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要80元,出租车漫天要价,安检排队太长差点误机…你在机场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首届金跑道奖·国内机场口碑评选”正在进行!【点击投票】为机场打分,你说了算!
北京公积金新政双管齐下:引导合理消费 抑制投机购房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讯(记者 江楚雅)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近日发布《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的通知》(简称“通知”),政策变化包括网签合同公积金贷款自9月17日起将“认房又认贷”、贷款额度与缴存年限挂钩等。
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表示,此次出台的新政,目的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有关要求,积极引导市民合理住房消费,支持市民的基本住房需求,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行为。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此次出台公积金贷款政策,充分说明房地产政策管控依然是比较严厉的,尤其是结合公积金贷款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对收紧的政策内容。这既符合公积金贷款的政策大思路,也符合房地产市场的管控内容。
缴存超11年才可贷到120万最高额度
通知的具体内容包括,公积金贷款实施“认房又认贷”且认定贷款和房屋面向全国范围,被核定为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将不予贷款。今后公积金每缴存一年可贷10万元,缴存年限不够1整年的,按1整年计算,最高可贷120万元。过去,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是120万元,缴存时间的长短并不会影响额度的多少;新政将实行贷款额度与借款申请人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年限挂钩。
在北京已工作近十年的白领罗小姐,2013年在北京五环外买了一套总价200万的新房,首付80万。由于单位公积金贷缴纳的额度较低最高只能贷款40万,无奈剩下的120万只能通过商贷,30年,利率4.9%,每个月要交6368元。
“按照新的公积金政策,只要缴纳满11年就可以贷到120万。”罗小姐决定把房贷由商贷改为公积金贷款,同样120万30年,公积金贷款利率3.25%,一个月交5222元。跟商贷相比,30年可以少交41.26万元。
严跃进认为,类似一年才获得10万元的额度,那么基本上靠公积金买房的可能性就很弱了。换句话说,从工作的情况看,一般是类似5年工作后会考虑买房,那么其实也只能获取50万额度的贷款,这个数量其实是比较少的。所以基本上要靠组合贷来获取贷款。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北京公积金占交易比例不高、平均在20%左右,这个政策影响下预计起码一半需求将只能选择商业贷款或者全款,这个政策对刚需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年轻人,本来公积金贷款额度就很少,按照这个政策,公积金将基本离开刚需。而从认房又认贷看公积金政策全面收紧。
二套最高贷款额降至60万
首付方面,除政策性住房外,首套普通首付比例不低于35%,首套非普首付比例不低于40%。二套普通首付比例不低于60%;二套非普不低于80%。户籍在东西城区的家庭在购买城六区外的房屋时,最多可获得20万的贷款额度提升等。
这样调整过后,公积金贷款和商贷的首付比例就基本一致了。一样实施差别化的首付政策,对于共有产权这样的政策性住房,仍然给予30%较低的首付比例。
组合贷的首付比例是也因此提高,原本组合贷也是就高原则,即商贷那边的首付比例比公积金贷款高的话,那么就按照商贷来定首付比例。而此次公积金贷和商贷的首付比例看齐后,首付比例都一样,没有就高原则了,首付比例和原来的一样。
另外,此次公积金贷款还下调了二套房贷款最高贷款额度,由80万元下调为60万元。
严跃进认为,关于首付比例方面,包括经适房、共有产权住房、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以及首套和二套房等,适用了不同的首付比例。类似规定或也是近期包括共有产权住房等交易增加,所以政策层面需要积极给予规范,这样也是为了便利具体业务的操作。
一线城市或形成多级住房供给体系
2016年以来中国房地产调控的创新性措施,多来自北京的试点。北京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已成为风向标。
从北京此次公积金新政可以看出,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一个新未来:多层次的住房供给体系,以及越来越贵的纯商品房。
纵观2016年以来的调控思路,除传统的限购、限贷,还叠加了供给端的变化,着力于住房回归居住属性以及租赁市场发展所推动的住房体系的改革,调控的思路正在围绕“住房不炒”的理念全面展开。
目前,不仅新地配建(或自持)租赁住房“常态化”,而且,存量用地盘活并建设租赁住房也“常态化”,并大规模地展开,“以租为主”“租售并举”“先租后买”的住房供应新体系正在形成,让房地产长效机制有了更清晰的突破框架。
业内认为,在一线城市,未来住房体系是租售并举的,而且租房市场是政府鼓励发展的。一线城市住房供给由过去的保障房和商品房两级体系,改为保障房、租赁房、限竞房、完全产权商品房的多级住房供给体系。以后,产权比例将成为衡量一套房子价值的新指标。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万露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