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北人2020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江苏北人2020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0年08月30日 15:15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2020“银华基金杯”新浪银行理财师大赛,火热报名中。即日起至9月7日,报名参赛将免费领取管清友、罗元裳、陈凯丰、简七等多位大咖,总价值逾700元的精品课程礼包。【点击领取】

原标题:江苏北人2020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江苏北人2020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宏观经济层面,2020年,全球经济乌云笼罩,地缘政治、贸易冲突以及持续发展的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经济走势面临更大的波动。

  行业方面,受全球经济与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上半年,整车企业销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根据《车企产销快报》公开数据显示,大多数车企半年完成全年目标销量的30%-40%左右。行业的下滑使车企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放缓,但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智能化转型需求、信息技术与机器人的融合创新等因素,将为公司所在的系统集成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面对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与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短期来看,公司将面临市场转型带来的阵痛,从长期来看,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及机器代人的需求将是一个历史机遇。公司将始终以企业文化和愿景为引领,以技术研发和创新为驱动,以产品品质和服务为支撑,以客户需求和价值为导向,巩固公司在汽车焊接领域的优势地位,同时,不断探索焊接、装配、打磨等工艺在其他细分行业的应用,为有金属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需求的客户提供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448,772.87元,同比下降24.3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222,282.44元,同比下降61.70%,主要原因为: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使得项目终验收进度推后,确认收入项目减少,同时受疫情和汽车行业整体下滑的影响,上半年新接订单项目减少及部分项目订单延期,导致上半年在执行项目减少,运营成本上升。综合来看,最终导致公司确认收入项目减少,项目成本增加。

  面对挑战,公司通过如下工作来增强业务韧性,推进公司发展。具体来说:

  1.扩展产品销售策略,探索新的营销模式和新的应用领域

  公司在持续为老客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方案服务的同时,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推动整厂智能化设计、全自动无人化生产、扩展应用的细分行业等方式,满足老客户老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需求,新客户新行业的自动化需求以及新行业的应用需求。

  2.降本增效,增加产品附加值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及宏观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公司以事业部制为主要管理模式,以项目管理为主线,以信息化工具为抓手,细化单元,精细管理,通过对项目制造环节业务活动的分析,提出降本增效解决方案,提高产品性能,更好的为客户服务。

  3.加大研发力度,始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

  秉承公司匠人之心的发展理念,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运用公司在焊接、装配、打磨等方面技术积累,不断扩展应用领域,报告期内,在工程机械、家具生产自动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4.协同发展,摸索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新解决方案

  公司以提供完整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为目标,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通过以自动化产线与自动化物流协同规划为抓手,结合视觉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工业互联网、参数化编程、工艺化专家库等智能化技术,谋求协同发展,探索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新的解决方案。

  5.引进人才,稳固团队,实现人才的转型升级

  经过数年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公司形成了一支稳固的技术团队。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及公司的整体规划,在不断完善技术人才聘用、管理和培养制度的前提下,持续引进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重点针对具有硕士以上学位高级人才、“985”、“211”院校应届毕业生、具有专业特长的骨干人才,采用录用、兼职、科研等多种方式加以引进和聘用,对于高级人才采用柔性引进机制,以智力引进、智力借入、业余兼职、临时聘请、技术合作项目或承担研究课题等方式,灵活多样的超常规、创造性地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实现人才的转型升级。

  二、风险因素

  1.知识产权被侵害的风险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自主研发并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同时,公司申请了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截止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软件著作权18项,除公司已经申请的专利或者软件著作权之外,公司还有多项非专有技术,公司拥有的知识产权及非专有技术构成公司技术竞争力的重要部分,该等知识产权及非专有技术对公司业务经营发挥作用,如果其受到侵害,将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

  2.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

  经过数年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公司拥有一支超过300人的专业技术队伍,涵盖机械设计、机械安装调试、仿真模拟、电气设计、电气安装、机器人应用开发等系统集成各个环节,多年的项目历练使得公司技术团队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同时,公司拥有一支专业化的技术研发团队,在方案研发、智能化焊接机器人开发、先进焊接工艺应用、机器人视觉应用、制造执行系统(MES)开发、产品标准化等研究领域技术储备丰富。

  随着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及智能装备行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行业内企业对优秀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如果公司的技术人员出现大量流失,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

  3.科技创新能力可持续性的风险

  工业机器人本体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下游机器人系统集成是工业机器人工程化和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公司主营业务为提供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处于工业机器人整个产业链的下游环节。公司主要提供柔性自动化、智能化的工作站和生产线的研发、设计、生产、装配及销售,不从事工业机器人本体或其核心零部件的制造,所需工业机器人本体均为外购。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智能装备行业的细分领域,现阶段智能装备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及时研发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是智能装备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并建立了完善的研发制度,但如果公司的技术开发和产品升级不能及时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或者公司对相关产品的市场发展趋势、研发方向判断失误,将对公司市场竞争地位产生不利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

  4.新产品研发失败风险

  目前,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焊接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非焊接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以及工装夹具等。公司未来将不断对现有产品进行升级并积极布局其他领域产品,拓展公司的主营业务。公司持续开展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人员和技术。由于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可能存在偏差,以及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公司可能面临新产品研发失败或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从而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的影响。

  5.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随着国家对智能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扶持、相关产业技术逐渐成熟等因素,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数量也随之快速增长。但目前国内系统集成商规模普遍偏小,其中绝大多数企业的系统集成业务营业收入不超过3,000万元,营收规模超过1亿元的企业约100家左右,且分散于汽车、3C等多个应用领域。从目前行业数据、市场空间预测以及主要竞争对手的经营规模综合分析来看,公司所处汽车零部件焊接细分领域的集中度较低,竞争企业较多。虽然公司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如果公司不能持续保持技术优势、研发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则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进而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6.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为10,672.87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约为58.74%,较上年同期78.35%有较大程度下降,但是客户集中度仍然较高。公司客户主要为汽车零部件厂商,汽车零部件厂商使用公司提供的生产设备生产出汽车零部件后,销售给整车厂商。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进入了

上汽集团

、中国一汽、东风公司、中国长安、吉利控股等国内销量排名靠前的整车集团体系,以及外资的Tesla、宝马体系。尽管公司已经进入了众多知名汽车集团体系,客户集中度较2019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但如果公司主要客户的经营状况出现不利变化,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7.销售市场集中风险

  公司报告期内收入存在一定的区域特征,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地区,其中尤以上海、江苏和浙江为收入重点地区。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在下游整车制造企业聚集、经济活跃、配套发达的区域容易形成产业集群。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三省、西南地区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公司自2011年于苏州成立以来立足于长三角,主要客户分布在上海、江苏和浙江。随着公司产能规模和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公司加大了其他地区与海外的市场布局,但在未形成稳定收入前,长三角地区市场潜力的变化,将对公司的经营业务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8.存货损失的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33,847.45万元,占报告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为32.16%,与2019年年末32.62%有所下降,但比例依然很高。公司的产品具有非标定制化的特点,虽然产品均根据订单组织生产,且大部分已取得了合同预付款,但仍存在因客户项目计划变更导致合同变更或合同终止的风险,从而造成存货发生损失,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的影响。

  9.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18,953.74万元,较上年上升2.29%,占报告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为18.01%。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汽车零部件生产商,若汽车行业的需求持续下降,汽车零部件厂商的资金压力加大,将可能导致公司应收账款逾期比例增加,安全性降低,回款存在一定风险,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偿债能力带来一定的风险。

  10.汽车行业景气度下降风险

  汽车和电子行业是工业机器人的两大传统应用行业,两个行业的销量占比超过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一半以上,公司主要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2019年,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19年全国汽车产销量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根据《车企产销快报》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大部分企业的汽车销量为全年汽车目标销量的30%-40%左右,不及预期。受汽车销量下滑的影响,公司的订单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若汽车销量持续大幅下降,将会间接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11.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行业属于制造业内的专用设备制造范围,行业供需状况与下游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增速紧密相关。受到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变化和产业政策的影响,公司下游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可能有一定的波动性。当固定资产投资产生波动性时,对公司的主要产品的需求造成影响,进而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起的不确定性风险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目前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但全球疫情扩散形势日趋严峻,输入性病例的防控压力依然很大,本次疫情最终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程度尚无法准确预期,如果境外的疫情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控制,将会对宏观经济造成进一步冲击。目前公司已经复工复产,但若是疫情一直持续,公司的项目在客户现场安装、调试和验收等各项工作可能受到延迟、暂停,另外,新冠疫情持续发酵,可能会导致公司部分客户无法按计划签署合同或下达订单,将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公司的供应商也会受到疫情影响,具体影响程度取决于疫情防控的进展情况、持续时间以及各国防控政策的实施情况等。

  三、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0年上半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44.88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4.3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22.23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1.7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61.27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5.36%。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储备及强大的研发实力

  公司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集成,产品主要包括柔性自动化焊接生产线、智能化焊接设备及生产线、激光加工系统、焊接数字化车间、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冲压自动化生产线和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等,公司在提供产品及服务过程中,需要基于对客户工艺的深刻理解,运用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通过生产线方案规划设计、非标机械及电气设计、机器人及电气控制系统的编程以及整体调试等关键环节,实现客户高效、高质量的个性化生产需求,通过数年发展和技术积累,公司形成5项主要核心技术:柔性精益自动化产线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集成应用技术、产线虚拟设计与仿真技术、工业控制与信息化技术、生产过程智能化技术。

  公司为客户提供产品及服务的同时也积极的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任务,例如,国家发改委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海上钻井平台装备制造智能化焊接车间”、“航天器大型薄壁结构件制造数字化车间”、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现代农业装备智能驾驶舱数字化工厂”等,在承担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研发任务过程中形成的机器人焊缝跟踪、焊缝成形控制、视觉检测技术等各种技术已经在公司项目中得到规模应用。

  公司在注重研发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报告期内,新申请发明专利7项,新获得发明专利1项;新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0项,新获得实用新型3项;新申请并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截止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拥有各项知识产权共计69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7项、授权实用新型31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8项、商标权3项。主要包括一种电池盒焊接装置、一种机器人柔性焊接系统、一种位姿自适应机器人的焊接系统、定位夹紧工装、定位夹具及贮箱箱底环缝焊接设备、焊缝质量检测系统、铝合金汽车仪表盘支架焊接装置、一种智能化机器人焊接系统、一种箱型件焊缝自主寻位及轨迹自动生成方法、焊缝质量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激光焊接系统、铝合金板材热成型生产线等,这些技术主要应用于智能化焊接装备及生产线、柔性自动化焊接生产线、激光加工系统、焊接数字化车间、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等产品。

  公司拥有的由前述关键技术、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组成的技术体系,是保障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成功的关键,也是保证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2.品牌优势、客户资源及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公司秉承“创新引领发展”的核心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凭借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及时周到的精准服务获得客户认可和良好的市场口碑,公司汽车行业客户主要包括赛科利、上海航发、

联明股份

、浙江万向、宝钢阿赛洛、一汽模具、东风(武汉)实业、上海多利、西德科、海斯坦普、奇昊汽车、宁波拓普等大型企业,产品主要服务于上汽通用、一汽大众、一汽红旗、上汽大众、上海汽车、长安福特、东风雷诺、

宇通客车

、长安马自达、吉利、北京汽车、宝马、特斯拉等品牌汽车厂商。

  由于汽车产品结构复杂,所以整车厂对供应商管理十分严格,公司的汽车行业客户涵盖了上汽集团、一汽、东风集团、宇通客车、北汽以及特斯拉等汽车集团,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实力以及高品质的服务,公司已经进入主流汽车厂供应商体系。同时依靠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项目经验积累,公司在做大、做强汽车领域的同时,在航空航天、军工、船舶、重工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拓展业务,开拓了包括上海航天、沈阳飞机、沈阳黎明、卡特彼勒、西安昆仑和

振华重工

三一重工

等在内的多家大型客户。

  基于对客户工艺的深刻理解,公司运用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二次应用开发并集成配套设备,为终端客户提供满足其特定生产需求的非标准化、个性化成套工作站或生产线。例如汽车车身零部件柔性自动化焊接生产线、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柔性自动化焊接生产线、汽车底盘零部件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运载火箭贮箱箱底智能化焊接装备、船板T型材机器人智能化焊接装备、挖掘机驾驶舱智能化焊接生产线、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等产品,公司凭借专业的技术、优质的产品为客户提供非标准化、个性化定制产品,赢得了客户的充分信任,与客户保持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3.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以及专业化的人才梯队

  经过数年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拥有了一支超过300人的专业技术研发人员,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为朱振友先生、林涛先生、马宏波先生、李定坤先生等,公司创始人朱振友先生和林涛先生作为国内较早一批焊接机器人领域研究专家,拥有二十年以上的研究经验,对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生产制造有独到的行业见解和丰富的技术经验。

  公司非常注重技术团队建设,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先进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并完善了技术人才的聘用、管理和培养制度。公司持续引进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增强公司技术人员的储备,保持研发团队的活力。公司积极开展技术人员的在职培训,确保技术人员始终掌握行业内的先进设计思路、研发方法和生产工艺。公司鼓励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国内外展会、学术会议等,以使技术人员能够始终把握行业内的前沿方向。

  在人才引进方面,公司制订《人才引进管理办法》,重点针对具有硕士以上学位高级人才、“985”、“211”院校应届毕业生、具有专业特长的骨干人才,采用录用、兼职、科研等多种方式加以引进和聘用,对于高级人才采用柔性引进机制,以智力引进、智力借入、业余兼职、临时聘请、技术合作项目或承担研究课题等方式,灵活多样的超常规、创造性地开展人才引进工作。

  4.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及时的需求响应速度

  公司通过数百个项目的成功实施,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再加上持续的研发创新投入,对客户需求可以做出快速响应。

  麒盛床架焊接项目为公司承接的首个家具行业自动化焊接项目。承接项目后,项目团队通过与客户不断的交流,深挖客户需求,应用视觉抓取,自动分解上下料,最终实现自动化焊接,从而帮助客户实现无人化的需求,得到客户的好评。

  特斯拉底盘焊接项目,采用镀锌板材料焊接,属于底盘焊接中不太常用的材料,非常考验公司的焊接经验。公司依据多年的弧焊焊接经验,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意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最终成功交付产品。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03 上海沿浦 605128 23.31
  • 09-02 华翔股份 603112 --
  • 09-01 龙利得 300883 --
  • 09-01 森麒麟 002984 --
  • 09-01 立昂微 605358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