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农产品遭遇价格破坏(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3日 07:37 中国经营报

  2007年10月初,金乡市场上挂出的蒜价为0.40元/公斤,平均比8月时跌了1元钱。可这并没有引起时雪的重视。在连续几年贩蒜赚钱的预期下,时雪并没意识到这可能是市场蒜价开始走低的信号。

  2007年10月底,蒜价跌破了0.40元/公斤。随后,蒜价开始围绕着0.3元/公斤波动。

  此时,冷库企业主开始向时雪催缴库存费。时雪打听过以往的惯例,贩蒜者往往开始时只付给冷库企业主少量定金,在每年9月或10月租下6个月左右的冷库使用时间;大蒜在冷库中存放3个多月后,春节临近,大蒜消费量上涨,蒜价走高,人们开始将冷库蒜卖给批发商或大蒜加工出口企业,直至来年3月冷库到期前,把存蒜陆续出完,这时才和冷库企业主结清欠账。

  按合同,每吨大蒜储期6个月(即到2008年3月底到期),冷库费用为340元/吨~400元/吨之间,折合成本为每公斤大蒜0.34元~0.4元。显然,低廉的蒜价甚至不够交冷库费的。眼看大蒜市价走低,冷库企业主宣布,到期不交库存费就将代卖大蒜抵债。如果是这样的结局,时雪将血本无归。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时雪这样遭遇的贩蒜农民,在金乡南店子大蒜交易市场(下称“南店子市场”)的贩蒜农民中不在少数。据透露,仅江西省上饶地区在金乡的中小贩蒜农民就有近千人。其中,一半以上的人都是抵押房产后,携带大笔贷款来到金乡贩蒜。

  一直在南店子市场发展的“中国大蒜贸易网”主任孙伯赞告诉记者,从南店子市场看,2005年时每天交易人数不过100人,2006年突破200人,到了2007年陡然增至600人;而在整个金乡县,来自国内几个主要大蒜集散地的贩蒜人总数已近2万名。

  “这回市场跌得太惨了,谁也无法估计会跌到这么低的价格。约占总人数70%的贩蒜人,尤其是将全部家当都押上的人,一开始意识不到风险,应该跑时没有跑,后来是不舍得跑,现在是跑也跑不掉。”孙伯赞说。

  走投无路

  时雪属于中小贩蒜商,她的下游是规模较大的大蒜深加工企业及出口企业。这些企业也会在新蒜入市时从地头收购、存储大蒜,但限于自有冷库容量和资金周转成本,在蒜价上扬的年份,往往是先从时雪这些中小商贩手中收蒜,等到来年春节后才会根据自身加工能力和存蒜数量,择机加工、出口自己冷库的存蒜。

  当2007年国内蒜价暴跌时,国外大蒜进口商闻讯开始压价,国内大型大蒜出口企业只好改变经营策略,停止市场收购,转而抓紧消化自己冷库里储藏的大蒜。这就导致时雪这样的中小蒜商一夜之间没有了销路。

  “买涨不买跌。涨价时,自己存的蒜会升值,当然就会留下来,先从市场上买来出口。但现在价格下跌,为了减小损失,当然是先消化库存。” 金乡当地的大蒜出口龙头企业之一 ——中国宏昌进出口集团(以下简称“宏昌”)总经理杨敬峰说,2007年蒜价下跌时,宏昌出口欧美的优质蒜价格也从600美元/吨跌至400美元/吨。作为出口商,宏昌并不希望蒜价下跌,因为宏昌的产品出口到欧美、拉美等国,要在海上航行几十天,蒜价下跌意味着出口大蒜在到岸时价格已经走低。既然是亏损的买卖,国外出口商的订单就会大量减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