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热点聚焦 > 债券市场 > 正文
 

银行间债市:创新路上有些寂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8日 11:21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郭茹 发自上海

  今年以来,银行间债市新品频出,每一次新举措都受到市场人士的瞩目和肯定,但分析人士说,产品的创新力度是一方面,但要让创新力度和市场承受程度有机统一起来就不容易了。

  今年是债券市场创新举动最多的一年。在债券品种方面,除了原有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外,又引入了企业短期融资券,不久的将来还要推出商业银行普通金融债、资产支持证券和境外机构发行的债券等,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投资品种由此得到了大大的丰富。

  其次是在投资主体方面,目前央行已批准泛亚基金和亚债中国基金进入中国市场,并允许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首只“银行系基金”工银瑞信已于日前正式成立,银行间市场投资主体类型将有所增加。更为重要的创新在于完善市场机制方面,如推出远期交易,完善债券结算代理制度登记等。

  每一步创新无疑都推动着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但观察每一个新产品从推出到日后交易的过程,又不免得出“雷声大,雨点小”的印象——在一片叫好声中,市场本身似乎并没有“买账”。

  债券远期交易自6月15日远期交易上线以来,除了在推出当天成交13笔,交易量达到5亿元外,之后就几乎没有交易,偶尔有交易也往往只有1笔。债券远期交易的推出不仅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有效规避风险、增加收益的工具,还有助于完善市场价格发现机制。

  对于远期交易零成交的局面,市场人士分析了许多原因。

  “对于一个新品种,市场成员需要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而且市场成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一位证券公司固定收益部人士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场人士也指出,以前机构间私下里进行的远期交易多是在代持券、代持仓位的情况下或者作为开放式回购的“副产品”而产生的。而现在公开进行远期交易,更多的是出于避险的目的,这需要投资者对市场具有较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此外,中国“单边市”的情况也使得市场投资行为过于一致,银行间现货市场本身存在的流动性不足问题,也成为制约远期交易成交的主要因素。

  “远期交易即使有报价,也难以找到对手,没有现货市场流动性的支持,远期交易就成了空中楼阁。”一位市场人士说道。

  不仅远期交易,去年在银行间市场推出的买断式回购目前仍然处于如此的“寂寞”境地中。

  作为首次给二级市场带来做空功能的买断式回购,自去年6月份推出至今已有一年多时间,但目前每天的成交量仍徘徊在10亿元以下,对比于每天达七八百亿元成交量的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交易有些“微不足道”。

  增加直接融资的比重,改变我国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结构,短期融资券的推出意义重大。但有市场人士指出,由于发行短期融资券对于企业的要求较高,除了大型国企之外,我国实际可发行这种债券的企业并不多,因而这种债券的发行量将十分有限。

  此外,对于即将推出的资产支持证券,有专家指出,资产支持类证券其实是一整套的制度安排,但在目前还只是一种产品。

  对于债市创新所面对的这种“寂寞”,有市场人士戏言:“这就好比高速公路已经铺好,但是还没有足够的车来开。”但道路的畅通显然不仅仅是铺路者自身的行为,它更需要行路人的检验和支持。

  在“首届中国债券市场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强调:“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其不可逆转的顺序。”其发展顺序一般为:先由私募资金发展到公募资金,再发展到公司债的发行,最后才到融资型票据的发行。这是因为市场“需要一个让人了解的过程”,需要企业的治理结构不断完善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跟进,同时,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极为重要。

  “发展资本市场不可能单兵推进。”李扬说。

  无论如何,债券市场新产品的频频推出,已经不仅仅为市场铺好了路,而且已经领跑于市场,现在需要的是,让其他市场参与者追赶上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