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建能力全球投放 保险为“超级工程”保驾护航

中国基建能力全球投放 保险为“超级工程”保驾护航
2019年10月25日 16:43 上海金融报

原标题:中国基建能力全球投放 保险为“超级工程”保驾护航 来源:上海金融报

原标题:中国基建能力全球投放保险为“超级工程”保驾护航

近年来,中国在基建领域的表现举世瞩目,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国主导的重大工程在改善当地民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上,每个“超级工程”都离不开保险的保驾护航。专家表示,近几年,国内“超级工程”陆续上马令国内险企承保重大基建项目的能力水涨船高,随着中国基建能力向海外投放,保险业亟待“跟船出海”。

“超级工程”背后的“风险管家”

“与普通施工不同,重大工程建设周期长、涉及的工程金额巨大,因而特别需要保险,尤其是建筑工程保险和安装工程保险。”华东师范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主任叶明华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有了保险保障,重大工程才可以开工。”

“有经验的保险公司还会把控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叶明华进一步指出,“对建筑工程颇为了解的险企,大多招聘了一批建筑领域的专家‘坐镇’,这些专家会根据相似工程的建造经验,提出中肯的建议,帮助施工方提前进行风控管理,做好预案。”

事实上,在我国众多“超级工程”中,都能看到保险的身影。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据悉,

人保财险2015年首席承保了大兴国际机场建工期工程质量保险。同时,人保财险还承保了机场责任险。所谓机场责任险,是指对民用航空机场或作为其代表的雇员或人员在为飞机起降活动提供服务过程中发生疏忽或过失而引起的事件所造成的,或者由于机场的场地、业务或经营活动包括提供的产品存在任何缺陷而引起的事件所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依法或依据法庭终审判决应承担的经济损失进行赔付或赔偿的保险产品。随着大兴机场运营期开始,机场责任险已正式生效。

今年10月,太保首席承保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该项目是国务院批准的《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中的重要水资源配置工程,也是国务院要求加快建设的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近两年,太保还参与了引江济淮、宜宾至六盘水高速公路等大型工程。“太保产险总公司2018年工程险保费约13.6亿元,上海分公司当年保费约8900万元。”太保产险相关负责人表示。

“重大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由于建设周期长,气象灾害、施工人员发生意外等风险也随之上升,再加上投资巨大,如果没有保险支持,工程很难如期完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保险学院院长徐爱荣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基建能力增强,各种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较多,在此过程中,保险企业逐渐发展壮大。项目做得多了,保费增加,承保能力也在提升。”

太保产险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国内保险公司设计大型项目工程险保险方案的能力越来越强,在立足于自身承保能力、保费充足度等基础上,还能提供切实的防灾防损服务以及便捷有效的理赔服务。

“国际顶尖的专做建筑工程险的公司往往具备很丰富的承保经验。事实上,很多施工方可能只承接过个位数的重大工程,而专业的保险公司可能承保过上百件同类重大工程,根据发生赔付的案例,险企可以归纳、总结出最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叶明华指出,“正因如此,国际上擅长承保重大工程的险企不仅有实力承接风险,还能做建筑工程的‘风险咨询师’,这一点值得国内险企学习。”

“在财险相关业务中,承保重大工程建设的门槛相对较高,但利润也远超其他业务。重大工程的预算庞大,高铁、地铁、桥梁、机场等项目的建设资金都是上百亿元,即使费率不高,但积少成多,相关保费还是很可观的。”徐爱荣进一步指出,“这也可避免财险公司业务过度集中在车险领域。车险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大多是标准化业务,对财险公司来说,技术上可提升的空间很少。而承保重大工程则不同,经验积累的多了,还能将生意做到国外。”

“一带一路”推动中资险企“走出去”

近年来,中国的基建能力正在全球投放,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随着中国主导的基建项目不断落地生根,中资险企的海外保障能力日趋强大。

叶明华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当前主要集中于重大项目建设、进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等领域。其中,风险最大的就是重大项目建设。

“重大项目建设中,中国承建的基建项目是核心,包括高铁、水电站、石油管道等。这类项目的投资金额动辄几百亿元,且工期较长。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地区的投资存量已达1.8万亿美元。其中,部分国家或地区的投资风险较高,可能存在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等,都可能导致大型项目建设工程无法按时完工。”叶明华表示,

“承保跨国基建工程,对国内财险公司还是有挑战的。首先是资本要求,考虑到海外重大工程的投资规模,能否有足够的偿付能力是个考验。其次是承保国际项目的经验,一旦出险,如何在符合当地法律的前提下进行查勘、定损,理赔,对国内险企而言颇为陌生。”叶明华进一步指出,“险企要想跨国承保重大工程,通常需要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申请牌照、租经营场地、招人,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以工程险为例,‘走出去’在充分掌握当地地质水文信息、确保保单责任与当地法律环境匹配度以及理赔能力时效性、便捷性等方面,对保险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太保产险相关负责人坦言。

不过,在10月21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办公厅主任肖远企表示,监管层支持鼓励中资银行保险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地方设立相应机构,贴近当地进行服务。同时,积极鼓励这些机构在当地开展更多业务,不光为“一带一路”中资机构服务,更主要是与当地机构和市场开展合作。

值得关注的是,自2013年开始,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已有很多重大基建工程陆续签约、落地。“为及时提供保险支持,除直接承保外,部分国内产险公司采用和跨国险企合作的方式提供保障。由于跨国险企在全球很多地区都有分支网络、经营牌照,先由海外险企与当地业主签约,然后通过再保险或前台保险的模式将业务分回给国内险企。”叶明华表示。

毫无疑问,尽管挑战很大,但中资险企“走出去”已是大势所趋。一方面,根据瑞士再保险研究院预测,2015年至2030年,“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需求高达20万亿美元;预计至2030年,“一带一路”将给全球保险业带来340亿美元的保费收入,“一带一路”项目将推动中国保险业保费增长215亿美元。

“事实上,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看到了‘一带一路’的机遇,也逐渐关注海外承保的可行性。”徐爱荣表示,随着中国对“一带一路”投资不断加大,以及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去”,大家会发现海外投资的风险远超境内,也会寻求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既然要买保险,国内企业当然更熟悉本土保险公司,因此,中资险企要尽快‘跟船出海’。比如,华为等企业在全球都有分支机构,员工对个人保险的需求很强,国内险企如何满足这些需求,是摆在行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另一方面,国内保险市场近年来已逐渐饱和,基建市场未来的增长亦相对有限,险企也有意愿开拓新市场。

“目前来看,国内财险发展存在结构性问题,建筑工程保险、安装工程保险、船舶险、海运险、再保险等均有待向欧美看齐,借由‘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国内险企可以补上‘短板’。”叶明华指出,“相对而言,大型保险公司更容易捕捉‘一带一路’的商机,但中小公司并非全无机会。例如,中小产险公司可以组成共保体,由某家保险公司领头,其他公司按比例承保。当然,为了控制风险,险企需要在承保前做好充分的再保险安排和风险评估。”

徐爱荣强调,虽然“出海”风险不少,但只有“走出去”,才能了解、熟悉相关风险。同时通过承保重大工程,险企可以积累数据、经验、案例和当地人脉,为今后设立分支机构打下基础。

保险 险企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25 中国电器 688128 18.79
  • 10-25 普门科技 688389 9.1
  • 10-25 安恒信息 688023 56.5
  • 10-25 鸿泉物联 688288 24.99
  • 10-25 博瑞医药 688166 12.71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