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能力拷问体制 河北城市污水治理困局待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3日 04:15 经济观察报

  杨光

  83.9亿元投入城市污水处理工程,90%以上的县市没有污水处理厂。近日,河北省建设厅厅长朱正举对全省污水处理厂建设落实情况非常不满意。

  河北省政府日前下发文件,提出2007年底以前全省所有城市、县城必须要对在城市范围内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人开征污水处理费,所有批准立项或核准及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城市、县城,对城市居民和外地进城人员开征生活垃圾处理费,并统一按收费幅度的上限确定收费标准;3万人以上的重点镇和独立工矿区在2008年底全部开征污水处理费和生活垃圾处理费。政府希望通过排污费的征收来缓解因财力不足而带来的水治污工程上的滞后。

  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过半的时候,城市污水治理能力已经成为河北从上至下最棘手的问题。

  河流渐为 “城市下水道”

  近些年来,渤海污染日益严重,工业废水超标排放、支线污染等已经严重威胁渤海健康。位于环渤海经济带的河北,正是海河汇入渤海的必经之路。

  主管石家庄市污水处理厂的市城管局赵处长告诉本报,一直以来,各地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都严重滞后于实际的污、废水排放量,目前,石家庄地区的污水排放量已达到近400万吨,仅仅两个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日处理能力16万吨,建于1991年的石家庄市桥西污水处理厂,是河北省最早的一批污水处理厂之一。和今年年初建成的桥东污水处理厂一样,石家庄地方财政的支出是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的全部来源。

  “90%没有建设污水处理厂,90%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没有运转,100%运转的污水处理厂运转不正常!”石家庄某污水处理厂的人士告诉本报。

  近日出台的 《石家庄市政府对于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运行的意见》中指出,做为控制区域水污染城市与城市污水处理建设工作严重失衡。有些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因为资金不到位,而迟迟不能开工,有的则已建成却迟迟未投入使用,而在已经投入使用的为数不多的污水处理厂中,则出现了不能达到设计能力,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位于石家庄深泽县的耿庄东区污水处理厂去年就已歇业,职工王某说: “该污水处理厂属于企业投资,以盈利为目的,由于当地排污费无法按时收取而导致资金问题,厂子便填平了污水坑歇业了。”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振东曾带领部分

人大代表视察污水治理情况时,对耿庄东区污水处理厂发出限期整改要求。

  未经处理的高浓度污水长期在境内滞留、渗透,引发了以滏阳河、滏阳新河沿岸为重点的大范围浅层地下水污染。干涸的河道成了城乡排放污水的 “下水道”。

  体制陈旧与财政缺口

  和其他国家事业单位一样,污水处理厂的各项建设经费以及之后的运营费用,都来自各地方财政。“对于一些富裕的地方还能出得起,而对于一些财政收入一般的地方来说,建污水处理厂可谓庞大支出,没谁愿意干的”,自1991年建厂便在此工作,现已为桥西污水处理厂厂长的李文国如此说。

  污水处理是一项综合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有经济实力的地方才能发展起来,这笔投入可谓相当庞大了。石家庄市桥西污水处理厂副厂长总工程师李权说。

  按照目前的状况,处理每吨污水的成本约0.6元,做为财政拨付的主要来源排污费则一直以来难以收缴,在一些大的城市还好些,越是小的县市越是难收;再者,体制单一依旧是个问题,污水处理厂建成后相应的经营、管理体制问题没有解决。

  提高污水处理费很容易做到,经营、管理体制却并不容易理顺。我国的污水处理厂中90%仍由政府包办,一些企业虽然乐意投资,却屡屡与地方政府发生矛盾,政策承诺不能兑现、无法落实等问题时有发生。李文国表示。

  其实,污水处理厂的庞大投资、周边配套设施的巨额投入,较有限的地方财政来说确实很头疼。

  据李权介绍,以一个中低型污水处理厂为例,投资便可达3到4亿元,如此规模的污水处理厂较日益严重的排污要求来看,显然光建一个是不够的。几个下来,投入财力十分庞大。

  污水处理厂处于废污水排放入海的末端,工业、生活废水经由城市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并最终处理后排入海河或地下。城市管网的排污配套建设是污水处理厂得以发挥效力的基础保障,在一些小的地方县市,即使地方政府下狠心投入资金建设污水处理厂,也未必事半功倍。

  很多地方的城市管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问题,更有甚者连城市底层排污管网的建设还没有配套。相对污水处理厂而言,城市管网的建设投入将更大,这笔费用同样落在地方财政头上,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排污费用将是这笔钱的最终来源。

  国贷救急

  在地方财政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融入社会资本、求得国贷支持,成了各县市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李文国告诉本报,90年代初建成的石家庄桥西污水处理厂便已采用国贷资金结合地方财政投入的模式进行尝试,建厂总投资额1.53亿元,其中便利用了奥地利政府贷款500万美元,到2014年还清。

  这种结合国贷、社会资本加地方财政的做法,在河北各地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并不鲜见,也确实为财力吃紧的地方政府分担了不少压力。

  然而,一时的燃眉之急在很多县市却并不一定受用。有的地方即使获得了国贷资金的支持,地方财政对剩下的余额也承受不起,李权说。

  在这种情况下,获得国贷支持的地方政府进退两难,距离国贷资金要求3年内必须项目到位的要求,地方只得有多少钱先做多少事,剩下的待以后财政充裕再做扩建。据李文国介绍,一个小型的污水处理厂一年的运营成本就在2000万元以上,能否长期经营全仰仗财政的拨款。

  经济能力的好坏成为治污能力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河北省正在试图通过排污费的征收来缓解因财力不足而带来的水治污工程上的滞后。

  由于资金不足、设计建设缺陷、执行标准逐步趋严等存在的多方面原因,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不达标或不能同时达标的问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于晓东认为。

  河北省

十一五期间计划投入用于治污工程的资金高达83.5亿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形式的紧迫。河北省政府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坦言, “如果没有具体的措施,目标规划将有可能变成纸上谈兵。”

  他认为,政府财政的投入方式有待改变,例如,变项目建设资助为环境产出补助,把财政投入点放在污染总量的削减上,而不是扩大

建设工程的规模上;各地政府的考核方向也应调整,变考核污水处理率为污染总量的削减率,将工作重心瞄准消除污染物。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