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的春天有多远

银行股的春天有多远
2021年03月07日 10:01 新金融观察报

原标题:银行股的春天有多远 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今年以来,银行板块的涨势喜人,不时有个股涨停,权重个股也偶有表现,不少券商研报将银行评级由“中性”上调为“买入”,银行股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困惑

长期以来,银行股总是被投资者有选择地忽视掉。

前些年,新金融记者参加某券商的策略报告会,有投资者提出“银行股是否能继续持有”的问题时,竟然引发会场的一片哄笑,这可能是普通投资者对待银行股态度的真实写照。也有很多投资者提出灵魂一问,“银行明明很赚钱,但银行股为什么不涨?”

想要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容易,但行业属性、发展前景和资产质量,可能是影响投资者对银行股投资热情的重要因素。

对国内银行来说,虽然市场化程度一直在提升,但也要接受政策引导。在疫情期间,管理层多次引导金融机构向企业合理让利,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发放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减少银行收费等一系列政策,让利规模约为1.5万亿元。

但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19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万亿元,因此不少投资者认为银行短期业绩可能会受到影响。

从国内经济发展阶段看,我们正处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为支持科技创新,需要社会融资方式由传统的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传统银行靠“吃息差”的模式越来越感到吃力,这也是投资者对银行板块的担忧之一。

最后,就是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

客观来说,国内银行业整体的资产质量依旧稳健,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又明显优于银行整体。但近年来,部分银行暴露出的问题,比如包商银行正式进入破产程序,无疑对银行股产生了不利影响。

逻辑

对投资者来说,银行股的机会到底在哪里?

过去十年,银行股有三次比较大的机会。

第一次是在2012年至2013年,当时银行整体估值偏低,甚至监管部门领导直接说,“当前蓝筹股显示出比较罕见的投资价值。”同时,受益于地产和基建的刺激政策,银行板块走出一波估值修复行情;第二次是2014年下半年,受益于“一带一路”政策,以及超市场预期的降准、降息,a股市场整体表现活跃,银行板块的估值也随着市场“水涨船高”;第三次就是2018年初,受益于供给侧改革,银行的规模、息差、资产质量都得到一定改善,这也引发了资金对银行的关注。

因此,国信证券在研报中总结,“过去十年的经验,可以发现银行股的行情大体上由两种逻辑驱动,一是经济复苏的逻辑,二是外力作用下的估值修复。”

但对A股投资者来说,十年仅有三次投资机会,显然是太少了。

因此,有不少投资者为了追求较高的投资收益,对银行股投资进行了“加工”,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银行间个股轮动”,俗称“搬砖”。

“搬砖”的理论基础很简单,即国内银行业务雷同,缺少差异性,所以当不同银行估值出现较大差距时,从高估值银行“搬”至低估值银行,或者在内地银行股和香港银行股之间移动,可以提高投资收益。

最简单的“搬砖”方法是两种,一是全仓“搬砖”,二是平衡型“搬砖”。

具体来说,全仓“搬砖”就是重仓2―3只银行股,当持仓银行股相对其他银行股涨幅明显后,卖出持仓银行股,然后换入没上涨的银行股;而平衡型“搬砖”,就是平均持有5―8只银行股,然后根据不同银行股价格涨幅,调整仓位,保持各银行股的仓位占比一定。

也有更高阶一点的“搬砖”方法,比如运用金融工具,做空高估的银行股,同时融资买入低估的银行股,实质上依然是去强留弱,融资择时。

但很多资深投资者却认为,“搬砖”的做法只是小聪明。显而易见,“搬砖”的方法需要买进卖出操作,缴纳手续费和佣金,这也是很多券商推荐这种操作方法的重要原因。更重要的,近两年A股市场呈现出“强者恒强”的格局,而银行间“搬砖”的操作,实质上是去强留弱,与当前的市场风格正好相反,也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至于加杠杆“套利”,更是徒增风险。

机遇

不少投资者已经注意到,银行股在2021年的表现颇为亮眼。

一方面,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邮储银行等涨幅较多,股价纷纷创出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个股,不时出现涨停,也带动了银行股的人气。

这一轮银行板块的走势,主因还是银行板块的基本面出现了向好趋势。

3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国内银行业发展情况,“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不断优化,市场竞争充分,四家大型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劳动生产率、成本收入比、盈利能力、科技创新等方面实现赶超。”

对国内银行来说,积极的改变出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杠杆率明显下降,金融资产盲目扩张得到根本扭转,金融体系内部空转的同业资产占比大幅度下降;二是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2017年至2020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8.8万亿元,超过之前十二年总和;三是影子银行得到有序拆解,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0万亿元。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投资机构今年以来对银行股密集调研。有统计显示,无锡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苏州银行紫金银行都迎接了调研机构,其中不乏高毅资产、喜马拉雅资本等重磅机构。

对于那些坚守银行股的投资者而言,你们距离春天也许真的不远了。

扫二维码,3分钟极速开户>>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银行股 资产质量 银行 投资者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10 同力日升 605286 --
  • 03-09 震裕科技 300953 --
  • 03-09 楚天龙 003040 --
  • 03-08 有研粉材 688456 10.62
  • 03-08 西力科技 688616 7.3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