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托业最大维权案划下转折点

中国信托业最大维权案划下转折点
2019年04月23日 21:59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金融315,我们帮你维权】近年来,银行卡盗刷、信用卡纠纷、暴力催债、保险理赔难等问题层出不穷,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黑猫投诉

  “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

  来源:华商韬略 文 / 华商韬略出品人 毕亚军

  “做企业需要审时度势,但在关键时刻更需要逆向思维,因为最后赢家总是少数。”

  【1】

  “我昨天还在国外,为了参加恳谈会,临时把飞机改到南昌落地。”

  4月22日,雪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雪松控股)主席张劲冒雨赶赴江西南昌。在那里,一场与其说是恳谈、不如说是安抚的投资者恳谈会正在进行。

  恳谈会由旗下产品累计爆雷高达79亿、2000多名投资者深套其中的中江控股(原中江信托)举行,作为中江新主人的雪松控股代表人,张劲的出现被众多一度申诉无门的投资人寄予厚望。

  “很多同事都劝我不要来,因为我来了会激化矛盾,会让更多的投资者跑过来。”

  但张劲还是执意前往了。他说,信托的基础就是信任,他相信投资人的维权只是为了维护自己正当的合法利益,也相信自己和雪松控股会以坚定的信心、承诺与行动赢得投资人的信任。

  开始的气氛极度紧张。

  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投资者,早早聚在了南昌市江信国际金融大厦楼下。他们在雨中高呼:中江还钱!少部分人更是情绪激动。

  张劲手持喇叭,扯着嗓子喊了半天才让现场安静下来。之后两个多小时的沟通,他得到了想要的效果:

  说明解决方案,立下坚定承诺,赢得互信,为接下来真正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我来,就是要向大家郑重承诺,雪松控股已启动中江历史遗留问题专项解决行动,会妥善、有序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投资者负责到底!”按张劲现场的承诺和部署,接下来9个月,中江控股会将历史问题一一厘清,尤其重要的是,确保每位投资人的合法利益。

  “我个人是解决中江信托历史遗留问题的第一负责人。”

  过程中,张劲的话不断被愤怒的投资者打断,并要替前任背负本不该他背负的“黑幕”“监管失责”“说话不算话”等指责,他依然以耐心面对每一位投资人,

  “我们既然收了中江,就不会让中江成为一个烂摊子,只有收拾好烂摊子,我们才能一步一步往前走。雪松会对中江问题负责到底,全力恢复中江的经营活动。”对于历史问题,雪松则将以自己的财力和实力,“保障所有信托计划利息兑付”。

  一些之前被甜言蜜语欺骗过的投资者,要求张劲把现场承诺的内容签字盖章,并挂到官网上对外公示,“给大家一个保障”。

  虽然雪松只是中江信托71.3%股权的控股者,张劲也都同意了,甚至索性豁出去,将自己微信的二维码,让助理拿到人群中扫描:

  “你们把我拉到维权群,有问题我一定回应。”

  【2】

  中江控股与投资人的互信,以及历史问题解决方案的达成,不但让张劲松了一口气,也让江西省及有关方面都松了一口气。

  江西,苦中江已有时日,苦投资人更是已有时日。

  中江信托成立于1981年6月,前身为江西国际信托,是江西省政府投资控股的省级信托公司。原本,它只是一家业绩平平的信托公司,但在上一任东家“明天系”的操持下,它快速崛起,又快速陷入了泥潭之中,并将江西省、以及几千投资人统统拉下水。

  2016年,中江信托凭借36.16亿元的营收和19.25亿元净利润,一举从2015年30名开外的行业排名跃升至第6位。但急速的扩张背后已埋下巨大的隐忧,并很快造产生灾难性影响。

  受金融去杠杆、流动性收紧以及自身项目选择不慎等多种因素夹击,2017年起中江信托便踩雷不断,旗下多个信托项目出现违约或逾期,“行业黑马”瞬间变成“踩雷王”,控股股东“明天系”本身的问题,更令其陷入到巨大危机之中。

  2017年,中江信托营业收入同比大幅萎缩74%,投资收益由上一年的26.82亿元猛降至2.61亿元,全年净利润更是从前一年的19.25亿暴跌九成至1.73亿。

  进入2018年,颓势进一步加剧,仅上半年,就连续7次暴雷……进而有了中国信托业迄今为止数量最多的维权群体。投资人的不断上访,维权,更一度让它成为全国金融维权和维稳的重点大案。

  张劲和雪松控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江西方面的期待中,也是在堪称惊心动魄的大环境下,通过收购“明天系”所持股份,成了中江信托的新主人;也临危受命,成了收拾烂摊子的人,以及被深套其中的2000多名投资人寄予厚望的大救星。

  2018年11月29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中江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变更股权的批复,同意雪松控股受让“明天系”旗下公司——领锐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昱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瀚晟同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振辉利科技有限公司合计持有的中江信托71.3%股权。

  股权变更完成后,雪松控股将成为中江信托的第一大股东。

  在金融市场整体低迷以及民营金融一系列负面事件的大背景下,这一消息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原本低调潜行的雪松控股,也因此被推到台前,不断接受拷问和考验。

  其中,最大的考验便是:如何过2000多名投资人的关,如何收拾烂摊子。

  张劲知道其中的困难。他曾在内部会上坦言,自己也纠结了很久。纠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来作价不菲,短期内会给企业带来资金压力;二来雪松在金融人才和项目储备上尚有不足。

  但他最终还是下定决心,拿下中江信托,也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雪松是一家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而是民营企业。拿下中江信托,当然不只是为了去收拾烂摊子,去同情投资人,或是去替政府出一把力。张劲真正想的是,众人恐惧之时,雪松应该勇敢一点;关键是,雪松已经有这个实力,也有这个需要。

  也是因为有实力,有需要,他才能、才敢、才愿去趟这一滩水,也才愿如此坚定而有信心地对投资人承诺,一切都会好起来,大家的权益会有保障。

  【3】

  如今的广州最大民营企业、世界500强企业雪松控股,其事业根基就是从烂摊子上起来的。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张劲接手中江信托的信心根基,甚至是经验、情怀所在。

  雪松控股的前身君华集团,由张劲于1997年在广州创办,靠地产业务起家,一步步发展壮大。这也是由广州人在广州办出的第一家民营世界500强企业。

  雪松的第一个地产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烂摊子上化腐朽为神奇。

  张劲回忆,这个项目几乎集合了可以想象的所有烂尾楼的特点,产权问题、债务问题、工程问题,以至于项目负责人不到半年就崩溃,辞职回深圳去了。

  重重困难下,他几乎天天往政府机关跑,“找领导,送材料,讲道理,磨嘴皮”。因为烂尾楼有历史遗留的债务问题,找前业主无效的债权人还将他也告上法院,以至于前往工地执法的人员,将前往工地看他的母亲,“不分青红皂白连人带车带去了法院”。

  因为地产业务而熟悉钢材等大宗商品的行情和行业机会后,2002年张劲带领雪松进入大宗商品领域,并在此后围绕地产、大宗商品持续深耕,探索出一条以重构产业价值为导向、以实业为根本、以金融守实业的产融发展道路,并先后控股齐翔腾达(002408)、希努尔(002485)两家A股上市公司,对其进行有效的产融整合与提升,继而有了2018年以2210亿元的营收首次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第361位的成绩。

  但这一路上,也是步步惊心,吃够了资金、业务等等苦头。

  典型如2004年到广西投资一家冶炼厂,结果却被骗了几个亿,几乎所有的流动资金都被骗走,而公司又正好有贷款要还。

  “为还贷到处借钱,多高利息都要,连父母养老的积蓄都骗出来。靠着借高利贷和地产回笼,我们才极其艰难地撑了过去。”

  好不容易把大宗商品贸易走顺,又遇到了海关查出口退税。

  “作为华南第一铝材出口商,我们又配合了一年多的调查,业务全部停摆......虽然后来我们被认定无任何非法行为,但毕竟耗费了差不多一年的煎熬时间......凡此种种,不可胜数。”

  种种的艰难经历,让张劲发出过“雪松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雪松是经历了九死一生,几十年如一日拼出来的”感叹,也让他对“以长远眼光去乐观未来、在困难中布局未来、最终造出美好未来”有了经验和信心。

  进而,他在去年谈及民营金融几乎是色变的大环境中,看出民营金融、特别是中江信托这个众人眼中的烫手山芋可以与雪松整合做大的光明前景。

  在张劲看来,“金融强监管”是经济政策的基本方向,这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改变。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发展也快,而金融是一国经济之本,只有管控才能带来安全。而金融监管的重要方式就是控制牌照,强监管必然意味着牌照有限。

  最重要的是,金融在中国依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雪松要想成为真正的全球顶尖综合性产业集团,必须要有金融板块作为支撑,需要尽早有一块主流金融牌照。

  “信托牌照是目前金融机构牌照里最稀缺的牌照,全国就68个,因此也被称为众牌照之母。拥有这块牌照,对于雪松的长远发展,意义至关重要。”

  张劲在内部讲话时还提及:“国家调控,总是有张有弛。经济政策,这个时期紧缩,下个时期又会扩张。做企业需要审时度势,但在关键时刻更需要逆向思维,因为最后赢家总是少数。我从不相信随波逐流,我信的是未来主义,信的是蓝海战略。别人争抢最厉害的时候我不会出手,而当大家觉得牌照进入贬值轨道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着手布局。”

  【4】

  落实到业务发展上,雪松控股与中江信托也是一个相当互补的组合。

  首先,雪松控股的雄厚实力可解中江信托的困局,使其尽快恢复到正轨,信托业依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会让雪松和中江都因此受益。

  其次,雪松控股在产融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其现有业务与中江信托存在较强互补性,这可令其在引导信托资源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特别的作用,进而取得1+1大于2的效果。

  比如,雪松控股的供应链业务。

  如今在中国做实业,已不是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条供应链与另一条供应链的竞争。雪松很早就看准这一点,于是在供应链关键环节不断布局卡位,围绕供需两端创造增值。

  旗下的供通云供应链集团(简称供通云),通过先后推出点价权让渡、代理套保、虚拟库存、委托加工等个性化内容服务客户,在有色、化工、石油、钢材、农产品等领域广泛开展交易,并布局物流、仓储、码头等供应链资产,建立信息化交易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3千多家企业提供供应链系统一站式服务,并且还在国内第一个引入跨国公司量化风控管理体系,构筑起集仓储、物流、咨询、期货、保险于一体的大宗商品闭环供应链平台,帮助国内企业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提升其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

  扎实与产业链价值重塑与提升的业务策略,让雪松的供应链业务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机与2011年~2015年大宗商品下行周期中,仍然保持无一单毁约的记录。

  金融从来都是产业重要的支持,雪松虽然一直在努力补充这个短板,但却一直未能真正自主掌握核心。

  控股中江信托后,雪松的整个供应链业务所覆盖的企业,便可与之化学反应。

  “雪松是做大宗商品的,为数千家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感触很深,我们也希望通过创新信托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也是我们中江信托的重心。”张劲说。

  雪松旗下的其他事业,也都可在此一逻辑下,与中江信托从业务上互惠互利。

  比如其所拥有的多家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以及背后的几十万高净值业主,也都能为中江信托源源不断地提供高净值人群客户资源,增强中江信托的资金实力。

  但这并非是雪松想要因此做大金融业,甚至重复过去一些民营金融的道路。

  就在雪松获准入主中江信托之时,张劲就已经决心清出所持广州银行、广州农商行股权,并宣布金融将不会成为雪松的独立板块。

  雪松对中江信托的顶层设计,最终是要开放地面向社会,服务实体产业;雪松业务生态所能影响与辐射的实业产业,也只是让中江尽快进入正轨并良性发展的垫脚石而已。

  张劲相信,只有面向服务社会实业与产业,而不是做成自己的资金池,中江信托才真正有发展,也才真正值得雪松去做。

  因此,与中江投资者的恳谈会上,张劲强调了雪松控股后的中江,不但会妥善解决历史问题,“我有这个诚意、我有这个决心、我有这个实力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还会“发展成为新时代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企业”。

  现场有投资者表示:“现在如果雪松集团、张总能把这个事解决,(就会)在整个信托界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名声。而且我可以讲,只要解决了,我还愿意买雪松的产品。”

  【5】

  投资者并未言过其实。

  如果雪松能通过市场和专业的手段将中江信托问题解决,对中国信托业乃至民营金融的探索,都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且,不只是经济意义,还有社会意义。

  自1979年,荣毅仁在邓小平一句“荣老板要做大生意啰”的嘱托下,发起成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开始,中国信托业已走过40年的发展历史,并成为金融业的重要一部分。

  这一过程中,诞生了中信这样的世界级金融企业,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堪称居功至伟的贡献;也一路留下经验教训,比如,至今为止中国唯一一次金融机构破产案:国内规模仅次于中信的广东信托破产案,即广为人知的“广信事件”。

  广东信托依托其全国对外借款的“窗口公司”地位,深入参与了各地方三千多个项目。但长期依赖体制的广信经营内功不足,在国家实行外债全口径管理后便陷入了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终于在金融危机中申请破产,甚至一度殃及我国的主权信用。

  广信之后,中国信托业开始了近十年断断续续的停滞与整顿,直到10年后,2007年新“两规”出台,中国信托这颗“蒙尘的珍珠”再次闪现华光,进入了十年黄金扩张期。

  再一个10年后,信托业的发展似乎又走到一个关键节点上。

  一方面是产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仍对金融有巨大的需求,而信托业原本是一个很好满足需求的渠道。当年,荣毅仁提议成立信托公司来肩负起撬动改革开放的重任,也正是看中了信托灵活、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之外杀出一片天地。

  而另一方面,不少信托公司越来越向“脱实向虚”靠拢,加之经济大环境、尤其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让金融风险在信托行业被急剧放大,引发去年的集中爆雷潮,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市场、专业的力量,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类似雪松这样的民营企业,如能在一批问题信托公司中走出一条市场、专业并且产融结合的盘活道路,不但对其自身发展,同样也对金融和实业的配合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张劲始终坚信,只有可持续创造价值,才能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他从自己的过往学到的经验,甚至是教训。2008年,香港股市再罩乌云,彼时中信集团80%的资产和利润都押在了金融板块,旗下的中信泰富更是被集团紧急注资15亿美元才化险为夷。

  这次风险管理的失控,给中信管理层一个极大的警醒。几番论证后,集团最终确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和“金融实业并举”的发展方向。

  如今,雪松控股的战略布局与之不谋而合。

  改革开放之初,吃着火锅点将的小平同志曾强调:“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

  今天,这句话对急需强化与优化实体经济、尤其广大民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中国来说,依然管用。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唐婧

转折点 中江信托 雪松控股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06 中简科技 300777 --
  • 04-30 宝丰能源 600989 --
  • 04-30 鸿远电子 603267 --
  • 04-25 新城市 300778 27.33
  • 04-24 日丰股份 002953 10.5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