为新手,他们在大蒜市价变化过程中,心理承受能力和素质不够,给了大蒜市场上的‘经纪人’推波助澜的机会。”苗逢春解释说,“以前‘经纪人’的利润是固定的,在买卖双方之间收取每吨10元~20元的提成。但随着金乡大蒜市场的扩大,很多外来采购商会与‘经纪人’签订采购合同,越低价格购入,经纪人佣金越高,‘经纪人’当然会尽一切可能压价。”苗逢春认为,买空金乡大蒜的“经纪人”,通过寿光电子市场和南店子市场虚实相间的谣言传布,使得金乡蒜价在全国CPI居高不下的涨幅中,一落千丈。

  “2007年3月17日,就在南店子市场,一些不明来历的‘空庄们’以4.10元/公斤的价格收了2000吨蒜,倒手就用4.00元/公斤的价格卖掉。”孙伯赞认为,“空庄”的意图在于,通过每公斤降0.1元的策略打压现货市场价格,然后再大量买入。相比于“空庄”的打压获利,20万元的代价实在算不得大数目。

  据了解,“空庄”们影响蒜价的操作手法十分娴熟,不仅充分拿捏了贩蒜农民们的买卖心理,而且可以通过借助寿光电子市场“示范价”的恐惧放大作用,将时雪等中小贩蒜商玩于股掌间。

  2008年1月13日,记者乘公交车从济宁市到金乡的途中,即从售票员处听说了南店子市场已经有人因为大蒜赔本上吊自尽的传言。孙伯赞指着南店子市场门口的一处电线说,就在前两天,不知道是谁在那挂了根绳圈子表示“上吊”,散布“再不赶紧卖蒜只有上吊”的流言。

  然而记者多处寻访,众人也只是说听说有人自杀,却始终不知道自杀的人是谁。记者来到金乡县人民医院查看了近1个月的病例登记,始终没有发现自杀身亡的记录。在马庙镇李芳村等数村,记者均没有查到自杀人。而马庙镇医院内科李姓大夫也明确表示,并没有因蒜生意赔钱而自杀的病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