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详解:为何CPI涨幅目标定3%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详解:为何CPI涨幅目标定3%
2018年03月21日 07:49 21世纪经济报道

  专访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宏观司司长肖炎舜: 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需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本报记者 王尔德 北京报道

  3月20日,全国人大表决通过《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提出了2018年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这些主要预期目标,考虑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符合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际。”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宏观司司长肖炎舜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

  肖炎舜表示,《报告》提出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经济发展中稳和进、稳增长与调结构、政策取向不变和适度预调微调之间的五大关系。

  6.5%左右是处在合理区间的速度

  《21世纪》:《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的目标,这主要基于什么考虑?

  肖炎舜:第一,这个速度符合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十三五”时期需要经济年均增长6.5%以上。2016年、2017年我国经济分别增长6.7%、6.9%,在这个基础上,今后3年经济增速即使略低于6.5%,也可以实现翻一番目标。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今年提出6.5%左右的增长速度,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相衔接的,有利于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势头,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打得更牢固、为以后工作争取更大主动。

  第二,这个速度符合经济规律和客观实际。从发展趋势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已从高速转向中高速,6.5%左右是处在合理区间的速度。

  从发展条件看,6.5%左右的增速与潜在增长率大体一致,是可以实现的。我国城乡、区域“两大差距”仍然是经济发展的巨大空间所在,消费和产业升级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

  第三,这个速度体现了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期推动发展的要求。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去年我国经济增速达到6.9%,比2016年加快0.2个百分点。

  在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的情况下,今年把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6.5%左右,与去年的预期目标持平,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集中精力深化改革,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21世纪》:为什么《报告》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定在3%左右?

  肖炎舜: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预期目标与去年目标保持一致,但比去年实际涨幅高1.4个百分点,主要基于三大考虑。

  首先,翘尾影响略高于上年。今年物价受翘尾因素影响约1个百分点,比上年的0.6个百分点有所上升。

  其次,预计新涨价因素有所上升。2017年物价变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由上年下降1.2%,转为上涨6.3%,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的下降态势。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走势具有恢复性上涨特征,据有关部门测算,2017年12月工业品整体价格与2013年5月的水平大体相当,但与2011年9月的高点相比,还低约4.2%。

  尽管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在基数效应下已经开始高位回落,但推动其上涨的一些因素依然比较明显。前期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且持续时间较长,不排除向下游工业消费品传导、引起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同时,今年人工成本和收入上升还会继续推动服务价格上涨,少数农产品也存在波动的可能。市场普遍预计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高于去年实际水平。

  第三,居民消费价格预期目标略高一些,也为推进改革预留了一定空间,还考虑了积极引导市场预期的需要。

  为何将调查失业率纳入预期目标

  《21世纪》:在就业目标中,首次提出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为什么将调查失业率纳入预期目标?

  肖炎舜:今年首次将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纳入预期目标,这是一个重要改进。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采用城镇登记失业率,其数据来源是政府就业管理部门的行政记录,统计范围是非农户籍人口,把失业人口定义为16岁至退休年龄内、没有工作而想工作,且在就业服务机构进行了失业登记的人员。

  由于其统计的是拥有城镇户籍,且自愿主动前往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的失业者,因此难以全面反映失业状况。比如有的城镇户籍人口,即使失业了却不愿意去登记,特别是大量已经成为城镇常住人口的农民工,由于没有城镇户籍,即使处在失业状态,也没有被统计到失业人口之中。

  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来自劳动力调查,统计范围是城镇常住人口,既包括城镇本地人,也包括外来的常住人口,对失业人口的定义是没有工作、当前可以工作、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由于它不要求失业登记,也不限定城镇户籍,涵盖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常住人口。

  目前我国使用城镇调查失业率这一指标的条件已经成熟,将这一指标纳入预期目标,能更全面反映就业状况,更好体现共享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就业,突出了提高就业质量,实现更加公平、更加充分就业的工作导向。

  城镇调查失业率与城镇登记就业率并行使用,主要是为了平稳过渡。

  如何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

  《21世纪》:《报告》提出,“要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如何把握宏观调控的度?

  肖炎舜:首先,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因此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防止政府干预过多、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发挥好政府作用,弥补各种市场失灵问题。

  其次, 适应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经济形势变化,处理好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的关系。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一般来说,宏观调控要与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经济形势变化相适应,该扩大需求时要扩大需求,该调整供给时要调整供给。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在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这个时候,如果一味刺激需求只会积累更多风险、透支未来增长。对宏观调控思路作出重大调整,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治本良药。

  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就要正确处理好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的关系,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要适度扩大总需求,这是搞好宏观调控必须把握的重要要求。

  第三,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稳和进的关系。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必须把稳和进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精准度,把握好工作力度和节奏。

  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考虑各种困难,坚决防范各种风险特别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另一方面,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久久为功,有力有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四,坚持区间调控的思路和方式,处理好增长与结构、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

  我国宏观调控的一个重大创新,是确立了区间调控的思路和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按照区间调控的思路和方式,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增加、收入增长、环境改善,就能集中精力促改革、调结构、添动力。

  要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采取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举措,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必须坚持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点。

  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尊重经济规律,远近结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质量效益提高的互促共进。

  《21世纪》:《报告》提出,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理解这一要求?

  肖炎舜: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处理好政策取向不变和适度预调微调的关系。

  今年赤字率按2.6%安排,比去年预算低0.4个百分点,主要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财政增收有基础,也为宏观调控留下更多政策空间。

  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与去年是持平的,财政支出规模进一步扩大,加上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并没有减弱。

  这些说明,尽管今年财政赤字率略有下降,但积极财政政策的取向并没有改变。从历史上看,1998年到2004年,我国连续7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间财政赤字率就多次下降。2008年以来,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取向一直没有改变,但赤字率则是有升有降。

  《报告》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要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用好差别化准备金、差异化信贷等政策,引导资金更多投向小微企业、“三农”和贫困地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注重相机调控,在基本政策取向确定后,要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这样才能把取向明确的政策实施好,防患于未然,达到稳政策稳预期的目的。

责任编辑:陈永乐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