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退市时紧时松 市场何以紧跟监管政策的指挥棒转

IPO、退市时紧时松 市场何以紧跟监管政策的指挥棒转
2019年06月15日 13:53 新浪财经综合

  红刊财经

  文/胡东辉

  编辑/庞丹

  股市监管政策是个指挥棒,市场各方都会自觉跟着这个指挥棒转。2017年下半年开始IPO审核趋严,上会公司被否率逐月上升,到2017年底和2018年初达到高峰,很多申报IPO的公司闻上会就哆嗦,更有临上会前公司打退堂鼓主动撤回的。但是今年以来上会公司过会率大幅提高,最近连续7周过会率100%,科创板也是连续100%过会率,于是排队申报IPO的公司又多了起来,仅5月份一个月提交IPO申报材料的公司就有71家之多,而前两年被否的公司中有14家赶在4、5月份重新申报排队。

  2017年和2018年IPO被否的公司分别有86家和59家,其中只有4家公司在2018年重新进行申报,而今年不到半年的时间已有16家被否的公司重新申报IPO,其中有的已经是“三进宫”了。还有的公司干脆改道申报科创板,摇身一变成为万众瞩目的新贵。这些被否公司对IPO如此执着,一方面固然是因为IPO利益巨大,大股东可以实现一夜暴富;另一方面是因为觉得原来被否是运气不好,正好撞在了IPO收紧的枪口上,现在再试一次或两次或许就能过关了。事实也正是如此。

  IPO标准时紧时松被否公司越挫越勇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说明IPO的标准在执行上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可紧可松,可严可宽。上会公司碰上执行标准从紧从严的时候,可能就被否了,碰上执行标准从宽放松的时候,可能就过关了。被否的公司很少有认为自己不符合IPO标准的,对标过会公司,内心根本不服,只是认为自己运气不好,没有赶在对的时间上会,所以还会继续重新排队。这种执着并不盲目,历史数据表明,大多数“二进宫”的公司都能过会,“二进宫”不行,“三进宫”也能过关。事实证明,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

  这种现象说明,IPO标准并不严密,今天不让你过是根据这套标准,明天让你过也是根据这套标准。那些“二进宫”的公司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里不可能发生质的飞跃,为什么被否之后却又能过关呢?因为IPO是书面审核,因此他们也都把力气花在整材料上,哪里有漏洞,赶紧做功课补上漏洞。等到能够自圆其说了,再碰上审核标准宽松了,也就能过关了。所以IPO看上去玄机重重,其实就是一句话,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能少。那些被否的公司就是因为看准了这一点,越挫越勇,哪怕是“三进宫”也在所不惜。

  退市政策时松时紧绩劣股上蹿下跳

  一级市场是这样,二级市场也万变不离其宗。科创板6月13日正式开板,按理绩劣股、问题股的壳资源价值更低了,但结果恰恰相反,当天一大堆这类股票冲击涨停。有人问,绩劣股、问题股的利空是不是出尽了,变利多了?其实利空变不成利多,绩劣股大涨是因为游资闻到了腥味。科创板开板了,创业板也不甘寂寞了,近期有舆论造势,称创业板也应该允许借壳上市,让战略新兴行业和创新企业借壳上市。创业板借壳上市是法规明文禁止的,这个禁区也想突破,这对不存在借壳上市禁区的中小板、主板中的绩劣股来说,是不是迎来了春天?所以这些股票出现逆天走势也不奇怪,其实也是在察言观色,跟着监管政策的指挥棒转。

  为什么A股市场难以形成优质优价、劣质劣价的长治效应呢?说到底还是因为监管尺度时松时紧,出现摇摆。退市政策从严执行时,绩劣股、问题股便跌跌不休,一旦退市政策出现松动迹象,绩劣股、问题股立刻报复性反弹。长此以往,没有人敢轻视绩劣股、问题股,不幸拿着的,也有底气等待拨云见日的一天,没有拿着的则会幻想乌鸡变凤凰的赚钱效应而去博一下,所以这些股票跌到一定程度就跌不下去了。良币驱逐不了劣币,劣币倒能驱逐良币,这样的市场生态让人无可奈何。

  凡是存在的都有其合理性,市场跟着监管政策的指挥棒转是正常现象,关键是看这个指挥棒会怎么转。每一次指挥棒的转向当然都是有原因的,都是为了当下的某种实际需要,但这中间也有短期考虑与长远利益的平衡问题,如果掌握得不好,就可能产生副作用。IPO标准从严时,上会公司闻风丧胆;IPO标准从宽时,人人都想来闯一闯,结果是破坏了IPO标准的严肃性,申报IPO变成了碰运气。同样,退市政策从严时,大家都会远离绩劣股、问题股,退市政策放松时,绩劣股、问题股立刻又变成了香饽饽。如果市场反复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那又怎么能让人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起长期稳定的预期呢?

  (本文已刊发于2019年6月15日出版的《红周刊》)

责任编辑:陶然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