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顶新套现50亿 乐购进入Tesco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1日 13:56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刘伟勋 北京报道

  2月7日下午,43岁的伦敦人陶迩康(Ken Towle)又一次走进北京东四环外的“乐购Tesco”大成东店。尽管这家刚刚开业的大卖场显得有些冷清,但并没影响陶迩康的愉快心情,部分原因是他所代表的全球第三大零售商英国Tesco集团已经取代台湾顶新集团,成为拥有乐购超市绝对控制权的新主人。

  两个月前,Tesco斥资1.8亿英镑,将其在乐购超市中持有的股份从50%增加到90%,从而终结了两年来与顶新集团“冲突中磨合”的均股岁月。紧接着,由陶迩康任CEO的Tesco高管全面入主乐购,并旋即展开了一系列攻势凌厉的扩张、改造运动。

  大成东店是Tesco接盘乐购后开出的首家门店,也是其在北京开设的第一家卖场。其标志性意义在于,大成东店是全国范围内首家用“乐购Tesco”取代“乐购Hymall”招牌的门店,其余的45家门店随后也将陆续换标,并按照Tesco的思路进行运营和管理。

  完成收购、控股两步走后,比家乐福、沃尔玛晚了近10年来到中国的Tesco大幅缩小了与对手的差距,尽管代价不菲。而通过先后出让50%、40%的股份,顶新在三年内合计套现了3.2亿英镑(约合50亿元人民币),成为又一家把控股权高价卖给外资的台湾企业。

  Tesco全面接手乐购

  在大成东店,陶迩康正试图让乐购自外而内地展现Tesco的英伦气质,逐渐淡化顶新主推的家乐福风格。

  这样的改造包括,除了将门店招牌从橙色改为Tesco传统的红蓝两色外,还在店内引入了250种自有品牌商品,开设了英国进口食品专架,并通过灵活的促销和赋予店长充分的定价权,来保持主流商品的价格优势。

  “我们要将Tesco在零售运营、自有品牌开发、物流和IT系统、

食品安全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带入中国。”陶迩康说,在今后新开的门店中,Tesco自身的特色将更加明显。

  2006年12月,随着持股比例从50%增至90%,Tesco开始从顶新手中全面接盘乐购,并引发一系列人事变动。目前,顶新在乐购董事会中仅保留了一个席位,原董事长兼CEO魏应交改任非执行董事,其余包括总长(总经理)林建宏、人力资源总监左克林以及营运总监黄南荣在内的多名台湾籍高管已纷纷离职。

  随后,乐购46家门店的商品采购、运营管理和招牌更换、商品布局调整等工作,也改由Tesco全线主导。

  陶迩康2月7日告诉本报, 他们与顶新都认识到,Tesco 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最好方式就是通过增持使Tesco成为合资企业的大股东。

  乐购由顶新集团全资子公司顶超控股1998年投资创办,很快在华东、华北完成市场布局并取得领先优势。2004年7月,Tesco斥资1.4亿英镑收购乐购50%的股权,从而进入觊觎已久的中国市场。

  在上海辅迅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王涛看来,增持乐购是Tesco既定战略中的必然步骤。只有取得控股地位,Tesco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经营乐购。在50:50的股权结构下,双方难免会相互争锋而产生内耗。

  顶新“魏氏家族”老二、乐购原董事长魏应交在给员工的告别信中坦陈:或许缺乏均股的对等运作经验,顶新与Tesco合作两年来都在不断妥协和适应,由此带来了一些混乱。究其主因,决策系统分歧难辞其咎。

  “中国

零售业的黄金时期只剩下3到5年,为避免因继续内耗空转而贻误商机,当务之急是让决策系统实现统一。所以我愿意退居小股东,委由Tesco担负起经营职责。”魏应交说。

  将90%的股份分两次套现为3.2亿英镑后,顶新退出了乐购大股东的位置,专注于集团的食品主业。

  台资超市集体套现

  业内普遍认为,顶新短期内不会继续向Tesco出让其余的10%股份,一方面它需要为自己的产品保留必要的销售通道,另一方面也可分享零售业增长,参与分红并待价而沽。

  陶迩康向本报证实,Tesco暂无独资计划,顶新对本地市场的洞察和把握能助力乐购更好发展。

  尽管业界对于Tesco不惜血本高价收购乐购股权的做法存有不同见解,但几乎没有争议的是,顶新在合适的时机出手,将乐购卖出了好价钱。

  2004年7月顶新出让50%股权时,乐购的估值为2.8亿英镑。当时乐购在中国共有25家门店,2003年税后利润约550万英镑。2006年12月出手另外40%股份时,乐购的估值约4.5亿英镑(约合69亿元人民币),当时乐购的门店数量为45家。

  “按照业界平均水平,乐购单店的投资额约3000万-5000万元人民币,顶新最近10年对乐购的直接投资为2亿-3亿元,从Tesco套现所得约50亿元,溢价超过20倍。”一位业内人士估算。

  不过Tesco集团CEO Terry Leahy爵士去年7月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公司收购乐购的价格合乎情理,这个价格反映了乐购资产和管理的质量。

  上世纪90年代,台资借助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在大陆零售市场大举布点,顶新集团的乐购、诚达集团的好又多、润泰集团的大润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家。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看来,这些台资企业比外资更熟悉中国市场,有语言和管理优势,同时借鉴了沃尔玛、家乐福的先进经营模式,因而在大陆发展很快,效益也比较不错。

  但在2004年中国零售业全面开放前后,这几家台资零售企业不约而同地把控股权卖给了外资,成为外资进入中国渠道的“二传手”(见附表)。

  据上海辅迅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王涛分析,这些台资当初进入大陆零售业,一方面是为自己的产品建立销售渠道,缓解其他零售企业的挤压;另一方面也带有投资性质,或多或少抱有“适时卖出”的变现想法。

  “最近几年是台资超市套现的黄金时期。几年之后外资完成布局后,这些超市就不会再这么值钱,甚至可能卖不出去。”王涛说。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72,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