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信托业风险事件回顾

2018年度信托业风险事件回顾
2019年01月11日 17:24 新浪财经综合

  作者:喻智 来源:用益信托网 

  主要观点:

  1、下半年信托业风险事件的发生频次更高,且风险事件发生具有集中爆发的特征。

  2、投向工商企业领域的信托项目发生风险事件远远高于其他投资领域的信托项目。

  3、投向发达地区的信托风险事件发生的次数更多,也更集中。

  4、问题项目的后续处理不容乐观,起诉保全和延期处置成为主要手段。

  2018年以来,信托行业的违约事件和踩雷事件不断。据媒体公开信息统计,2018年的信托项目发生风险事件呈现出此类特征:一是问题信托项目数量和涉及金额远多于往年;二是工商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违约导致信托项目出现问题的事件增多;三是发达地区相比其他次发达地区,违约事件发生频次更高,牵涉的范围更广。伴随着2017年以来的去杠杆进程,2018年宏观经济下行,企业的盈利能力下滑,融资渠道收紧,资金寒冬同样带来了违约潮。

  一、2018年信托业风险事件汇总

  2018年作为资管新规出台后的第一年,同样也是信托行业风险事件频发的一年。2018年的信托项目违约事件的发生的频次远高于去年,金额亦较去年出现较大增长。信托行业的“刚兑”招牌在监管严令禁止和风险事件频发的夹击中已经名存实亡。据媒体的公开信息整理,2018年,信托业发生的踩雷项目77个,涉及金额296.58亿元。

  “防风险”成为2018年信托业的关键词之一:

  (1)下半年信托业风险事件的发生频次更高,且风险事件发生具有集中爆发的特征。

  (2)投向工商企业领域的信托项目发生风险事件远远高于其他投资领域的信托项目。

  (3)投向发达地区的信托风险事件发生的次数更多,也更集中。

  (4)问题项目的后续处理不容乐观,起诉保全和延期处置成为主要手段。

  1、按风险事件发生的时间点来看:

  2018年,信托行业的风险事件发生表现出:一是下半年的风险事件出现的次数较上半年要多。2018年上半年风险事件29起,涉及金额128.9亿元,而下半年的风险事件48起,涉及金额167.68亿元。二是数个月份风险事件集中爆发,在9月、11月和12月三个月出现集中式爆发的情形。三是多个问题项目的交易对手多有相同。风险事件发生时,一家企业出现违约,往往多家信托公司踩雷。

  2、按资金投向来看:

  从违约项目的资金投向看来,投向工商企业领域的信托项目违约事件发行的数量最多,涉及金额最大。据统计,2018年发生违约问题的信托项目中,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项目53个,涉及金额181.57亿元。工商企业类信违约事件高发,尤其是上市公司违约事件的发生牵连甚广。

  工商企业类信托产品的风险事件往往是企业全方位的信用风险,对银行贷款、债券偿还同样违约的情况。其影响范围大,涉及金额高,且妥善解决该类事件的可能性不高。凯迪生态、神雾环保、大连机床、龙力生物、宏图高科、中弘股份、中科建设等网红企业的暴雷,背后隐藏着的是多家信托公司的集体踩雷。以中弘股份为例,中弘股份12月退市,退市前债务危机爆发,债务本息超过百亿,涉及机构35家,其中信托公司12家,涉及金额68.41亿元。

  房地产类信托和基础产业类信托产品的风险事件发生的情况相对较少,分别是7款和10款,涉及金额分别是23.8和33.3亿元。房地产类信托2018年以来的违约情况相对较少,风险尚属可控;政信类项目的违约的影响较大,其多隐含着政府信用。年初的云南政信项目的违约事件,直接为“城投刚兑”敲响了警钟。其后,政信项目违约事件时有发生,且中央对地方政府违规举债问题进行清理,进一步打破了政信项目“政府兜底”的幻想。

  3、按风险项目所处地区来看:

  2018年,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成为信托项目风险事件的高发地区。发达地区的上市企业众多,上市企业的债务违约是问题项目集中于发达地区爆发的最大原因。总部在北京的中弘股份,其违约以及退市造成对12家信托公司的债务违约;而广东深圳的神州长城同样因为债务高悬、业绩下滑、股权质押等系列问题面临严重债务危机。

  另外,云南、贵州、陕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的信托风险事件虽然较少,政信项目的风险事件多在上述地区发生。

  4、从事件处理结果来看:

  2018年以来的对信托业中风险事件的处理结果多不尽人意。从媒体公开信息整理统计发现,已经获得兑付或者部分兑付的项目仅占10%,多数问题项目的处理办法是延期处置和起诉保全,这两项的总共占比69%。

  部分违约项目的处置有较好的结果,如政信类项目。以年初的云南城投违约事件为代表,仅仅一周的时间,出现问题的信托项目就得到兑付。政府信用在这里得到体现,比较“安全”的投资方式之一,政信类项目在违约处理上具备一定优势。

  还有比较另类的处理情况:项目的权益整体转让。光大信托踩雷万家乐,将信贷合同项下所有权利、义务、权益和利益转让给迈科期货股份有限公司,顺利实现退出。

  相比一般工商企业,大部分政信项目在逾期违约后的处理上相对都要顺利得多,公开曝出违约的城投项目随后均陆续成功还款。政信项目逾期的解决方式上,主要是通过处置资产、上级部门直接调配资金、重新发行一款产品“借新还旧”等几种方式。在整体融资环境收紧的情况下,多数违约的信托项目的还款显得遥遥无期。

  二、2018年风险事件频发的原因分析

  2018年以来,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外部不确定性增加,信托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暴露,企业信用违约风险上升,股票质押业务风险凸显,身处其中的信托业也深受影响,信托公司作为金融机构,依靠管理风险获取利益,应开展业务和风险控制两方面进行权衡和博弈,过分追求规模而忽视风险极易导致“踩雷”事件。

  1、从客观原因来看:

  前些年信托业高速扩张埋下隐患,信托项目兑付高峰期到来: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快速增长的主动管理信托项目开始进入清算期,考虑到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加,外部不确定性风险增强的宏观经济形势,信托公司对于即将到期的信托项目的风险管理压力大增。

  企业的盈利能力下滑,现金流持续紧张: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渐增,企业的持续经营受到影响。一方面,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实体经济增速放缓带来资产质量下降,信托公司的风控手段有失灵的风险;另一方面,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监管趋严带来合规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加大。

  国家推进的金融去杠杆进程,企业面临融资渠道收紧的窘境:从17年以来的去杠杆进程,宏观货币政策收紧,首先从银行信贷渠道开始收紧,其次是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逐步升级,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再融资能力。

  2、从主观因素来看:

  信托业高速扩张的背后,风险也随之增加,“打破刚兑”的监管要求下风险事件频发,行业寒冬来临。信托公司的风控能力饱受质疑,信托项目出现风险的主观原因可以归纳为三方面:

  事前调查的失职:对于企业的真实情况的调查是风险控制的基础。“萝卜章”、控股股东私自借款以及部分企业提供虚假材料等事件表现了风控部门的失职。对企业提供的材料,连核实工作都没做到位,事前调查的失职,信托公司对于企业的资质、经营能力、财务状况、还款能力等极易出现偏差,认知偏差必然导致信托项目的风险不可控。

  事中监控的乏力:企业违约事件高发,股权质押风险频现,股市踩雷屡见不鲜,对项目风险管理缺乏预见性。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信托公司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的监控能力有限。部分信托公司在事中监控中会派驻人员进入企业的高层进行风险管理,有利于对突发事件的监控。

  事后处置的拖沓:违约事件一旦发生,很可能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家公司出现问题,后面往往跟着一堆债主。信托项目出现风险之后,行动效率低下,对投资人多表现出推脱责任的态度,能快速拿出一份应急处理方案的寥寥无几。

  随着信托业竞争日益加剧,风控水平和主动管理能力已经成为各家信托公司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这将有助于提高信托公司经营绩效,降低行业整体风险。

  三、2019年信托业风险的预测和防范

  经济结构转型将会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因此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另外,货币政策不大可能再次大“放水”,企业的经营情况大幅改善在2019年发生的概率较低,而信托项目的兑付高峰已至。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高增长的信托项目陆续到期,信托业风险资产的规模攀升,2019年信托项目的兑付压力较大。从宏观因素看来,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增长将会成为影响信托业2019年风险管理的重要因素;从微观因素来看,信托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成为关键。

  1、2019年房地产类信托违约可能性不高,其潜在风险点在于流动性和再融资。

  18年房地产类信托的踩雷事件相对较少,风险仍在可控范围。2019年流动性和再融资是房企面临的最主要风险。非标融资受打压、融资渠道收紧、融资成本高企等多方面因素使得房地产企业再融资的可能性下降。销售前景黯淡且未主动做好财务规划的弱小开发商可能会出现流动性缺口,容易出现违约事件。

  对于房地产信托的风险控制,信托公司应考虑:选择优质的交易对手,应具备良好持续经营能力和较为稳定的现金流;项目应以一二线城市为主,注重市场的去化能力;抵质押物应选择具备较好变现能力的优质资产;还有就是对房地产项目开发进度和销售预期的评估与实时跟进。

  2、工商企业信托潜在违约风险较大,对经济寒冬应有长期心理准备

  工商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违约是2018年信托踩雷的“重灾区”,2019年的潜在风险不可小视。上市企业的信用危机与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息息相关,货币政策收紧和经济结构转型是企业违约的主因。2019年政策环境稳中偏松,但经济结构转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上市公司的违约风险具备较强的传导性,在多个融资渠道间进行风险传导。一旦爆发风险,波及面比较广,债权人众多,通过起诉保全、延期处置、抵押物处置等方式能够解决兑付问题的可能性较低。

  信托公司开展工商企业信托需要注意:对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有深入的了解,从宏观、行业以及企业经营多方位了解企业的经营;派驻工作人员,实时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突发事件;对于已经产生违约的项目,通过协商的方式与企业协调兑付事宜,通过起诉的方式进行财产保全,对抵质押物进行处置,则是最后的保全手段。

  3、基础产业类信托的风险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健康状况

  基础产业信托的风险事件的处理结果总体要好于其他领域的信托项目,但政信类项目“政府兜底”的幻想应该彻底地摒弃。基础产业类信托中多隐含着政府信用,其稳定性要高于一般工商企业。一旦此类信托项目出现问题,处置难度也要小于工商企业违约。但政府信用的作用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当地政府的经济实力。信托公司开展政信类业务时,应重点关注当地经济的健康状况,考察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性。

责任编辑:唐婧

违约 信托 风险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17 华致酒行 300755 16.79
  • 01-17 七彩化学 300758 --
  • 01-16 新乳业 002946 --
  • 01-15 康龙化成 300759 --
  • 01-11 明阳智能 601615 4.7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